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的注解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883511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诗三十首》的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诗三十首》的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诗三十首》的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诗三十首》的注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诗三十首》的注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诗三十首》的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诗三十首》的注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诗三十首的注解 第一首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这是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的第一首, 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 目的和标准。 元好问以 诗经 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 “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 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

2、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首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刘琨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 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 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曹、刘是建安风骨 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 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标举曹 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风”(文心雕龙才略),“言壮

3、而情骇”(文心雕龙体 性),有“清拔之气”(诗品)。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的慷慨悲壮,梗概多气的艺术风格着眼的。 第三首第三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 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 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 (“壮怀犹见缺壶歌”) , 但也有了“儿女情多, 风云气少” (钟嵘评张华诗语) 的诗歌。 建安风骨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歌风格, 所以他以张华为例,认为张华虽然以其诗绮靡婉

4、艳,文字妍冶而名高一时,但是缺乏豪壮慷慨之气,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 的不满情绪,对诗歌绮靡文风的发展的认识。 第四首第四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北师大中文考研 找“远离尘嚣” QQ:1793701266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 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 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

5、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如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 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 于现实之外。 【今译】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 古常新。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第五首第五首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这首诗评论了

6、西晋正始诗人阮籍。阮籍所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 治局面。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姑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做出了不少惊 世骇俗的事情,世人以为阮籍狂、痴。但元好问深知阮籍“不狂”,看到了阮籍心中的“块垒”,认 识到了阮籍诗中的真情郁气(“高情”)。元好问认为阮籍的诗笔纵横,如长江奔流,神与俱远,正 是他高尚情怀、胸中不平之气的表现。这说明元好问认识到了写诗须有真情实感,反映了他对阮籍狂 放品格的称许,对阮籍在黑暗统治下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风格也是肯定的。 第六首第六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绝句通

7、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 时,传诵千古。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因 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 的问题。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充满矛盾、发展变化 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这样就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诗歌史上诗与

8、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的。 第七首第七首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 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 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北师大中文考研 找“远离尘嚣” QQ:1793701266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 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 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

9、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第八首第八首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 充斥诗坛, 文风绮靡纤弱。 沈佺期、 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 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驰名一时, 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横驰翰墨场”) , 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元好问认为, 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 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 高倡汉魏风骨, 上接建安传统, 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

10、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 他的“兴寄”、 “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 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也应 为陈子昂铸像,以表其功。 第九首第九首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费览观:费,费力。览观,阅读 难:(读第四声),祸害 这首诗是批评陆机。 陆机和潘岳是西晋文坛齐名的代表人物。 世说新语文学 : “孙兴公云: 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元好问认为“陆文犹恨冗于潘”,写诗如果争相绮靡、篇幅冗长会增加 读者的阅读负担,诗歌既然是

11、传达心声与真情,意尽就该言止,不要太多太长,不须摇唇鼓舌,多所铺张。这里也体现了元好问注重诗歌真情实感,反对形式华艳的观点。 第十首第十首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特,只是。 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 微之,元稹字。 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言论的再评论。 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特别推重杜甫晚年 所写的长篇排律诗“铺陈始终,排比声律”,认为这方面李白连它的门墙也达不到。的确,杜甫在诗 歌语言艺术上是很下功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杜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尤 其是晚年的长

12、篇排律更为精细,“晚节渐于诗律细”。这是优点,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过于雕琢和 堆砌的副作用。如,后来宋代的江西诗派也杜甫为宗,但侧重于杜甫诗歌炼字造句方面的形式技巧, 而忽略了杜甫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忧国忧民的进步思想和深刻的现实 主义精神,也忽略了杜诗多样化的风格和艺术上全面的成就。因而,元好问对元稹的批评是有现实意 义的。 北师大中文考研 找“远离尘嚣” QQ:1793701266杜甫的晚年的长篇排律固然功力深厚,但多投赠之作,也非最精粹部分。元好问认为杜甫的排比铺张 只不过是一种手法,元稹过分称颂这种手法,单把“排比铺张”当作不可逾越的藩篱,是错把似玉的 石块当

13、成连城璧了。这也体现了元好问反对过分讲求声律对偶以及对诗歌社会现实内容的关注。 第十一首第十一首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这首诗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江西诗派等),指出了诗歌(文学)创作的源泉 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 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 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如果一味去“暗中摸索”,临摹前人的作品,是永远不 可能在诗中真实地描绘出现实对象的(“总非真”)。这样,元好问就在杜甫和杜诗

14、的影写者们中清 晰地划出了一条真、假诗人地界限。 第第十二首十二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这首诗评论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李商隐 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和心态。除了一些针砭现实的政治诗,其咏物抒情诗(包括爱情诗)往往情 调幽美,善于把心灵世界的朦胧图像,以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隐约曲折的方式化为恍惚迷离的 诗的意象, 表现出朦胧多义的特点。元好问引用锦瑟中的诗句,正是因为锦瑟一诗词义隐晦, 聚讼纷纭,多种笺解,似都难以服众。在这首诗中,元好问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含情深邈的向往,同 时也对难以索解表示

15、了遗憾和讽刺性的批评。 第十三首第十三首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这首诗是批评卢仝的追求险怪的诗风。中唐时追求险怪诗风的主要是韩孟诗派。 韩愈的诗风的主要特 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景物;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怪幻 诡谲的构思,创造匪夷所思的形象;以文为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韩 孟诗派开一代诗风,在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难 免流入另一种险怪艰奥, 拼凑堆砌, 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 卢仝受到韩愈的影响, 诗作过于好奇逞怪。 元好问否定了这种诗歌风格,认

16、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 第十四首第十四首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这首诗批评重山林隐士诗轻贱台阁仕宦诗的现象。方回瀛奎律髓崇尚“格高”,即古代知识分子 所谓嶙峋傲骨、孤芳自赏的精神风貌,认为台阁仕宦都是脑满肠肥、道貌岸然、功名利禄熏心、仁义北师大中文考研 找“远离尘嚣” QQ:1793701266礼智满口之徒的卖弄学理、琢句雕章以欺世盗名,往往偏重江湖道学,或有借以自重。元好问借质疑 三国时华歆掷金的典故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 第十五首第十五首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这首诗是赞扬李白的诗歌及其才识。 李白和杜甫都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歌想落天外, 气势宏大,情感激昂奔放,语言流畅自然,诗风豪迈飘逸;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杜甫在 诗歌格律、炼字、奇崛等方面对后世的韩愈、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