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与企业组织创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30341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5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工与企业组织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分工与企业组织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分工与企业组织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分工与企业组织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分工与企业组织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工与企业组织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工与企业组织创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工与企业组织创新桑强(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 北京 !“#$%)摘要: 分工包括企业之间的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 企业之间的分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协调, 为了协调企业内部分工产生了等级组织。%“ 世纪 ?9424 A42B9C82DE 2=23D2 D;9 B3=79 :;324,244 =3I 本论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分工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客运专线的具体情况,完善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合理分工的 原则和方法。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以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的合理分工为主线,研究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的分工原则,并建立以运输成本、旅行速度 、旅客服务供给和日常运输组织调整四者综合最

2、优为目标函数的分工模型。论文系统研究客运专线建成并投入运营后对既有线运输组织的影响,针 对分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协调优化模型及算法,并与分工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多层次、多目标、非线性的合理分工及协调优化组合优化问题模 型。论文针对模型的特点及选用合适的算法进行求解,构建了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合理分工及协调优化的相关理论体系。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首先在深入分析国内外运输组织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我国既有线运输组织模式的形式及特点,剖析其在我国不同社会经济发展 时期的作用和适应条件,以及既有线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总结国外高速铁路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客运专线

3、可能的运输组织模式进行 分析研究,并结合其特点分析各种运输组织模式的适用条件,然后对二者的运输组织模式之间存在的异同及各自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三种 客运专线各自可能的运输组织模式。 (2)在充分考虑我国客运专线与既有线运输组织特点的基础上,以提高路网运能为前提,以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为目标,系统分析影响我国客运 专线和既有线分工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路情的分工原则。 (3)根据客运专线和既有线旅客出行需求、客运专线和既有线分工影响因素和分工原则,利用数学抽象原理和最优化理论建立分工模型,该模型是 一个以通过能力为约束,以运输成本、旅行速度、旅客服务供给和日常运输组织调整四者综合

4、最优为目标函数的分工模型。 (4)系统研究客运专线建成并投入运营后对既有线运输组织的影响,并针对分工后既有线出现的问题,建立协调优化模型,并与第4章的合理分工 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多层次、多目标、非线性的合理分工及协调优化组合优化问题模型,并运用成熟的蚁群算法提出了求解分工问题的 Ant(1)Ant(5)寻优策略。 (5)以武广客运专线为背景,采用蚁群算法策略对武广运输通道相关区域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了分工方案的求解,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求得合 理的分工方案,充分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工作及研究结果,提出了论文的若干创新点并提出了一些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工作。2.

5、期刊论文 潘逢山.叶春明.李林 论企业集群内部分工与协调 -企业经济2007(4)学术界对企业集群的研究,大多都是在给定分工的前提下而展开的;对于集群内部分工企业为何能够形成集群竞争优势没有给出系统的论证.本 文在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阐述集群内部分工的类型与过程;建立企业集群内部的分工模型,并分析分工与协调的关系;探讨集群内部特殊的协调机 制,并提出协调集群内部分工企业的目标是实现集群剩余.3.学位论文 李宁 企业集群内部协调机制研究 2006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衡,企业和生产要素在扩散过程中,又在一些区域重新集聚,通常把这种具有产 业关联的企业在特定地域的

6、空间集聚称为企业集群。例如,意大利普拉托的毛纺织业集群,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业集 群,中国浙江大唐的袜业集群、广东东莞的电脑资讯业集群等等。企业集群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表明企业集群这种组织模式具有极大 的竞争优势。因此,探寻企业集群的发展机制日益成为集群理论关注与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企业间的协调问题则是企业集群顺利发展的关键 ,这一问题对于集群经济较为典型和活跃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如何系统吸收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企业集群内部协 调机制,并揭示企业集群内部协调机制在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企业集群是一种网络组织

7、。集群内部的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科研院所等行为主体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集聚形成本地网 络,它可以根据构成主体的不同分为企业间的生产网络和企业与地方组织间的辅助网络,核心是集群内部企业间形成的分工网络,包括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间、互补企业、竞争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网络。因此,企业集群内部协调机制研究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集群网络有效率的运行。它可以进 一步分解为四个关键性问题:为什么需要协调?协调什么?怎样协调?以及协调的结果是什么?论文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对上述 问题进行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 论文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研究工作:1融合多学科知识构建了企业集群内部协调

8、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作者融合了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和经济社会学等学科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把企业集群内部协调机制构建为隐性协调与显性协调,并将集群网络看作一个系统,集群内部的行为主体 则看作是系统中的要素单元,来研究协调机制的作用机理。 2运用博弈分析法论证企业集群内部协调的必要性。企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 交易及互动,是企业集群经济活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们相互博弈的一个过程。论文在对集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 集群企业间“协调一合作”博弈模型,假设企业集群在协调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间通过“协调一合作”博弈能够达到唯一一个较好的纳什均衡,从 而

9、论证了企业集群内部协调的必要性。 3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说明协调机制在不同类型的企业集群中的作用方式。本文选取了浙江诸暨的 大唐袜业集群、浙江温州的柳市低压电器集群和广东东莞的龟脑资讯业集群为例,来对本文所提出的企业集群内部协调机制进行实证。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集群内部协调机制不同于市场规制,根据企业集群产业关联性和空间集群性的特点,本文认为集群内部协调机制可以构建为隐性协调 和显性协调,其中隐性协调包括信任、声誉、集群文化协调与关系网络协调,显性协调包括中介协调与政府协调。本文认为集群内部企业间较高程 度的信任与声誉减少了集群内部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在有利于降低集群内

10、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展集群市场范围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 企业集群生产的敏捷性;集群文化对企业集 群内部各行为主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与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导向、规约与激励作用 ;集群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以强关系、弱关系和结构洞三种方式存在,能够优化集群内部的资源配置、降低集群内部的交易费用并有利于企业 集群的创新;企业集群中的中介组织,特别是社会中介如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和行业商会等机构,在集群中通过行业自律、行业维权、协调企业间 、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有针对性为企业提供服务等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是企业集群中的重要行为主体,它可以通过科学地制定产业发展规 划、完善公共服务、扶持中介组

11、织、促进集群产业升级等方面来加速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2内部分工模式的不同决定了企业集群具有不同的类型,也决定了其各自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风险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集群内部所适用的 协调机制也不相同。集群内部的分工模式主要有三种方式:由于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外溢形成企业间分工、集群内部大企业分拆和向下分包形成企业 间分工、由集群外部资本投资而形成的企业间分工。根据这三种分工方式,本文把企业集群分为自发分工型集 群、大企业主导分工型集群和外来资本投资分工型集群。在对这三种集群类型集群特点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自发分工型集 群内部信任与声誉机制、文化协调、关系网络、中介协调与政府协调都会

12、起协调作用;大企业主导分工型集群内部声誉机制、文化协调、中介协调 与政府协调起主要作用;外来资本投资分工型集群内部中介协调与政府协调则起主要作用;本文选取了浙江大唐袜业集群、柳市低压电器集群和广 东东莞电脑资讯业集群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集群内部协调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浙江大唐袜业集群还需要塑造创新型集群文 化、强化行业中介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柳市低压电器集群需要加强企业间的信任与声誉机制、塑造创新性的集群文化、完善行业中介的作用、 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广东东莞电脑资讯业集群需要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群文化、提高本地企业的声誉、加强行业中介的引导作用、塑造政府新 型服务理念。

13、3企业集群内部协调机制通过对集群剩余的实现,从而有利于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本文把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归纳为 :外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的效率与灵活性、节约集群内部的交易成本、创新优势与市场优势五个方面,并认为企业 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集群剩余的获得;集群剩余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收益剩余与成本剩余,本文通过深入探讨集群内部协调机制对收益剩余与 成本剩余的实现,从而论证了集群内部协调机制能够实现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论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建立企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协调一合作”博弈模型,论证了集群内部协调的必要性。本文在对企业集群网络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

14、企业集群所面临的风险,认为需要相应的协调(规制)机制来对集群网络内部企业间的互动进行协调,并在假设企业集群内部存在协调机制的情况下 构建了企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协调一合作”博弈模型,通过论证其具有唯一的纳什均衡点,且该均衡在所有的纳什均衡中是一个较好的结果,从 而论证了集群内部协调的必要性。2构建了企业集群的内部协调机制,并提出不同类型集群内部各自适用的协调机制。本文在对企业集群内部协调特殊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综合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根据企业集群的特点把集群内部协调机制构建为隐性协调与 显性协调,其中隐性协调包括信任、声誉、集群文化协调与关系网络协调,显性协调包括中介组织协调与政府协

15、调,并论述了各个机制在集群中的 作用机理;根据集群企业间的三种分工模式把企业集群划分为自发分工型集群、大企业主导分工型集群与外来资本主导分工型集群,分别分析每种 类型集群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其各自适用的协调机制,并通过案例加以验证。3论证了集群内部协调机制能够实现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内部协调机制的作用归根结底在于实现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本文认为集群竞争 优势表现为集群剩余的获得,而集群剩余可以分解为收益剩余与成本剩余,通过论述集群内部协调机制对收益剩余与成本剩余的实现,从而论证了 集群内部协调机制能够实现集群的竞争优势。4.期刊论文 罗来武.雷蔚.LUO Lai-wu.LEI Wei

16、工业化、高速经济增长与协调分工的制度安排 -中国工业经济2006(12)在工业化过程中,后起国家可以利用模仿与“学习效应“(包括技术模仿、生产组织方式模仿、管理模仿等)获得“加速的成本下降“,而“加速的成 本下降“可以使后起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快于先行国家,因而在潜质上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工业化初期,工业体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企业 互补投资,由于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极强,资本市场和市场价格难以负载未来信息,市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工业化早期所必须的分工,从而产生 “协调失灵“现象.东亚国家都利用了各种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政府干预成功地解决分工“协调失灵“问题,因而产生了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市场体制 ,但这种体制也潜藏了较大的弊病,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5.学位论文 杨慧玲 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关于分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系统 20081主要内容:本文首先是对前辈经济学家关于劳动分工理论及思想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每一位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相关思想成果的挖掘,从不同层次和 角度对专业化分工问题做了理论梳理和提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