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注电实战知识点精编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99MB
约26页
文档ID:45875614
注电实战知识点精编_第1页
1/26

第一章 环境条件 一、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 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见表 1-1 表表 1-1 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选择导体和电器的环境温度 类别 安装场所 环境温度 最高 最低 裸导体 屋外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屋内 该处通风设计温度当无资料时,可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加 5℃ 电器 屋外 年最高温度 年最低温度 屋内电抗器 该处通风设计最高排风温度 屋内其他 该处通风设计温度,当无资料时,可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加 5℃ 注:1.年最高(或最低)温度为一年周转给你所测量的最高(或最低)温度的多年平均值 2.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为最热月每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取多年平均值 按 GB 763-19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的规定,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环境条件规定为: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40℃普通高压电器一般可在环境最低温度为-30℃时正常运行在高寒地区,应选择能适应环境最 低温度为-40℃的高寒电器 当电器安装点的环境温度高于+40℃(但不高于+60℃)时,在符合该标准导体及电器的最高运行温度下,允许降低负荷长期工作,推荐周围空气温度每增加 1K,减少额定电流负荷的 1.8%。

当电器设备使用环境条件为风速小于 0.5m/s、日照强度大于 0.1W/cm2、周围空气温度为+40℃时,其长期工作电流负荷应降低到额定负荷的 80% 当电器安装点的环境温度低于+40℃时,在符合该标准导体及电器的最高运行温度下,允许过负荷长期工作,推荐每降低 1K,增加额定电流负荷的 0.5%;但其最大过负荷不得超过额定电流负荷的 20% 当电器设备使用在海拔超过 1000m(但不超过 4000m)且最高周围空气温度为+40℃时,允许温升每超过 100m (以海拔 1000m 为起点)降低 0.3% 二、厂用电抗器的允许工作电流 (1-1) 式中 I——电抗器允许工作电流(A); IN——电抗器额定电流(A); 100——电抗器绕组最高允许温度(℃); θek——电抗器允许的最高温度(℃); θzd·k——周围最高空气温度,即小室排风温度(℃) 三、开关柜母线的允许工作电流 (1-2) 式中 t——环境温度(℃) ; It——环境温度 t 下的允许电流; I40——环境温度为 40℃时的允许电流 四、穿墙套管的允许工作电流 (1-3) 式中 Ixu——穿墙套管的允许工作电流(A) ; Ie——额定电流(A) ; θ ——周围实际环境温度(℃) 。

五、试验电压温度校正系数 对环境空气温度高于 40℃的设备,其外绝缘在干燥状态下的试验电压应取其额定耐受电压乘以温度校正系数 k1: (1-4) 式中 T——环境空气温度 六、日照的影响 选择屋外导体时,应考虑日照的影响对于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的屋外导体,如发电机引出线的封闭母线、组合导线等,可不校验日照的影响 计算导体日照的附加温升时,日照强度取 0.1W/CM2,风速取 0.5m/s 日照对屋外电器的影响,当缺乏数据时,可按电器额定电流的 80%选择 七、风速的影响 选择导体和电器所用的最大风速,可取离地面 10m 高、30 年一遇的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500kv 电器宜采用离 地面 10m 高、5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 一般高压电器可在风速不大于 35m/s 的环境下使用,超过这一数值,可在屋外配电装置的布置中采取措施 阵风对屋外电器及电瓷产品的影响,应由制造部门在产品设计中考虑 八、冰雪的影响 在积雪、覆冰严重地区,应尽量采取防止冰雪引起事故的措施隔离开关的破冰厚度一般为 10mm,并应大于安装场所的最大覆冰厚度 九、湿度的影响 导体和电器的相对湿度,应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对湿度较高的场所,应采用该处实际相对 湿度当无资料时,相对湿度可比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高 5% 一般高压电器可使用在+20℃,相对湿度为 90%的环境中(电流互感器为 85%) 十、污秽的影响 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污秽情况选用下列措施: 1) 增大电瓷外绝缘的有效爬电比距,选用有利于防污的电瓷造型,如采用硅橡胶、大小伞、大倾角、钟罩式等特制绝缘子 2) 采用热缩增爬裙增大电瓷外绝缘的有效爬电比距 3) 采用 GIS 或屋内配电装置 十一、海拔的影响 安装在海拔超过 1000m,且在 4000m 以下的电器外绝缘试验电压应乘以系数 K,K 按下式计算 (1-5) 式中 H——安装地点的海拔(m) 对安装在海拔超过 1000m 地区的电器外绝缘一般应予加强,可选用高原型产品或选用外绝缘提高一级的产品在海拔 3000m 以下地区,220kv 及以下配电装置也可选用性能优良的避雷器来保护一般电器的外绝缘由于现有的 110kv 及以下大多数电器的外绝缘有一定裕度,故可使用在海拔 2000m 以下的地区 当电动机用于 1000~4000m 的高海拔地区时,如使用地点的最高环境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并满足下式时, 则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不变,即 (1-6) 式中 h——使用地点的海拔(m) ; △θ ——海拔每升高 100m 影响电动机温升的递增值,为电动机额定温升的 1%(℃) (注:电动机的额定温升可取 80℃) ; θ——使用地点的环境最高温度(℃) ,当无通风设计资料时,可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加 5℃。

当不能满足式(1-6)时,则按式(1-6)计算超过 1℃,电动机的使用容量降低 1%,或与制造厂协商处理 十二、电磁干扰 1)330kv 及以上的配电装置内设备遮栏外的静电感应场强水平(离地 1.5m 空间场强) ,不宜超过 10kv/m,少 部分地区可允许达到 15kv/m 配电装置围墙外侧(非出线方向、围墙外为居民区时)的静电感应场强水平(离地 1.5m 空间场强)不宜大于 5kv/m 2)33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配电装置应重视对无线电干扰的控制配电装置围墙外 20m 处(非出线方向)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不宜大于 50dB 3)电器和金具在 1.1 倍最高工作电压下,晴天夜晚不应出现可见电晕,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导体的电晕临界电压应大于导体安装处的最高工作电压,无线电干扰电压不宜大于 500kv 根据运行经验和现场实测结果,对于 110kv 以下的电器一般可不校验无线电干扰电压 4)500kv 送电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或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 1m 处最大未畸变电场不得超过 4kv/m 十三、噪声的影响 高压电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下列水平(测试位置距声源设备外沿垂直面的水平距离为 2m,离地高度为 1~1.5m 处) : 连续性噪声水平:85dB。

非连续性噪声水平:屋内为 90dB;屋外为 110dB 十四、地震的影响 (1) 一般规定 1) 电压为 330kv 及以上的电气设施,7 度及以上时,应进行抗震设计 2) 电压为 220kv 及以下的电气设施,8 度及以上时,应进行抗震设计 3) 安装在屋内二层及以上和屋外高架平台上的电气设施,7 度及以上时,应进行抗震设计 4) 对 8 度及以上的一般设备和 7 度及以上的重要设备应该核对其抗震能力,必要时进行抗震强度核算在安装时,应考虑支架对地震力的放大作用电器的辅助设备应具备与主设备相同的抗震能力 5) 7 度及以上地区的混凝土高塔和 9 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杆塔均应进行抗震验算 6) 基本烈度为 9 度地区不宜建设 220~500kv 变电站 (2) 设计方法 电气设施的抗震设计方法分为动力设计法和静力设计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高压电器、高压电瓷、管型母线、封闭母线及串联补偿装置等构成的电气设施,应采用动力设计法,其 抗震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体系自振频率和振型计算;地震作用计算;在地震作用下,各质点的位移、加速度和各断面的弯矩、应力等动力反应值计算;电气设备、电气装置的根部和其他危险断面处,由地震作用及其他 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应力的计算;抗震强度验算。

2) 对变压器、电抗器、旋转电机、开关柜(屏) 、控制保护屏、通信设备、蓄电池等构成的电气设施,可采 用静力设计法,其抗震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地震作用计算;电气设备、电气装置的根部和其他危险断面处, 由地震作用及其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应力的计算;抗震强度验算 (3) 电气设施型式的要求 1)当为 9 度时,电气设施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要求: ① 电压为 110kv 及以上的配电装置型式,不宜采用高型、半高型和双层屋内配电装置 ② 电压为 110kv 及以上的管型母线配电装置的管型母线,宜采用悬挂式结构 ③ 主要设备之间以及主要设备与其他设备及设施间的距离宜适当加大 2)9 度及以上地区的 110kv 及以上配电装置宜采用 GIS 装置 3)8 度及以上的地区,配电装置宜采用屋外中型布置,但其母线不宜采用支持式硬导体 4)当为 8 度或 9 度时,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容补偿装置的电容器平台宜采用悬挂式结构 5)当为 8 度或 9 度时,限流电抗器不宜采用三相垂直布置 (4)7 度及以上时,电气设施安装设计的要求: 1)设备引线和设备间连线宜采用软导线,其长度应有余量。

当采用硬母线时,应有软导线或伸缩接头过渡 2) 电气设备、 通信设备和电气装置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 设备和装置的安装螺栓或焊接强度必须满足抗震要求 3) 装设减震阻尼装置应根据电气设备结构特点、 自振频率、 安装地点场地土类别, 选择相适应的减震阻尼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安装减震阻尼装置的基础或支架的平面必须平整,使每个减震阻尼装置受力均衡;根据减震阻 尼装置的水平刚度及转动刚度验算电气设备体系的稳定性 4)变压器类的安装设计应符合的要求 ①变压器类宜取消滚轮及其轨道,并应固定在基础上 ②变压器类本体上的油枕、潜油泵、冷却器及其连接管道等附件以及集中布置的冷却器与本体间连接管道,应符合抗震要求 ③变压器类的基础台面宜适当加宽 5)蓄电池、电力电容器等的安装设计应符合的要求 ①蓄电池的安装应装设抗震架 ②蓄电池间的连线宜采用软导线或电缆连接,端电池宜采用电缆作为引出线 ③电容器应牢固固定在支架上,电容器引线宜采用软导线当采用硬母线时,应装设伸缩接头装置 6)开关柜(屏) 、控制保护屏、通信设备等,应采用螺栓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当为 8 度或 9 度时,可将几个柜 (屏)在重心位置以上连成整体。

柜(屏)上的表计应组装牢固 7)旋转电机的安装设计应符合的要求 ①安装螺栓和预埋铁件的强度,应符合抗震的要求 ②在调相机、空气压缩机和柴油发电机附件应设置补偿装置 第二章 最高电压、回路工作电流、谐波 一、设备最高工作电压 设备最高工作电压见表 2-1 表表 2-1 1kv 以上的交流三相系统设备最高工作电压以上的交流三相系统设备最高工作电压 设备最高电压(kv) 标称系统电压(kv) 设备最高电压(kv) 标称系统电压(kv) 3.6 3 126 110 7.2 6 252 220 12 10 363 330 (24) (20) 550 500 40.5 35 800 750 69,72.5 66 1200 -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用户有要求时使用 二、不同回路的持续工作电流 不同回路的持续工作电流可按表 2-2 中所列原则计算 表表 2-2 回路持续工作电流回路持续工作电流 回路名称 计算工作电流 说明 出线 带电抗器出线 电抗器额定电流 单回路 线路最大负荷电流 包括线路损耗与事故时转移过来的负荷 双回路 (1.2~2)倍一回路的正常最大负荷电流 包括线路损耗与事故时转移过来的负荷 环形与一台半断路器接线回路 两个相邻回路正常负荷电流 考虑断路器事故或检修时,一个回路加另一最大回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