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华信)-201004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57411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华信)-201004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华信)-201004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华信)-201004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华信)-201004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华信)-201004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华信)-20100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华信)-201004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汽车产业研究服务 回玉梅 2010年4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汽车产业研究服务 回玉梅 2010年4月“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倍受关注汽车业受到正面冲击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时代” 向“低碳时代”发展各国出台相应政策法规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 大国,也十分重视发展 低碳经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 大国,也十分重视发展 低碳经济汽车在生产和使用环节 都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将受到“低碳经济”的 正面冲击汽车在生产和使用环节 都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将受到“低碳经济”的 正面冲击生产端生产方式滞

2、后,生产过程中产 生大量碳排放生产产品技术落后,环保节能 车型相对较少消费端汽车消费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消费观念相对落后,对节能环 保车型认知度较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控制汽车碳排放?近年来,世界各国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汽车排放和燃料经济性法规。其特点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度量全球主要国家汽车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限值目标全球主要国家汽车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限值目标15595130115155161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2015年年2020年年到2020年, 美国新车燃 料二氧化碳 排放限值与 世界先进水 平持平

3、到2020年, 中国新车排 放和能耗进 入国际先进 水平单位:克/公里欧盟日本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美国中国数据来源:新华信研究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汽车低碳排放的途径?新能源汽车是有效实现汽车低碳排放的又一途径,柴油、生物燃料等新能源的使用都会降 低碳排放。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长期发展方向较为明确,但过渡期的 技术选择仍比较重要?如果到202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达到1.4亿辆,消耗石油2.8亿吨;2030年汽车保有量达到2 亿辆左右,消耗石油4亿吨。如果按下表所示技术方案情景,可获得极为可观的节油效果, 到2030年可减少超过40%的汽车用油我国未来乘用车

4、保有量结构我国未来乘用车保有量结构36.0%65.5%91.9%98.4%普通汽油车和先进汽油车普通汽油车和先进汽油车1.0%1.0%0.4%0.2%其他类型替代燃料汽车其他类型替代燃料汽车8.0%0.5%0.0%0.0%氢+颜料电池汽车氢+颜料电池汽车7.0%2.0%1.5%0.6%生物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3.0%2.0%1.2%0.6%燃气汽车燃气汽车15.0%9.0%1.0%0.0%汽油混合动力汽油混合动力5.0%1.0%0.0%0.0%柴油混合动力柴油混合动力25.0%19.0%4.0%0.2%先进柴油车先进柴油车20302030202020202010201020052005数据来源

5、:新华信研究汽车轻量化、小型化、动力系统升级都是实现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为了降低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各厂家积极采取不同方法改进技术。实现汽车低碳排放方法多样,汽车轻量化、小型化、动力系统升级都是实现低碳的方法,由于采用的技术不同,各种方法减排的效果也不同,多种方式结合起来的组合拳效果最佳。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对比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对比数据来源:新华信研究单位:千克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家轿家轿出租车出租车家轿06001200240012005400 出租车0384048009600480021600无技术改进整车减重10%采用先进自动变速器发动机技术升级采用电动助力转向器

6、综合以上各项技术国3排放标准排放标准8万公里出租2万公里 8.0L1.6L家轿 6年捷达年行驶里程年行驶里程百公里油耗百公里油耗排量排量使用环境使用环境使用年限使用年限选用车型选用车型计算所用车型情况计算所用车型情况以无技术改进车型 为例,二氧化碳减 排量为 0千克综合以上各项技 术,一辆车在使用6 年的过程中,家轿 将减少碳排量5400 千克,出租车则减 少21600千克中国积极推行各项节能减排措施促进汽车低碳化发展?政府对外公布,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此我国积极推行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在汽车方面则主要体现为鼓励小排量和

7、新能源车辆的发展鼓励小排量支持新能源鼓励小排量支持新能源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 理规则正式施行。2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 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月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形成5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 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关于开 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 工作的通知。2009年科技部提出新能源汽车四项措施2008年政策要点时间政策要点时间到2010年12月31日止,1.6L以下排量汽 车购置税征收7.5%2010年2月,到2009年12月31日止,1,6L以下 排量汽车购置税由10%降低到5%2009年1月,开始征收燃油税。2009年3.0L以

8、上汽车征收25%-40%的消费税2008年政策要点时间政策要点时间消费者看重油耗愿意花车价的5%以下为节油和环保买单?在新华信联合设计调查问卷,新浪汽车与北京交通台都市调查组栏目联合推出了“你会为节油环保车买单吗”的网络调查结果表明,八成消费者看重油耗,在外形、性能和配置不变的情况下,愿花车价的 5%为节油和环保买单3.6%2.9%7.3%25.9%37.6%22.7%0%10%20%30%40%车价的20%以上车价的15%-20%车价的10%-15%车价的5%-10%车价的5%以下0元愿意花多少钱为环保买单愿意花多少钱为环保买单0.1%2.3%18.5%42.4%36.7%0%10%20%3

9、0%40%50%非常不看重不看重一般较为看重非常看重消费者购车时是否看重油耗消费者购车时是否看重油耗数据来源:新华信&新浪汽车频道联合调查购车费用高成为新能源车发展的主要障碍进一步普及仍需政策助推?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调查中,购车费用高成为消费者不购买新能源车的主要原因,占到29.8%。另外,担心配套设施不到位也是消费者不购买新能源车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使新能源车得到进一步普及,政府补贴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政策层面助推不可或缺4.3%0.9%94.8%0%20%40%60%80%100%不好说不会会13.3%14.5%19.0%23.4%29.8%0%10%20%30%40%担心安全问题担心售后服

10、务问题担心车子使用过程问题担心配套设施跟不上补贴不到位,价格太高不购买新能源车的原因如果补贴到位且配套设施完善是 否会购买新能源车不购买新能源车的原因如果补贴到位且配套设施完善是 否会购买新能源车数据来源:新浪汽车频道调查汽车“低碳经济”已经到来呼吁我国尽快建立低碳税收制度?汽车的CO2排放量与燃料消耗量成正比。在各汽车大国,城市交通领域中汽车的CO2排放量 已占城市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以上。?为了降低汽车碳排放,各工业化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或燃效标准,并 出台根据整车CO2排放量或燃效征收汽车税的“低碳清洁税收制度”。?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与之相关的税收制度,随着汽车“低碳

11、经济”的到来,呼吁我国应尽快 建立低碳税收制度在汽车购置初期,用户还需缴纳消费税,税率为购置价格的5%,其中4%为国税,1%为地方税。日本的汽车重量税属于国税,目前只对私家车征收,按汽车的吨位不同进行征收,重量越重的车型征收的税费越多。日本汽车低碳清洁税收制度一览日本汽车低碳清洁税收制度一览购置阶段使用阶段保有阶段购置阶段使用阶段保有阶段购置消费税购置消费税汽车税汽车税购置税购置税燃料税燃料税燃料消费税燃料消费税汽车重量税汽车重量税日本的汽车购置 税属于地方税, 目前只对私家车 征收,按汽车的 购置价格征收, 其中对售价低于 50万日元(折合 3.8万元人民币) 的微型汽车免收 购置税。汽车税

12、是保有阶 段需缴纳的一种 税,日本汽车税 的税率与所配装 的发动机排量有 关,排量越小的 汽车征税的税费 越少日本的燃料税额约为燃料价格的120%,其中包括汽油税、柴油税以及LPG税日本的燃料价格中含有消费税,税率为燃料价格的5%,其中4%为国税1%为地方税。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4号兆维大厦7-8层 邮编:100016 电话:(010)5926 7688 传真:(010)5867 1800上海 上海市建国中路29号国信大厦7层 邮编:200025 电话:(021) 6133 1788 传真:(021) 6133 1766广州 广州市五羊新城寺右一马路18号泰恒大厦7层 邮编:510600 电话:(020) 2237 3266 传真:(020) 2237 助助助助 力力力力 商商商商 业业业业 决决决决 策策策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