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857436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环境保护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环境保护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环境保护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环境保护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概论(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概论浙 江 省 精 品 课 程全球环境保护l 全球环境管理l国际环境保护法l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4000系列标准l国际环境保护的主要机构 全球环境保护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全球环境管理全球环境管理的原因l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从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向全 球性环境问题发展,且呈现出综合化、社会化、政治化的 特点。l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以及酸雨的污染、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以及海洋污染、 有毒化学品污染以及有害废物越境迁移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的激化,对全球实施环境管理成为迫在眉

2、睫的国际大事, 全球环境管理(Grobal environmental goverenace)也应 运而生。 l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除自然因素外,环境问题产生的实 质上是由于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当,是工业化的结果,亦是 全球化的结果。 全球环境管理的原因l全球范围内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进一 步导致了与贸易相关的(包括与国际环境 公约相关的、与市场准入相关的、与自由 贸易区越来越多的区域合作相关的)新型 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工业化、全球化所 引发的环境外在化的问题没有被各自的国 家内部化,于是反而影响到了整个国际社 会。全球环境管理的原因l“环境无国界”是国际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理 念。造成全球

3、环境状况继续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由于国际环境管理机构的脆弱,表现为全球 环境管理机构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缺乏一 些基本的、强有力的、起着基本法作用的国际大 法,并且缺乏争端解决机制和遵约机制,缺乏相 应的资金机制、国际政要的政治意愿,对于发展 中国家而言还缺乏必要的能力建设。全球环境管理的产生原因全球环境管理的产生由环境本身的特点及当今全球 环境问题的特点决定的。 (1)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必须对人类的生存 环境进行全球管理 。(2)地球环境中的财产属于全人类所共有,这些共 有财产需要人类共同给予保护。 (3)维持国际社会的安全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也需 要通过共同的行动对全球环境问题

4、进行管理。 全球环境管理的内容l全球环境管理的对象是全球“人环境”系统。全 球环境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即保护人类的长远生存与发展. l全球环境管理主要是通过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 协调各个主权国家的意志,制定有关的国际法律原 则、规则和制度,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规 范各国的行动,使其符合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有 利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保障全球环境资源的 合理利用,促进和保障整个人类社会的持续正常发 展。全球环境管理的内容全球环境管理的内容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型可分为两方面 :(1)污染控制管理-包括有害废物控制管理、海洋环境 污染控制管理等几方面。(2)资源管理-包

5、括森林植被管理、自然资源养护、野 生动植物、土地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全球环境管理的原则 l(一)国家环境主权原则l(二)国际环境合作原则l(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国家环境主权原则斯德哥尔摩宣言原则二十一宣布的主权适用原则,体现了国际法在 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新发展。 国家环境主权应该包括了权利和责任两个基本内容,具有三重涵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每个国家不论大小,对其自然资源拥有永久主权,即对于本国 范围内的环境保护问题拥有在国内的最高处理权和国际上的自主独立 性;二是国家虽有权按自己的政策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但必须保证这 种活动不致损害他国和国际公有地区的环境。三重涵义指:一是确

6、认主权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二是维持国与国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三是谋求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协调。国家环境主权是当代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 则,是核心,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全球环境 管理中的应用。该原则要求每个国家在与 他国的互相关系中必须彼此尊重对方主权 ,不得从事任何侵害别国环境主权的活动 。这体现了国际法上权利义务一致性的思 想。(二)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合作显得尤 为重要 。l首先,地球的整体性和环境影响的连锁性 要求环境保护必须国际合作。 l其次,分担国际环境责任必须国际合作。 l再次,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法的实施 要求各国进行合作 。(三)共同但

7、有区别责任的原则l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是指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与导致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 以及能力上的差异, 各国 对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区别的责任。 l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共同责任, 二是有区别 的责任。l共同的责任是指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各国对保护 全球环境都负有共同的责任,都应该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 业。l有区别的责任是指各国虽然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责任 ,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应负有的责任 是有区别的。(三)共同但有区

8、别责任的原则l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初步确立于1992 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l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在其原则7 中宣布:“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 精神, 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进行合作。 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 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差 别的责任。”l该原则的初步确立是发展中国家经过斗争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是 对历史和现实的承认, 是指导各国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一项重要 原则。 l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条约实施的基石。绝 大部分国际环境条约的缔约国都是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 发展中国家,客观上需要划分两种类型缔约国承担的不同 责任。两种类型国家由

9、于在经济发展水平、遵约所需技术 、国内执法手段、公众对环境条约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等方 面都有一定距离,而上述因素对遵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l几乎所有的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都是以充分考虑发展中国 家实际遵约能力为出发点的,同时也充分衡量了有关资源 ,如支持遵约的资金、技术等,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缔约国之间进行流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l目前通过缔约方会议以决议的形式规定了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的几个国际环 境条约,本身都包含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内容,如l蒙特利尔议定书、l气候变化框架公约l京都议定书、l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等。l这些条约

10、的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的设计理念、具体程序和拟达到的制度目标 都贯穿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另一方面,国际环境条约中有区别的义 务决定了该原则的应用。如: 发达缔约国一般需要率先履行实质性义务,而发 展中缔约国往往会有一定的履约宽限期; 发达缔约国需要承担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援助义务,发展中缔约国履约宽限期满后,往往面临高昂的遵约成本等 等。这些现实情况的存在决定了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必须在不同缔约国的遵 约行为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目前看来,最好的平衡点就是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原则。 当代全球环境管理 (一)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 人

11、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 环境宣言 (二)国际环境公约的达成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已达成全球性、区域性和次区域性协定、公约和议 定书(统称“多边环境协定”)二百多项,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诸多公约。 (三)环境管理理念和体制的发展先进的环境管理手段不断被引入,如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效率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企业环境经营等。全球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1)国际环境机构间缺乏协调 (2)缺乏强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 (3)缺乏国际法律支持 (4 )缺乏有效的资金机制 (5)缺乏解决环境问题的积极性 (6)缺乏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第二部分国际

12、环境保护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定义国际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在开发 、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 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 总称,是保护全人类环境的法律。 国际环境保护法与环境保护法 在国际法中,环境保护法自成体系,与国内的环境保 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国际环境保护法的组成 部分。 它的主体是国际社会中因保护和高山人类环境而产生 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的公 约、条约、协定等国际环境法文件就150多件 从事环境执法也必须注意到国际环境法的规定国际公约 l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地46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 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

13、约适,同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 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 条款除外”。这说明,只要中国签订加入某 一国际公约,其较中国的国内环境法有优 先的权力。 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共25 条第三部分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4000系列 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4000系列标准的背景 l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形成: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我们 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的报告中可持 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获得经 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 。 自发制定公司的环境政策,委托外部的环境咨询公

14、司来调查 他们的环境绩效,并对外公布调查结果(这可以认为是环 境审核的前身),以此证明他们优良的环境管理和引为自 豪的环境绩效。 它们的做法得到了公众对公司的理解,并赢得广泛认可,公 司也相应地获得经济与环境效益。 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4000系列标准的背景l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1988年试行实施 ,1990年进入标准化和许可制度。l1990年末,欧洲制定了两个有关计划,为公司提供环境管理的方法, 使其不必为证明信誉而各自采取单独行动。第一计划为BS7750,由英 国标准所制定;第二个计划是欧盟的环境管理系统,称为生态管理和 审核法案(EcoManagement

15、 and Audit Scheme,EMAS),其大部分 内容来源于BS7750。l很多公司试用这些标准后,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 个标准在欧洲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实施。这些实践活动尊定了ISO14000 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l1987年ISO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套管理系列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取得的巨大成功。l许多国家和地区对ISO9000系列标准极为重视,积极建立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认证,以此作为开展国际 贸易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条件之一。l ISO9000的成功经验证明国际标准中设立管理系列标准的 可行性和巨大进步意义。 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

16、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l为统一协调世界各国环境管理标准,有效地控制和改善全球环境质量 状况,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 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以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 、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l1996年起相继颁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lISO14000系列标准集成了各国环境管理实践的精华,使可持续发展 思想具体化、技术化,使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平衡。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 的一套环境管理标准。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理念 ISO14000系列标准主要体现了以下核心观念: (1)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双赢。 (3)重视污染预防。 (4)重视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 (5)强调做守法的好公民。 (6)正己、正人。环境管理体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