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841922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547 大小:6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47页
学校体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47页
学校体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47页
学校体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47页
学校体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学(5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体育学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张万祥l 绪言 学校体育学是国家教委于1997年2月 25日正式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 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试行)(教体 厅1997)1号)中,规定的必修课中9门主 干课程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高等院校体育系( 科)教学计划中,规定了以学校体育理论 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理论课程。 60年代初借鉴苏联的体育理论,编 写出版了我国自己的体育理论教材 。 1983年与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先后以 参考书和专著的形式出版了两个版本的 学校体育学,被部分体育专业院、 系作为规定或选用教材。 1986年,来自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 24个单位,在

2、杭州大学举行的高师体育专业 体育理论研讨会上,多数人提出了将体育理 论课程改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等课程的具 体设想与建议 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执行的全国普 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规定 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 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教育类专业的体育 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1991年6月,在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 计划中,学校体育学被列为10门理论 学科必修课程之一。 1992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 求,井于1993年4月由高教出版社出版 。金钦昌教授为主编编写的学校体育 学

3、1994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o 1996年国家教委组织由福建师范大学体 育系牵头以课题组形式,起草了“全国普 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 方案”(讨论稿) 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 正式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 编写了“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本书是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 织编写的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 第二代教材。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 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 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 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 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 代教学论

4、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 科。 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 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 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 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 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 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 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 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 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 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4篇16章。 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论。主要阐述我国学

5、校 体育的发展概况和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主要阐述体育教学目 标、过程与基本规律;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发展学生体能;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思 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体育课堂教学和学校 体育教学文件等有关内容 第三篇,学校课外体育。主要阐述课外 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校内课外运 动竞赛等有关问题 第四篇,学校体育管理。主要阐述学 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体制、内容 与方法和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体育教 师的地位与作用、特点、职责和条件, 以及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价等有关内 容。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基 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

6、学校体 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 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 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 、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和先 进性。 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 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 、辅导、见习、参观、自学和作业相结 合;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 第三,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 动学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要 加强教学计划和检查,严格教学常规, 改革考试方法,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评 估。 第四,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 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 学手段。 第五,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 究,积

7、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 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 就近地区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 关的学术活动。 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 资料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 、辅导和座谈会等制度。 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 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 护学生,教学相长。 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 ,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 的主体,要确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 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 主体的关系。第一篇 学校体育概述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8、第一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 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 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 等不同名称的学校。 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 育。 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 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 者和官吏的学校。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 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 。 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 。 “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 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

9、“学在官 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 学之风。 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 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 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 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制度, 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 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 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 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 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了体操(相 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 方式的体育活动。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 ,步履蹒跚。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

10、 概述 按历史分期,是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 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但就体育 而言,以清朝末年才开始引进西方近代 体育。所以,我国体育界采取从鸦片战 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作为我 国近代体育时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推出了一次所 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 面,他们主张学西方,兴办西学,把西 方体育引进到这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 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 、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体 操和游戏等。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 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 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失败,继起的是 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以康有为、梁启 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提倡西 学

11、,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 教育等知识。特别包括西方资产阶级全 面发展教育学说,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 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认为各级 各类学校都应重视体育、卫生和儿童少 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 清朝政府推行“新政”进行改革。其中对 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废除科举,兴 办学校,并于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 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 操科。 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 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这一新学制结束了 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 育的历史。至此,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初 见端倪。 辛亥革命后,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对学校教育也 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许多学校则在课外开展 球类

12、和田径为主的活动和竞赛,比较注意活泼 、愉快、机智的运动。由于课内和课外两种明 显不同的体系,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轨现象” ,这种现象直至1922年学制改革后才逐渐消除 。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而彻底的反对 封建文化的运动,在这场运动的推动下,我国 学校体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 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 即为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 体育之研究一文。 这篇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 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 批评;并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 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

13、智、体三育并重,这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 具代表性。 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主义在 我国的没落。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 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 合我国当时的实际制定的,它是自新文化运动 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果。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 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了原来的兵式 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 近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 卫生和保健知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 个新的里程碑。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改革,对体育 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探索及研究也

14、受到了 体育教师的重视。当时较为流行的即为“ 三段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分类教 学法”等等。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注入了新 的活力。 这个时期女子体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并 逐步重视了对师资的培养。当时最为典 型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 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这两所学校。 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 府,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创建 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出现了两种政权 ,两个区域,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处在错 综复杂的环境下,发展很不平衡。 在国民党统治区, 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 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 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

15、和解放区内 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 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并经常举行 各种类型的运动竞赛和运动会。在物质 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土 法自制,缓解了场地器材的不足,根据 地的体育活动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新 气象。 1941年创建的延安大学体育系,为解放 区培养了一批体育干部。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 展概况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 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年和1951年毛泽东曾两次作出“健 康第一”的指示。 1951年7月中华全国学生第15届代表大会的决 议中也提出要“积极开展学校中的体育和文化 娱乐活动,努力改进全国同学的健康状况,要 使每一个同学都具有强劲的体魄,能够胜任紧 张的学习和繁重的工作。为了适应祖国国防建 设的需要,应该注意提倡军事体育活动”。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 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1953年毛泽东同志又将“身体好”作为三 好学生的第一条,更强调了增进学生健 康的重要性,对纠正轻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