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853339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理念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 理性色彩的、自觉化程度较高的观念; 是先进的、科学的、能指导和影响实践 的认识;是对教育和教学实施提供一种 理性的规范;是对教育规律发展趋势的 高度概括和演绎。课程理念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阐明了生物 课程的价值取向、生物教育的特点和提倡 的学习方式,为生物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 向。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1、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理念之一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是大众教育 ,而不是精英教育;义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普通 公民,而不是科学家;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科学 素养,而

2、不是专业素养。 义务教育 尊重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 习机会; 课程内容呈现多样性,适应不同 层次学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 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实施要求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课程理念之二关于科学素养关于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能对日常所见所闻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问题( 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能力描述和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读懂通俗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依据的问题所做的社交谈话(参与社会交流);能够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

3、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并进行讨论交流、提出可行性的见解、评 价、论点等(对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有科学素养的人意味着什么?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摘自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物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课程目 标3、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之三什么是探究?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 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 集、分析、解释

4、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 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 并且 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探究性学习: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 结论的学习方式。探究途径有多种。新课标实施中的实际难题1、班额过大问题2、师资水平问题3、课程资源的问题4、科学地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标准和体系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在对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对学习的程序、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学习结果的评

5、价标准等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结构分析教学手段分析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如何教 如何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编制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课堂教学(系统)设计二、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现代课程论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倡导探究性学习2、现代教学论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理念(1)在教学目标上,追求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 的统一;(2)在师生角色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3)在课堂交往方式上,强调多边互动;(4)在发展能力上,提倡培养学习的创造性;(5)在教学程序上,关注人在

6、学习中的准备状态;(6)在教学结构上,以多元模式的合作做为其结 构的根本特色;(7)在教学评价上,主张对学习的积极评价。三、生物新课程课时教学设计(一)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特征符合生物学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 应该是一个重视“学生主体”、以“ 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和个性张扬”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 应时刻体现交往性、情境性、情感性 和生成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教师活动 50教学目 标10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明确、具体,便于执行、操作运用媒 体10准确、精练、生动地运用教学语言充分、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让学生全感官参与学习使用教学媒体技能或实验技能熟悉,效率高教学方

7、法15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各层次学生创设思考、体验、表达、交流的机会突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组 织15系统有序,层次清晰反馈及时,调控有力,具有教学机智结构紧凑,时间分配恰当学生活动 50参与广 度10学生自始至终注意力集中各层次学生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形 式10学生畅所欲言,每一问题都得到尊重与回应学生之间体现互助、合作参与深 度10学生思维得到激发,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有一定深度或具有创造性学习效果10 高效达到预设教学目的和生成性教学目标(二)课时教学设计的工作流程选择教学策略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组合运

8、用 教学媒体1、教学内容分析(1)熟悉教材体系和教材结构(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找准教材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 育的切入点(4)关注教材中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 的结合点(5)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的因素2、教学对象分析(1)认知准备状态(2)情感准备状态(3)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3、教学目标的制定生物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使用显微镜1、知识储备点(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能力培养点(1)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独立操作显微镜并 观察到清晰物像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的能力;(2)通过相

9、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 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的方法。 3、情感体验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合作 交流意识、求真务实意识等);(2)在学习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过程中,使学生逐 渐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4、选择教学策略(1)划分课时,组织教学内容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处理A. 梳理全课的知识点B. 突出教学重点C. 化解教学难点例:练习使用显微镜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多媒体演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学生回答)学生用打印有“ ”字样的胶片代替标本尝试操作显微镜看到物像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示范显微镜操作学生再次动手练习操作(讨论回答问题)观看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学生换

10、用动植物玻片标本继续练习操作(讨论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引导)4、选择教学策略(1)划分课时,组织教学内容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处理A. 梳理全课的知识点B. 突出教学重点C. 化解教学难点教学内容的重构(2)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构成要素语言 模像 实践生物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性教学方法: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A. 符合生物学教学原则B. 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C. 符合学生的学习可能性D. 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E. 符合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3)组合运用教学媒体5、形成性测试6、预期反馈及调控对策(1)课前充分准备(2)课堂灵活驾驭(3)课后善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