互联网与种传播和谐的意义建构理论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588774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4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与种传播和谐的意义建构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互联网与种传播和谐的意义建构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互联网与种传播和谐的意义建构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互联网与种传播和谐的意义建构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互联网与种传播和谐的意义建构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与种传播和谐的意义建构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与种传播和谐的意义建构理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6(3), 2010, Aitken, et al, Internet 6(3): 9-19 关键词:关键词:传播;意义;意义的建构;意思的建构;语境;理论建构;互联网;跨文化传播;通过媒介 的传播;中国;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播的意义何在?个人在传播中的实际体验如何?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发生了什么?人们通常 认为,要想有效率地表达一定的意义,就必须从细节上对想法加以定义、解释和示例。这种方法有 用,但是还不够。学者们知道,一个人在表达一定的意义时,无论使用语言还是非语言形式,信息的 接收者都会个人化地以能够建构意义的方式对之加以理

2、解。在本文中,传播的意义被视为一种实现和 谐的方式而加以探讨。将“意义”定义为通向和谐的途径是值得怀疑的。无论用何种符号来定义意义 与和谐,读者们都会赋予概念以自己个人的理解。出于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想法,人们会从各种不同 的角色出发来对“意义”加以定义,比如语言学家、精神领袖、存在主义哲学家、物理学家、传播学 者、或是从不对“意义”有很多想法的人。除了身份角色,一个人对意义的理解还会受到个人经验与 文化视角的影响。总是,意义的建构与传播者运用于各种事件的不同框架相关。 西方学者一直在分析传播中的“意义建构”问题(如Bormann,Cragan和Shields,2001; Wierzbicka,

3、2006)。本文提出:和谐可以通过意义的建构而实现。虽然意义本身与和谐并不同义, 但是意义可以带来和谐。如果将和谐视为接受的平衡,那么这种协调就可能通过理解他人信息和对他 人信息持有非审判性的开放思想而达成。和谐并不一定意味着共识,但是和谐却是一种宽容、信任、 感知或价值观的同步。 以互联网为研究对象的西方传播学者如何相信意义是通向和谐的途径呢?此外,西方传播学者如 何相信互联网会给指向和谐的传播理解做出贡献呢?游学于美国的国际学者以及生活在国外的美国学 者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思想,为学术界打开了思路。比如在其他国家工作的美国学者,他们的故事有助 于学者们更好地理解那些国家人民的想法和经历(如Br

4、iam,2007;Stone,2007)。虽然听起来像趣 事一般,但是教授变成了做田野调查的民族志学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经历过的人们的自我民族志 (Autoethnography)(Banks和Banks,2000)为跨文化传播增添了新的理解。在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 之间,传播活动是很复杂的(Gudykunst,Matsumoto,Ting-Toomey,Nishida,Kim,和Heyman, 1996),但是它们可以为“通过传播,如何利用意义实现和谐”的理解提供实例。身在外国时或是通 过互联网,我们与来自其他文化的同事、学生一起工作,我们开始形成契合于文化环境的意义思想。 当我们在文章中提

5、出“和谐是通过意义而实现”时,我们知道读者会获得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模糊、 独特而多变。读者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不可能相同,作者们相互之间的理解也并不一样。作者不能指1 作者简介 琼艾特肯(Joan E Aitken),美国帕克大学(Park University)传播艺术教授;里奥纳德J. 谢德列茨基(Leonard J. Shedletsky) 美国南缅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Maine)传播学教授。两人均 为网络传播专家。本文译者J. Z. 爱门森,简介见前。 http:/ 9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6(3), 2010,

6、Aitken, et al, Internet 2006)提出,对于中国 的年轻一代来说,看电视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于理想配偶的性感知。他们解释说,儒家传统在选择配偶 方面倡导克制和父母的参与,对家庭的顺从仍然占据主导。这些价值观会如何影响人们的传播方式? 如何影响文化力量对人们之间的意义感知产生的作用? 美国的早期研究揭示了在使用电脑方面,两性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这在今天似乎消失了。西方针 对互联网科技的研究显示,虽然一开始时候的性别差异已趋减弱,但新加坡的性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 (Cheong, 2007)。女性更倾向于一定形式的网上传播,比如发送文字短信和利用社会网络体系(如 Facebook,

7、 MySpace, Bebo, Meez)。Broos 和 Roe(2005)发现,虽然媒介利用方面的性别差异正在变 小,但是某些文化中的女性与男性相比,很少有机会接触电脑、互联网、Email,对媒介也抱有更为消 极的态度。 研究显示,美国人和中国人对于互联网的内容和使用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虽然中国人内部具 有多样性,很难加以概括,但是一个考察了互联网广告的研究显示:香港人认为赌博和在线聊天服务 都很讨厌(Prendergast 和 Hwa,2003)。含有裸体画面或性别歧视信息的广告同样受到消费者的厌 恶。他们对出现在互联网上的这类广告比对出现在其他媒体上的更为敏感。虽然西方的广告研究认为

8、 刺激性的广告有某些效用,在香港的研究提出应该避免对中国人投放前卫的广告。 Lee(2005)解释说:“互联网使用者对媒介图像的被动消费和(更多的)他们对交流本身的参与 共同造成了互联网的虚拟性,因此互联网虚拟性变得具有交互性”(p. 47)。Lee 使用了“虚拟性” (virtuality)这个词来显示通过互联网科技的文化边界的模糊。在分析意义时,可以将每一个传播事 件视为处于一个可定义的文化语境之中。Bruner(1990)这样组织我们的传播生活:“是文化,而不 是生理,塑造了人类生活和人类思想,通过在理解系统中确定潜在意图情境(underlying intentional state)来

9、赋予行动以意义”(p. 34)。Bruner 提到语言、有关事物如何发挥作用的信仰、故事、神话 和民间心理如何进入一般交流的方式。当人们与他人进行传播活动时,他们参与了这种知识背景。 Labov(1972)认为共享知识是传播的关键。在解释传播中“发生了什么”时,可以说到同时发生作用 的多个意义层面,包括语言、非语言符号、社会行为(明示或暗示)、态度、社会等级、文化、语 境、性别、社会阶级和价值观等的意义。 和谐(通过意义实现)和谐(通过意义实现) 认知认知 感知,个性,信息处理,开放心态,学习方式,多重智力,文化价值观 平衡平衡 指示,内涵,隐喻,非语言符号,内容,冲突,明显的意义,隐含的意义

10、,交流意义,知识,直接 性对间接性,面子管理,身份,人际传播能力,语境敏感度,结盟 接受接受 文化,语境,目的,关系意义,净化,过程,元传播 层面,认知和目的(层面,认知和目的(Levels, Cognition, and Purposes) 在传播学研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美国人开始更多地理解人们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Samovar,Porter 和 McDaniel,2008)。由于传播领域的范围已经扩展,采用全球视角的跨文化传播 也被包括其中,所以一些学者提出,传播是文化的进步。这种想法显示,在全球语境下,从一种文化 的一个人角度出发的传播学要得到来自另一种文化的其他人的关注。考虑到

11、人们进行传播时会有多重 意义层面或多种意义维度发挥作用,于是人们意识到即使只是静静地互相观察,很多东西仍在高速运 转。 http:/ 15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6(3), 2010, Aitken, et al, Internet 4(4) References Altman, I., 6(3): 9-19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eaning, meaning-making, sense-making, context, theory-building, Interne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ediated communication, China, Chinese, PRC http:/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