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探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30415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6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暖通空调H V 而单片集热器不能不说是和建筑结合最完美的典范之一,本 文将结合某太阳能和建筑结合比较完美的工程论述太阳能和建筑结合过程中单片集热器的设计和计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3.学位论文 张旭朋 结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热管集热器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201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 临水资源危机,而中国更是首当其冲。如何解决人类的水资源短缺,是全球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太阳能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缺水的有效方法。 论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然后提出将太阳能空气集

2、热器和热管集热器与海水淡化装置相结合,利用热空气增湿/除湿来 实现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对海水淡化装置的蒸发部分进行了实验,对蒸发器进行了改进,最后结合整体太阳能 海水淡化系统进行了实验。论文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提出了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热管集热器结合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方案,并对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 2、设计了圆管式和扁管式两种形式的蒸发器,并利用电吹风模拟空气集热器对两种形式的蒸发器进行实验测试,测量了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3、结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热管集热器,对增湿/除湿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进行实验,测量了冷凝量,计算

3、了系统的产水率和热力学效率。 4、对蒸发器进行了改进,使热空气分多路进入蒸发器,空气加湿后进入冷凝器。将改进后的蒸发器结合整体海水淡化系统系统进行了实验,测量了冷 凝量,计算了系统的产水率和热力学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3m2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1.5m2热管集热器的条件下,冬季时改进后的海水淡化系统最大冷凝量为623g/h,系统的产水率和热力学 效率分别为6.4310-5kg/kJ和13.07。 研究发现,影响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冷凝量的主要因素是蒸发量。为了增加系统的蒸发量,关键是提高蒸发器的运行温度。可以通过增加热管集热器数 量、增大空气集热器面积或采用聚光集热器等来提高水温和空气温度,

4、从而实现太阳能海水淡化实用化的目的。4.会议论文 袁莹.王国栋.王子文 集热器构件化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必由之路 2004本文针对目前市场上太阳能系统在建筑上的不和谐安装造成建筑“毁容“、以至城市面貌的损坏,提出太阳能要与建筑融合必须走太阳能装置构件化的 理念.希望通过太阳能企业与建筑界携手创造,使太阳能系统的利用在建筑上有和谐的崭新的面貌出现.文章突出建筑与太阳能的融合理念,分析太阳能装 置建筑构件化、装配式安装设计的优秀实例并以为借鉴,做相应的集热器建筑构件化设计方案进行初步尝试,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所涉及的问题以 及解决的办法做初步探讨.5.会议论文 赵春江.王恒龙 太阳能建筑一

5、体化集热器的研制和应用 2004太阳能应用与建筑结合是普及和大规模应用太阳能的必由之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将降低太阳能应用的综合成本,设计良好的太阳能建筑不仅可以减 少随意安装太阳能设备对建筑外观的破坏,还可以点缀建筑和提高建筑美观.本文将简要介绍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形成一体的技术及应用.6.期刊论文 袁莹.王国栋.王子文.Yuan Ying.Wang Guodong.Wang Ziwen 集热器构件化-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必由之路 -太阳能学报2005,26(1)针对目前市场上太阳能系统在建筑上的不和谐安装造成建筑“毁容“,以致城市面貌的损坏,提出太阳能要与建筑融合必须走太阳能装置构件

6、化的理念 .希望通过太阳能企业与建筑界携手创造,使太阳能系统的利用在建筑上有和谐的崭新的面貌出现.文章突出建筑与太阳能的融合理念,分析太阳能装置建 筑构件化、装配式安装设计的优秀实例并以为借鉴,做相应的集热器建筑构件化设计方案进行初步尝试,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所涉及的问题以及解 决的办法做初步探讨.7.学位论文 管振忠 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研究 2006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是非常有效的低成本太阳能热利用装置。本文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研究现状及各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特点进行了全面总结 ,对渗透型空气集热器(UTC)这一新型高效空气集热器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其传热、流动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理论分

7、析基础上,本文使用CFD软件对玻璃盖板平板式空气集热器、无覆盖平板式空气集热器以及无覆盖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了在全新风工况下不同空气间层厚度、风量以及辐射强度等因素对UTC送风温度和集热效率的影响的影响,并对相同尺寸条件下几种集热器的性能 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后,结合工程要求,本文设计了无覆盖吸热板横向布置、无覆盖吸热板竖向布置、无覆盖吸热板竖向布置并加热管以及玻 璃盖板循环式四种新型渗透型空气集热器模型,并对四种模型进行了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得到了几种集热器的性能参数,并对四种模型的实验表现进 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渗透

8、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辐射冷却和热风、热水、冷风三联供 等新的应用方案,为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8.期刊论文 韩崇巍.季杰.何伟.裴刚.Han Chongwei.Ji Jie.He Wei.Pei Gang 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焦集热器的理论研究 -太阳能学报2009,30(9)建立了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焦集热器(PTC)的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给出了沿轴线的光强分布公式,对PTC的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 行了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4.6%以内,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对采用不同形式集热器的太阳能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的

9、性能进行 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采用PTC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最佳的系统性能.9.期刊论文 张东峰.陈晓峰.Zhang Dongfeng.Chen Xiaofeng 高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研究 -太阳能学报2009,30(1)为制作和运输方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采用单元制作、现场安装的方案.利用优化设计的方法得出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最优结构参数,结合集热器的使 用性和加工工艺性,选择集热器单元的结构尺寸和制作用料,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降低制作成本.经对样机使用表明,该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安装方便、造 价便宜,能够为农业干燥作业提供绿色能源.10.学位论文 吕坤 圆柱阵列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实验研究

10、 2004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用的重要装置.该文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研究现状及各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特点进行了全面总结,设计了圆柱阵 列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在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板上加上金属圆柱阵列,从而增强集热板的换热能力和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提高集热器的效率.为 研究圆柱无量纲长度(圆柱长度/圆柱直径)和圆柱无量钢间距(圆柱间距/圆柱直径)对集热器效率和集热板的换热系数的影响,该文设计了两台结构相同、 集热板芯可更换的集热器框,采用5批不同长度的金属圆柱和5块不同圆孔间距的集热平板组装成25种圆柱阵列集热板芯,轮换装在集热器框里进行室外动 态测试.集热板芯表面喷涂普通黑漆,集热

11、器的倾角可调节.作为比较,同时测试了具有相似结构的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集 热器的热容性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瞬时集热效率的影响;比较了太阳辐射强度波动时,圆柱阵列集热器与平板集热器的热容性对集热器出口气流温度影响的 大小;给出了不同圆柱无量纲间距的集热板换热系数随圆柱无量纲长度变化规律,指出圆柱无量纲间距对集热板换热系数的影响,圆柱阵列集热板中的最大 换热系数达到28.96W/m,是平板集热板换热系数的2.97倍;圆柱阵列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与同时测试的平板集热器进行比较,提出圆柱阵列集热器效 率增加值随圆柱无量纲长度和圆柱无量纲间距的变化规律及关系式,圆柱阵列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比平板集热器最多增加了0.22,圆柱无量纲长度对集热效 率影响较大.该文同时利用传热学原理分析了圆柱阵列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传热特性,建立了圆柱阵列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数理模型,为采用数值方法研究 圆柱阵列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热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链接:http:/ 授权使用:上海交通大学(sdx),授权号:38bdf6ed-15af-4aee-b444-9e840131ebbc 下载时间:2011年2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