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32140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 1卷 第1 1期 2 0 0 7年1 1月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 81 No. 11 Nov . 2007注:本文为重庆市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质陈列馆科研项目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7207228 ;改回日期:2007210202 ;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邢立达,男,1982年生,主要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研究。通讯地址: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质研究所;电话:01068999707 ;Email :dinosaur vip. 。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 发现及其意义邢立达1

2、,2),王丰平3),潘世刚4),陈伟5)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 2)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云南,651200 ;3)重庆市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401420 ; 4)禄丰县恐龙博物馆,云南,651200 ;5)重庆市自然博物馆,400013内容提要:记述了来自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命名了甲龙亚目的中国綦江足迹(Qijiangpussinensisichnogen. et ichnosp. nov. )、 兽脚亚目的敏捷舞足迹(Wupus agilisichnogen. et ichnosp. nov. )和鸟脚亚目的炎热老瀛山足迹(L aoyin

3、gshanpus torridusichnogen. et ichnosp. nov. )和莲花卡利尔足迹(Caririchnium lotusichnosp. nov. )等新属种。中国綦江足迹是中国首次发现甲龙类的足迹。莲花卡利尔足迹提供了鸭嘴龙类在各发育阶段所留下不同的足迹。关键词:重庆綦江;夹关组;中白垩世;甲龙亚目;鸟脚亚目;兽脚亚目綦江县位于重庆市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的东南缘,华蓥山褶皱的南翼。境内山峦起伏,沟谷深切,地势南高北低,呈现出由盆地丘陵向边缘山区过渡的特点。綦江县境内中生界地层较发育,迄今已发现恐龙化石4处,均出自侏罗系重庆群。2006年10月,重庆市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

4、管理局与重庆市川东南地质大队在该县三角镇老瀛山夹关组地层发现了百余个恐龙足迹,这是我国西南地区中白垩统地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之恐龙足迹群。夹关组目前已发现的足迹包括峨嵋山市川主乡4种的恐龙足迹Grallator emeiensis、Minisauripuschuanzhuensis、Velociraptorichnus sichuanensis和Iguanodonopus xingf uensis ,及1种水生鸟足迹Aquatilavipes sinensis(Zhen et al. ,1987、1995)。Lockley et al. (1992、1998)认 为Aquatilavip

5、essinensis可能为一新属。周世武在2006年曾考察綦江县老瀛山恐龙足迹化石点,惜未做系统研究。2007年5月下旬,笔者应邀考察了该恐龙足迹群。经调查,在207m2的范围内有329个足迹,造迹恐龙隶属于甲龙亚目,鸟脚亚目和兽脚亚目3大类。本文记述了该批新足迹材料。1 綦江三角镇老瀛山地质概况恐龙足迹群发现于綦江县东22km处的三角镇红岩村陈家湾后山莲花保寨的一套暗紫红色石英砂岩中(图1) ,属白垩系夹关组。1972年,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根据四川盆地西部地层系统将之划分为夹关组、 下灌口组和上灌口组,并将夹关组和下灌口组归于下白垩统,上灌口组归于上白垩统。1977年,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

6、域地质调查队将灌口组归于下白垩统,夹关组归于上白垩统。Li等(1983)通过介形类的研究,将夹关组的下部归入下白垩统,中、 下部归入中白垩统,上部归入上白垩统。Hao等(1984、2000)将其定为中白垩统。Li (1995)测得夹关组的年龄在85117Ma之间,其中主要在92117Ma之间。Gou(1998)根据1 :5万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将其定为中白垩统。随后,Gou(2001)认为夹关组是跨统的岩石地层单元,地层相当下白垩统Valanginian至上白垩统Santonian。现将1977年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的120万綦江幅区域剖面底部资料引用如下:地 质 学 报2007年上

7、覆地层:新近系更新统(Q) 整合 夹关组( K2j)451277m8.块状中、 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透镜状、 条带状砾岩,底部砾岩之砾石以石灰岩为主,其次有燧石、 粉砂岩等,滚圆状,一般12cm ,个别大者在10cm以上,胶结物含钙质。13. 06m7.块状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石英岩、 遂石、 细砂岩、 灰岩等,一般25cm ,个别大者在10cm以上,砾石含量多,约50 %以上,泥、 砂质胶结。6. 56m6.砖红色块状含长石石英砂岩,底部有厚约2. 0m之砾岩,砾石为石英岩、 燧石等,砂岩有发育的大型斜层理、 交错层。13. 77m5.底部有一层厚约0. 5m的砖红色泥岩,其上则为中厚层、厚层

8、钙质粉砂岩。17. 77m4.紫灰色块状细粒石英砂岩,层间夹薄层紫红色泥岩,砂岩水平层理发育。18. 77m3.砾岩,砾石多为灰岩、 粉砂岩等,呈透镜状,钙质胶结,为同生砾岩。1. 80m图2 恐龙足迹化石层位实测剖面Fig. 2 Measured section of dinosaur footprints bearing strata 暗紫红色块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顶面有大量恐龙足迹; 暗紫红色薄层状泥质粉沙岩,底部有大量恐龙足迹; 暗紫红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层面见恐龙足迹; 灰紫色、 暗紫红色薄层状泥质粉沙岩,顶面见2个恐龙足迹; 暗紫红色含砾块状长石石英砂岩Dark magent

9、a massive coarse grained feldspathic quartz sandstone , a large amount of the dinosaur footprints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ck;dark magenta lamina pelitic siltstone , a large amount of the dinosaur footprints on the bottom of the rock;dark magenta thick layersmedium grained feldspathic quartz sandston

10、e , dinosaur footprints on the rock;grayish purple and dark magenta lamina pelitic siltstone ,twodinosaur footprints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ck;dark magenta massive conglomeratic feldspathic quartz sandstone2.灰紫色块状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胶结物含钙质。9. 15m图1 綦江恐龙足迹群化石点的地理位置图(足迹标记代表足迹化石产地)Fig. 1 The geographical map of

11、 the Qijiang dinosaurfootprint (The footprint represents the footprint site)1.砖红色钙质泥岩夹紫红色粉砂岩,泥岩中产介形虫:Cypridea sp.20. 49m 平行不整合 2951第11期 邢立达等: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下伏地层:上侏罗系蓬莱镇组(J3p)接触处为泥质粉砂岩层,含少量白云母片、 粉砂岩中常含炭屑和植物化石。恐龙足迹群产出层位相当于上列剖面资料第4层,即砾岩层逐渐消失,泥岩层开始出现的过渡区段(图2)。该段砂岩交错层理发育,见波浪状交错层。综合各方资料,推测其地质年代处于中

12、白垩统,具体年代归属待另文讨论。经过大规模的勘查,莲花保 寨目前已发现3层含恐龙足迹的岩层,另一层存疑(图3)。2 系统古生物学鸟臀目Ornithischia Seeley ,1888甲龙亚目Ankylosauria Osborn ,1923綦江足迹属(新属)Qijiangpusichnogen. nov.特征:见属型种。中国 綦 江 足 迹(新 种)Qijiangpus sinensisichnosp. nov.(图4 ;图版 a、b ;图版 A)词源:属名依据化石标本产出的行政辖区綦江县(Qijiang)的汉语拼音;种名为中国 “sinensis” 。正型标本:1个负型(凹)的前足迹分布于

13、该恐龙足迹群的第 层。标本编号为重庆市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质陈列馆恐龙遗迹化石点QJ GM2T28。8个负型(凹)的前后足迹分布于该恐龙足迹群的第 层。标本编号为重庆市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质陈列馆恐龙遗迹化石点QJ GM2T2212 ,QJ GM2T321 ,QJ GM2T323 ,QJ GM2T5212 , QJ GM2T11 , QJ GM2T12。其中, QJ GM2T221后足迹保存较好,为主要描述依据。QJ GM2T321前足迹保存最为完好,为主要描述依据。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模型登记号LDRC2v. 134。产地及层位: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特征:甲龙类恐龙足迹

14、,前足迹的宽度与长度比 率为0. 91 ;第 和第 指之间的夹角约为65,第 和第 指之间的夹角约为28,第 和第 指之间的夹角约为31,第 和第 指之间的夹角约为43;足迹后端无明显掌骨印痕;复步角为107;足长与复步的比为1 :5. 34。后足迹的宽度与长度比率为0. 88 ;第 趾最长,第 、 趾略短,第 趾最短;第 和第 趾之间的夹角约为38,第 和第 趾之间的夹角约为36,第 和第 趾之间的夹角约为43;足迹后部有圆状的跖骨印痕。标本描述:1个负型(凹)的前足迹分布于该恐龙足迹群的第 层,8个负型(凹)的后足迹分布于该恐龙足迹群 的第 层,应为第 层 之 幻 迹 ( Subtrace

15、)。编 号 为QJ GM2T323 , QJ GM2T321 ,QJ GM2T222的3个前足迹为同一行迹( Trackway) 上的 连 续 足 迹,它 们 组 成 一 个 行 迹 三 角 形(Trackway triangle)。其中QJ GM2T323和QJ GM2T222为两个连续的右前足迹,即同一前足完成一次 运动后留下的足迹。它们构成一个复步,复步长 (Stride length)1. 75m ;QJ GM2T321为左前足迹,与QJ GM2T323和QJ GM2T222构成两个单步。单步 长(Pace length)分别为0. 8m和1. 34m。测得复步 角为107 。足迹显示

16、造迹恐龙由北方转向东北方行走,行迹中线为曲线。其中QJ GM2T222残缺,QJ GM2T323只保存了弱印痕。QJ GM2T321最为完 好,现描述如下。 前足迹,五指型,测量数据见表2 (1)。足长与 复步的比为1 :5. 34。第 指略长于第 指,短于其它诸指,整体呈铁锨状。第 指略短于第 指,前端 爪痕较深,远端呈V型。第 指最短,第 指最长。 第 、 指之间的夹角远大于其它指之间的夹角,第 、 指之间的夹角小于第 、 指之间的夹角,第 、 指之间的夹角小于第 、 指之间的夹角。足迹后端无明显掌骨印痕。 编号为QJ GM2T221 ,QJ GM2T12的2个后足迹 为同一行迹上的连续足迹,构成一个单步,单步长0. 74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