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药材产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80838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中药材产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中药材产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中药材产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中药材产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药材产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中药材产地天津中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 0 00 5 0)丁贵祯.摘要分析了历代本草对中药材产地的记述和认识;论 述了产地生态对中药材品质影响的客观实质及“道地”产地的沿革及品种分化的原因;探讨了植物性药材的地域性分布特点与药性药效的关系;指出开展中药材产地的研究的重要意义。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均来 自自然界,在长期的生存竟争及与自然界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与产地生境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中药材均占据其特定的分布区,而不同产地 的同 一药材药效迥异。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药材与产地的联系,并有诸多论述。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亦表明,产地 的土壤气候等生态因素对中药药效起着重要作用

2、,近些年来,随着学科之 间的相互渗透,“中药地理学”1“天然药物地理学”幻等概念纷纷提出,今天,研究药材与产地环境因素的关系,探索中药各类群的 自然分布规律,对于寻找新药及扩大新药源,合理布局中药材的栽培生产及模拟生态系统进 行人工驯化均是十分必要的。1古人对 中药材产地的认识早在周代,诗经(公元前,世纪 公元前40 3年)中就有“山有枢,限有榆”的记述。神农本草经 3载日:“土地 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说明产地的重要 性。宋本草衍义4亦云:“凡用药必择所出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 之有据。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治人”“说明产地在临床用药上门重要性。清代徐大椿在药性变迁论

3、中曰:“当时初用 之始,必有所产之地,此乃本生之土,故气厚而力全,以后移种他方,则地气移而力薄矣”。指出栽培引种药材需模拟野生了性态环境的重要性。诸家本草对每一味药材的产地 均有详细的记载。神农本草经即有“生川泽”“生山谷”等记述。神农本草经集注如指出4 0多种药材 的最佳产地,以“第一”“最佳”“最胜”“为 良”“为胜”等名之,如地黄,“生成阳黄土地者佳”。唐代 外台秘要5中(药所出州土)项 上记述了唐代 六道一百三十 三州出产的51 9种药材。这可能是“道 地药材”一词形成 的基础,至明代 本草品汇精要6始有“道地”一词,在该词项 下,指出药材的最佳产地,经过儿千年的用药实践和人种药理学经

4、验,已逐渐形成了许多带域气候,土壤等特征的“道地药材”。如浙药,川药、广药、怀药,关药等2产地对药材影响的客观实质产地刘药材药 效的影响是多方 面的,产地本身就是一个多因素的复合体,其中温度,湿度、土壤、光照、大气以及生物之间种群竟争等综合地影响着药材的品质。如高 温 高 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无氮物质的合成,而不 利于蛋白质和生 物碱的合成;而高温低湿 的环境有利于蛋白质,生物碱的积累,而不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的合成。如黄茂,在干 早的土壤上生长多出现“鞭杆茂,“而湿润的土壤则加大“鸡爪茂”的比例。生态环境对药材影响的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分为环境饰变和 可遗传变异2个层 次。生理生 化变异是药

5、材对变化的生 态环境所做出的反映,其结果是产生不同的化学型,直接影响药材 的品 质 功效。浙 贝母Frif l卜a ri athu nh le gii弓!种到江苏,因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分 化为宽轮型,狭轮型,簇轮型和长花.A ddr ss:DingG、:izhe n,Tio llj、.、Tr ad itional Cllilz e s eMediein eGroupC。、二Ltd.,Tia njin326型4种生 态了汽”。!刁种延胡索8泰山产的生物碱含腊(叔胺类。.臼 %,季 胺类0.5 7%)高于浙江 金华扮丈叔 胶类。.56%一季肤歹 芝。.3。%)同一种当 归2拜t肃 产 挥发油含量(。

6、.6 5% )高于 四川 (紫0.4 :% 白0.2 8%)等。引种栽培是人为地改变药材产地 及生态 环境,进 行定 向培育,如荡荷,山野生变为宝种,植株 由湿生夏绿性草本变为半木生态型,薄 荷油含量由0.1 7%上升到1 0%。其它如 人参,地黄等经过长 期栽培驯 化,形成遗传性状稳定的栽培品种。3中药材“道地”产地的 沿革与 新种的分化中药材录佳产 地并不 是 一成不 变的,而是在沿袭的 同时,处于变化之中。其始终重复着一个确认一沿袭一变革一发展一肯定的模式。其原 因有以下 几 个方面:3.1产地的扩大新产区的发现: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开始时对药材产地的了解有一定局限,随着时间的推 移,新产

7、区不断被发现,新产区的药材可能优于 旧产地者,因 而最佳产地亦发生变化。如地黄,神 农本草经集注 云:“生咸阳(即今陕西咸阳)黄土地者佳”。唐新修本草谓:从 彭城(即今江苏铜山)干地黄最好,明本草品汇精要协中地黄(道地)项下 记载:今怀 庆(即河 南必 阳一带)者 为 胜,这以后,才一直以怀地黄道地药材。3.2原产地野生环境变化,使品种灭绝,而次就于新产区,如人参原产山西 上党者为 道 地药材,水草纲目记载:“_卜党 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皆是 辽参。植物名实图考曰:“若以辽东,新罗所产者,皆不及上党,今以辽东,吉林为 贵,新罗次之。“说明古代以山西上党所产人参为最佳,但 由于人们

8、大量采挖及野生态 环境的破坏,而致使灭绝,只好以吉林人参为最优。其实古人云人参产山西上党不过是党参而已。3.3药 材的生态变异及新种分化:中药材,特别是植物性药材,对产地生境的主要适 应 对策就是生态变异,这种变异是新种分化的最初形式,它 可能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品质退化,一是新优品种的产生。当一种药材迁移到一个新的环境或生 态环境发生变化时,首先作出细胞遗传的,形态结构的或生 理 生化方面 的变异,从居群内变异 开始,根据纂因 流的作用,逐渐 形成独特的生态型,地方宗及地理宗,地理宗之间在地域上呈现 连续状态,当地理隔离机制形成后,则一导致新种问世。当新种的疗效优于原种时,则取代 原种,戍

9、为新的优质药材。4植物性药材 的地域分布 及规律性 同种药材在不 同产地则药效迥异,而在不同的地域及 生 态位上,又规律性分布着不 同的药材。随着植物区系地理学,中药地理学及天然药物地理学的发展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研究药用植物区系地 理以至于化 学成 分地理及疗 效地理已成 为 可能和 必 要。Takhta ja n将世界植物划分为6个 区8个亚区3 4个地区和14 8 个植物省。周荣汉等”根据我 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植物 自然 分布情况将中国药物植物划分 成8个区2。个地区。在各植物区域上,药效药性与产地在宏观上是 存在联系的,日本人“分析的5 3 味热性药中,只在南方分布的有1

10、5种,北方 分布的有5种,其余集中在中部地区,4 7 种寒性药中,只在南方生长 的有3种,2种在北方生 长,其余分布于中部。而只在南方生长 的18种药材中,有1 5种是热性药。李广骥1,付中药药性与其地理分布做过统计 分析,结采表明:热(温)性药和平性药以我 国偏南和中部地区(北卫25一4。),主 要属 中 国一日卞森林植 物亚区的华东、华中,华西和滇、黔、桂地区)分布较多;而寒性药则无 一定分布规律。只在南部地区生 长的3 5种药材中,平性药较多(20种占5 1.1%),南北各地 均产的8 0 种药材 中寒(凉)性 药较多,(4 5种占5 6.3%。)另据报道,新疆河漠 地区热性药较多,在

11、青藏高原则对寻找 高山不适,风 湿性关节炎等方面的药物有希望“。中草 药1 99 5年第 2 6卷第6期3275开展中药材产地研究的意义5.1通过研究中药材 的自然分布及其产地的生态地质历史,揭示近缘类群的J戊分,功效在水平及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用于指导新药寻找及扩大新药源,及药材生产上的合理布局。5.2用沿续与变异的思 想,对 历代本草中药材的优 良.异,种 及道地产区进行客观 分析,依人种药理学经验及现代植物化 学 和药理 学证据确定优 良品种及最佳产区,发 展道地药材的生产。5.3研究“道地”产区的土壤及生 态因子的特征及与药材药效间的关系,进而模似生态 系统进行栽培驯化,满足药材生长

12、所 需的最佳生态条件,创造高产优质药材。参考文献1黄泰康.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 99。(4):3 37沈连生.中药材科技,1 98 2(l ):49 12黄泰康,等.天然药物地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8夏光成.中药材科技,1 98 门).”技出版社,19 93.1 09周荣汉,等.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3黄爽.神农 本草经,上海:中医右籍出版社,版社,1 9 9 3.1 91982.3 峨21 0赵乃才译.国外药学一中医中药分册,1 979(2) .4寇宗 爽.本草衍义,上海:商务印书 馆,1957.3 22 75王寿.外台秘要,北京:人 民 卫生出 版社,1 1李广骥.全国药用动、植

13、物栽培和饲养学术会议196.836资料。1 9 8 2.1 3 16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 社,1 2罗达尚.中戍药研究,1 9 81(3 ):6196 48 4(2095一03一0 2收稿)(上接第292页) (5),12 1(1 1),22 0(2 7),208(10 0), 07(35),91(3)。IR(液膜法)et n一:3 35 0,2995一290 5,2 840,1695,158 0,1450,1260,1150,7 8 0,6 90。白果醇(GbE):白色粉末,mp81s Zo c,C: 。H600,计算值:C82.0 8:H14.15。实测值:CsZ.o

14、 Z,Hz4.o6。3CNMR(CDC13)右p pm:7 2.(Cl。),37.6(C。,1:),31.9(C3,:,),29.7(C。、.、,、;s_: 。),29.3(C4,: 。),2 5.7(Cs,:),2 2.7(C:,:。),14.1(Cl,:。)。HNMR(CD C13)各p pm:0.55(6H,t),2.26(53H,br),3.5 5(zH,m)。EIMsm/z(%):424(M+,o一),406(2 1),297(56),153(5,),139(6),1 25(12),111(26),97(67),53(100),69(54),55(39)。IRe。一:33 0 0,3

15、2 15,2957,2916,2 84 9一14 71,1 131一719。致谢:冯大和同志参加本研究部分工作,光谱由南京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私江苏石理化测试中心代测。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75.50 12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草药 通讯,9 72,3(4) , .153宋永芳.林产化学与工业,19 86,6(3 ):4 24游松,等.沈阳药学院学报,1 988,5(3 ):21 6s付丰永,等.化学学报,1 96 2,Za(1:5 26Tots ukaIH,etal。ChemPha rmBull,198 7,35(7):3 0 167人dawadarPD,etal.Fitoter aPia,1 9 8 参考文献52(3)21 295Bake rW,etal.JChemsoe,1 9 63,14779中国科学院土海药物砂花所七洲l:室编译.黄酮体化合物鉴定手册.北京:洲学出)如土,198 1.70 61 0VietoireC,etal.PI昆ntaMed,1988,54(3):245二1Ca s alHL,etalPl、ytoehen,19 79,1 8:1 7 38(:”3一:2一川收稿)3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