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868040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的前景叶汝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的贸易与环境政策法规 影响贸易与环境的国际规则 贸易与环境应予关注的问题 国外环境措施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贸易、环境与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 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贸易与环境 保护环境和发展贸易是社会和经济发展 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贸易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环 保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管理会给许多 产品尤其是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创造了巨 大的贸易机会 在一定条件下,贸易与环境会是相互矛 盾的 环境保护对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环 境法规限制

2、甚至禁止了许多产品的国际贸 易 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会 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出口总额 1970 45.9亿美元 1978 206.4亿美元 1995 2808亿美元 4743亿美元 5098亿美元 6208亿美元 8512亿美元 19952000,增长1.69倍,年均增长率11%, 2003年增长率37.1%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1995年的第十一位 上升到第四位 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6% 43% 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平等互利 鼓励出口 以质取胜 积极、合理、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外 资 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 平 对外贸

3、易的主要政策措施配额、许可证和进口管理措施 增值税和出口退税政策 外贸经营权审批政策 外汇管理体制政策 海关政策等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 综合防治、预防为主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保护法 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排放污染物核定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落后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制度 危险废物处

4、置行政代执行制度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国际环境条约 在200多个多边环境条约中,有20多个条约含有 贸易条款,以贸易措施作为达到条约保护目标的 手段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关于破坏臭氧层物质 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 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生物安全喀特赫纳议定书 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 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世贸组织与环境有关的例外规定 在货货物贸贸易和服务贸务贸 易领领域分别规别规 定了 10种和6种一般例外措施。其中与环环境有 关的是为为保

5、护护人类类、动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 所必需的措施和保护护可用竭的自然资资源的 措施 技术术性贸贸易壁垒协垒协 定和实实施卫卫生 和植物卫卫生措施协协定规定,为为了保护护人 类类和动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和保护环护环 境,允 许许成员员采取技术术性措施和卫卫生措施含有与环境有关条款的协定 农业协定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 原产地规则协定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外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管理法规 空气污染防治法规 噪声污染防治法规 化学品管理法规 农药管理法规 废弃物污染防治法规 自然资源和动植物保护法规 环境标准与贸易有关的自愿性环境措施 ISO14000标准 环

6、境标志 清洁生产计划 生命周期分析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有关包装的一些法律和规定 欧盟关于包装、包装废弃物的指令 德国关于包装废弃物减量和处置法令 美国的防毒包装条例、零售药物防污染规 定 加拿大的玩具安全法令 日本的包装新指引等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 一种形式,是指进口国以保护人类 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 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为理由 ,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直接或间 接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一种手 段和措施。绿色壁垒的特点 广泛性 相对性和时效性 难以区分措施的合理性 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 贸易保护主义 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生产过程和方

7、法(PPM) 生产过程和方法是制造产品的途径 与产品相关PPM和与产品不相关的PPM WTO法规不允许对类似产品作区别对待 从环境的角度看,对清洁和污染的生产 方式生产的类似产品作区别对待是有意 义的 允许按PPM的差别待遇会对发展中国家 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带来困难农产品和食品 农产品和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量的规定 中国只规定了62种 日本规定了96种 美国规定了115种 欧盟规定了350种 加拿大规定了87种。 对不同农产品和食品农药的最高残留量的规 定 日本对大米规定52种 美国对梨果类水果规定128种,对桔、糠及牧草饲 料规定了123种 德国对蔬菜水果类规定168种机电产品 贸易影响较大的

8、环保法规 防止空气污染法规 噪声污染防治法规 电磁污染防治法规 节约能源的有关法规等 纺织品和服装 对欧美和日本的纺织品出口中,主要 的贸易障碍是配额和原产地限制等贸 易壁垒,但环境要求逐步成为纺织品 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国际 上普遍认可的ko-Tex100纺织品认 证标志、欧盟关于禁止使用偶氮类 染料指令等。 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据商务部调查,2002年,中国有71%的出 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程 度的限制,39%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 的影响,造成的损失逾170亿美元,相当 于全年出口总额的5.2%。2000年相关数 字分别为66%、25%和110亿美元 。从积极的意义上

9、说,严格的环境管 理要求会促使国内涉外企业加强环 境管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 降低能耗与原料消耗,开发绿色产 品,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既 有助于克服绿色壁垒,也符合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目前中国针对国际贸易中的环 境管理要求而采取的措施包括 :开展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 证a,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开发 绿色产品,建立绿色包装体系 ,加强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和检 疫等等。 加入WTO对中国贸易、环境与发展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解 决结构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加入世贸组织将促进环境管理的改革和完 善 加入世贸组织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与机遇对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加

10、入世贸组织将影响资本、劳动力、资 源和环境等生产力要素的组合 市场场开放、贸贸易结结构和贸贸易量的变变化 将导导致中国经济结经济结 构的巨大变变化,从 而导导致环环境的变变化 中国的总总体环环境状况主要取决于经济经济 和产业结产业结 构、主要产业产业 的技术术和装备备 水平 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 重约50%,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约占 30% 在工业制造业中,能源密集行业的比重 达35%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但经济发展相当程度上还依靠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中的资本密集性产业大多处于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状况,存在资源 消耗和污染水平高的问题 农业在资源、规模、效益方面一般与世 界

11、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占主导 地位 农业生产和经营主要以农户为基本单位 ,产业化与规模化水平和科技含量都比 较低 农业生产劳动成本低廉,但生产率低 化肥、农药投入高,利用效率低,流失 量大,导致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 利用全球的资金和技术资源,利用国内外两个 市场,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更有效地配置资 源 企业业将面临临国内和国际际市场场的激烈竞竞争,促 使企业业必须须提高技术术水平,改进进企业业管理, 建立现现代企业业制度,以提高竞竞争力 第三产业产业 比重将较较大幅度地提高 劳动劳动 密集型产业进产业进 一步扩扩大 知识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术产业发 展速度加快 资资源

12、和能源强度高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 的比重将逐步 下降 工业单业单 位产值污产值污 染物排放量降低,从而有可 能解决长长期存在的结结构性工业污业污 染问题问题 农业将根据地区特点和比较优势,优化农业 生产布局 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引导一些地 区的农业由粮油棉等传统农作物生产向有一 定比较优势的非土地密集型产业,如畜产品 、水产品和园艺产品等转移 适当进口土地密集型的基本农产品、稀缺资 源和高环境成本的产品 有助于缓解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 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有助于生态保护和建设 工程,有助于逐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促进环境管理的改革和完善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法律、法规 体

13、系将逐步形成,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 将对涉及货物和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 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方面的有 关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司法程序进行修改和 调整 需要制定或修改的约40件,占全部法律、行 政法规的比例很小,大部分已列入立法规划 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对在计划经济体 制下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形成的 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以适 应国际通行的规则 环境政策法规要符合已签署的国际环境 协议的规定 要遵循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对贸易有影响的环境法律和法规制度在全国 统一实施,遵循透明度和非歧视原则 政府在官方刊物和网站上公布有关影响贸易 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向个人、企

14、业或 世贸组织成员提供信息 在官方刊物和网站上公布作为技术法规、标 准或合格评定程序依据的所有正式或非正式 标准 向世贸组织通报有关卫生和植物卫生的法律 、法规及措施 除公开发行外,国务院已将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报的发放范围扩大到最基层的 行政组织 “入世”将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加快 建立,有利于在环境管理中更多地采用 经济手段,如环境税费、排污交易、风 险抵押金等。 经济手段与行政命令的手段相互补充, 将会提高政府环境管理的效率。 透明度的增强有助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 高,促进公众的参与,对政府的环境管 理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 环保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已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技术开发、

15、环保 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环 保产业部门 还处还处 在发发展的初级阶级阶 段,总总体技术术水平与 国际际先进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产产品中, 达到当前国际际水平的不到4%,80年代水平的 约约20%,仍有35%左右的产产品仅仅相当于发发达国 家60年代的水平 产产品的标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低 企业规业规 模小,在全国9000多家环环保企业业事业业 单单位中,大型的只占4.3% 环环保市场场不规规范,服务务市场场不健全 “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 预期将达到GDP的1.3%以上 市场场开放使企业业有机会获获得国外的资资金 、先进进的技术术和管理经验经验 中国的环环保企业业在劳动劳动 力资资源上具有 优势优势 ,在了解国情、市场场需求、熟识识政 策、信息渠道等方面具有优势优势 脱烟除尘尘、水污污染治理、固体废废物处处理 处处置、噪声与振动动控制等技术术达到较较高 的水平 环保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尚未进入市场化 的轨道 污染治理设施一般由排污企业自行建设 和运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