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级)答案[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48594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级)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级)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级)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级)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级)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201020102010 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 分) 1 “给定资料 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 成“死海” 。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 (10 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 1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这里的“死海”是指由于污染严重导致赤潮等海洋灾害不断发生,致使鱼虾绝迹,海洋 生物濒临灭绝,毫无生机与活力的海域;其自我更新能力差,即使不向其排入污水,单靠其 与

2、外界水体交换,长时间也不能恢复清洁。2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 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 ”这句话的理解。 (10 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 15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合理开发海洋不仅会对鱼类造成灾难,而且对人类生活造成影响: 第一,海洋污染会使鱼虾绝迹,珊瑚礁消亡,影响渔业、旅游业等海洋经济发展; 第二,人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类,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前 车之鉴; 第三,围海造田等行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对附近居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二、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从下

3、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 (20 分) 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 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 3 平方公 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 3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 第一,海洋开发利用应统筹规划,着眼长远,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只重视眼前利 益,将来损失可能更大。如“围湖造田”虽能收一时之效,但是却减少了湖面,影响蓄洪, 当洪水来袭时,便造成重大损失。 第二,要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实

4、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荷兰人为保护候鸟的生 存环境而“退耕还海” ,仅涉及 3 平方公里土地,但体现了保护动物的积极理念和要求。 第三,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多听取社会意见, 尊重民意。 政府决策要广泛吸取民众意见, 随时照顾民众的呼声。荷兰政府应环保组织的要求而“退耕还海” ,体现了科学民主的执政 理念。三、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 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 (20 分) 要求: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2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 4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我省目前存在着实施“集中集约用海”的

5、障碍,所谓的“诸侯经济”发展态势明显。 沿 海各地申请用海项目大都局限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重复建设及海岸线资源浪费严 重,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则有望打破这一瓶颈。 从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上来审视, 需要明确一个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 战略。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已经相当高,可以依托区位、人才优势,把半岛蓝色经济 区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的大港口、大交通、大钢铁、大能源、大电力、大石化、大造船基地, 这将拉动整个黄河流域社会经济迅猛崛起。 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应该以海洋、临港、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 发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

6、,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为前提,形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在半岛地 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目的。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0 分) 要求: 1 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 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 总字数 9001100 字。参考例文参考例文参考例文参考例文 一一一一硬币的两面硬币的两面硬币的两面硬币的两面 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 发展海洋经济,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科学决策。 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都很重视海洋的开

7、发与保护, 并要求沿海国家把海洋开发 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对海洋开发实行综合管理。我国海岸线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能 源蕴藏量巨大, 可开发潜力大。 因此, 发展海洋经济, 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人们缺乏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向海洋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对海洋的环境 造成了严重污染,一些海域赤潮频发、鱼虾绝迹,海洋生物资源濒临灭绝;不合理的开发活 动,竭泽而渔、围海造田等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也严重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最终必 使人类自尝恶果。如我国污染严重的渤海海域,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 变成“死海” ,无法利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发展海洋经

8、济意义重大,保护海 洋环境就显得更为突出。 海洋的保护与开发,正如硬币的两面,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光保护, 不开发,是浪费海洋资源;光开发,不保护,那么海洋很快就会“死掉” 。因此,必须坚持 加大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 强化人们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是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关键。 只有人类认识到海洋资源和 海洋环境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海洋污染对于人类社会的严重危害, 才能从根 本上消除只开发、不保护的错误观念。采取频繁、有效的宣传措施,约束人们的行为,产生 广泛的社会影响,以此来提高人们对海洋开发和海洋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严格缜密的法律法规是人

9、与海洋和谐发展的基础。 在治理海洋污染中, 陆源污染的超标 是首要问题,要尽快解决。入海排污一定要达标,要科学地规划好排放指标,在科学研究的3基础上计算出近海各海区的环境容量, 并依此制定相应的污染排放指标, 并上升到法律层面。 对超标排放等污染和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要依据法律坚决进行制裁。 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和特色产业是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落脚点。保护海洋是基 础,但保护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要积极开发海洋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打造产业集群, 提升综合竞争力,最大程度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根据海洋经济特点,发展污染少、综合效益 突出的特色产业,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开发之路。 海

10、洋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要妥善处理好海洋的保护与开 发,既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例文二参考例文二参考例文二参考例文二高瞻远瞩与海洋和谐共生高瞻远瞩与海洋和谐共生高瞻远瞩与海洋和谐共生高瞻远瞩与海洋和谐共生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 ”自古以来,海洋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到地球环 境之生息,小到日常所食之盐鱼,可以说,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至今日,在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有增无减的态势下,人类当着眼长远,把对海洋的保护提 升到新的高度上来。 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天然气、滨海砂矿、海洋石油等

11、资源储备颇丰。从近年来海洋 经济在 GDP 总量中占有的比重, 及其提供的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来看, 海洋经济的地位举足 轻重,海洋资源的开发可谓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 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然而,纵观海洋开发之历程,人们也遭遇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尴尬。1962 年围海造田后 的一片汪洋,以及如今的排污超标带来的赤潮等,这些仿佛都是来自海洋的无声的反抗。 人 类为此付出的却是时间和生命的代价。可见,海洋的开发是不能肆意而为的,海洋也需要得 到保护。 开发是必要的, 而保护又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 就必须要找出一

12、条与海洋和谐共生之道。 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树立科学的生态观, 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今日所倡 导之生态观念正切合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一哲学思想的内涵包括了丰富的生 态伦理理念,它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追求天地整体的和谐。倡导人 类合理地利用自然事物,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无限制地、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界,破坏自 然界。 其次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荷兰的“退耕还海”发人深省;日本的濑户内海由污染到 治理, 由治理到永久性的各方监管, 这就是海洋开发与保护很好的一个案例。 在海洋开发中, 我们应广为参照,扬长避短,多一些“未雨绸缪” ,少一些“亡羊补牢” 。尤

13、其是现在很多海 域已经出现排污超标、水产减少的不良状况,关注海洋环境、落实监管制度刻不容缓。 打造承载蓝色经济发展的经济区前景广阔。 鉴于其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这些都与和谐的生 态理念相统一,并与我国沿海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能够解决部分地区“诸侯经济”阻碍 实施“集中集约用海”的障碍。这为我国海洋开发与保护并举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 人类与海洋情深意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海洋,而海洋的“生存”也离不开人类的关心 和保护。我们应该谨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遵循合理、 适 度的原则,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管力度,真心地关心海洋、爱护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长 久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