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_综述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829730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5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_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_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_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_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_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_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_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_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_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_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_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综述荣兆梓 ? 陈文府(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230039)由?经济研究?编辑部、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中信出版社?比较?杂志社主办的? 国企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于 2005年 7 月 10日至 11日在安徽大学举行。我国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近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以下几个专题进行了研讨。一、 国企改革的方法论国有企业改革从四川省开始的扩权试点算起, 已经 27 年时间, 经过了三个? 八年抗战?, 而进入第四个八年( 西南财经大学丁任重) 。改革的进展是举世公认的, 但是至今改革实践仍然面临着一 系列难以克服的困

2、难, 改革理论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与困惑。实践要求经济学理论有新的突破, 以便于推进实践中新的探索。在本次研讨会上, 许多学者采取演化经济学的视角, 对国企改革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认为, 制度演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系统论的、 动态的和过程导向 的, 根据制度演化理论, 国有企业改革应当走一条多样化的道路, 在多样化的过程中有可能触发突变, 进而引起创新。演化经济学的核心是知识和资源的创造, 新制度经济学是关于交换的理论, 二者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演化经济理论, 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国有企业尽快私有化上, 而忽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实际上只考虑了资源配置

3、的静态效率, 而忽视了焕发人的创造性这种动态效率。 南开大学柳欣从方法论上界定了经济学研究应当从研究特定的制度入手, 而不是以效率最大化为基点。制度是独立于生产力、 独立于技术与效率的, 国企改革是一种制度变革, 这种制度变革是一种游戏规则的变化。主流经济学家从纯粹技术角度出发探讨制度的优劣是毫无意义的。安徽大学荣兆梓认为, 建立在新古典传统基础上的主流经济学, 只能从均衡的大框架理解演 化, 把演化视作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这种演化理论是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现存体制为建构目标的, 因此归根结底是建构主义。演化的精髓在于永远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好制度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中, 它随生产力的发

4、展而变化, 随着自身演化路径的不同而不同, 没有终极模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历史演进的叉路口, 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 走出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 中国人民大学孟捷认为, 演化经济学对解释企业制度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一方面有纵向的历史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横向的发展。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看, 这种横向的发展也是制度演化的一个侧面。现代企业制度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不同的类型, 而现在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英美企业制度, 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承认现代企业制度的多样性就意味着存在可以结合中 国独特的背景进行制度创新的广阔空间。二、 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国企改革的目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

5、的道路, 改革的目标模式, 开始并不是十分清晰, 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清晰化。国有企业改革同样如此。在本次研讨会上,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再一次引 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山东大学臧旭恒从三方面阐述了国有企业应当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的理由: 一是从经济人假122荣兆梓、 陈文府:? 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综述借鉴推出来的; 二是借鉴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发展的状况来分析; 三是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而退出的方式主要有制度性退出和竞争性退出两种。无论哪一种退出都是长期的过程, 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因素, 而且需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 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跟进, 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的

6、工程。这种长期性决定了在退出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时加强现存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提高企业效率。华南师范大学赵学增认为, 国有制不是先进生产力的制度表现。国企比重过大, 占用资源过多, 实际上造成了国家对民众不同程度的掠夺。资源应该从国有企业中解放出来, 国有企业应该集中在社会公共产品部门。 北京大学平新乔认为, 国企改革的目标应当是使国有资产的未来价值最大化, 而不是当前价值最大化, 变现价值最大化。政府在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中面临着两个目标选择。国有产权追求未来价值最大化不能百分之百民营化, 一定要控股, 这样政府可以搭股份公司其他出资人的便车。同 时, 产权改革中先验地固定国有股减持比例

7、、 国家控股的比例, 也会对国有资产的未来效益产生不利影响。清华大学蔡继明则认为, 公有制与私有制正在相互渗透, 在现实中, 不存在单一的产权安排, 而股份制这样非公非私的制度安排是符合我国过渡期间的特点的。南京大学刘志彪在全面分析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面临的艰难选择之后, 指出国有企业改革中 一个可以选择的思路是: 采用产业集群集中大量中小企业, 替代大型企业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卢荻通过实证研究大型国有企业近年的发展数据, 认为国有企业体制欠缺应对短期波动的灵活性, 因而在资源配置效率上具有劣势, 不过, 长期而言, 它们的固定性体制较能配合稳定增长的宏观需求产生动态规模效益。因此国有企业的非市场

8、化体制不一定是非效率的, 反而 有可能是动态规模效益的源泉。北京师范大学沈越认为, 如果国有企业进入到垄断性行业中, 不可能有效率, 因为在垄断性行业中国有企业会用行政力量去强化垄断。既然在垄断性行业中不可能有效率, 那么国企只有在竞 争性领域,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面前才能获得新生。因此, 国有企业不应该退出竞争性行业, 而应该在竞争性行业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从实证角度看, 凡是获得新生的所谓新型国有企业, 凡是改革效果较好的国有企业, 大多是在竞争性行业生存下来的国有企业。荣兆梓认为, 我国现实中的国有企业都建立在国有产权政府代理基础上, 因此, 现有的企业财 务数据, 只能反映国有产权

9、政府代理下的企业效益状况。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必然低效率的判断至今仍然是未经充分证实的理论假说, 就像公有制经济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只是理论假说一样。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效率的改革目标出发, 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出路在于国有产权代理的 ? 去政府化?。他不同意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提法, 如果大规模退出会导致资本市场的供求严重失衡, 是产权改革中有损卖方利益的不规范行为, 以及股权分置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源。三、 国企改革中的产权20 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中, 有一种影响甚广的思路是强调产权制度改革, 实现企业产权的多元化, 通过市场优化配置企业的产权结构, 真正实现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最

10、大限度的对应, 从而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内在激励不足的问题。在本次研讨会上, 产权问题同样引起了 与会代表的关注, 许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各自观点。( 一)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演化过程平新乔从拍卖机制的演进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他认为,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走了三大步。第一步是通过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购买者之间的私下谈判, 而不是通过市场公开交易。 这种方法是不规范的。比较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是 1999 年出现的, 叫产权交易中心。从谈判到产权交易中心迈出了一大步, 规范多了。第二步是从场外交易走向场内交易, 从 2003 年开始的, 其好1232005年第 9 期处是有利于监控国有

11、企业买卖, 防止垄断的出现。今年是第三步, 即放开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国有股、 法人股通过支付对价的办法上市流通, 通过股东大会合约的方式解决国有股的流通问题。南开大学周冰从政府经营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机。分权改革使地方政府有了 自己独立的利益后, 他可以像企业一样经营自己辖区内的公共资源, 因此有能力控制辖区内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只是地方政府的分支机构, 并没有获得充分的自主权。在此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企业产权制度的变化和经营机制的变化? 这是因为上级地方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所致, 转制( 即所有权的下移) 有利于基层政府对辖区内企业的控制。在改革过程

12、中企业经营阶层成了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 他们也有充分动机推动产权制度改革。( 二) 国有企业是特殊合约, 产权改革是特殊交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曙光认为, 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从合约理论的角度加以解释。他 分别从职工的劳动合约、 出资人的产权合约、 企业家的激励合约等方面讨论了如何终结原来的计划合约, 构建市场合约。安徽工业大学徐德信认为, 政治结构和国有产权的固定性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强制性约束,我们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外围保护带的特殊形式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政治交 易、 市场交易和计划交易的交易特征。既然国企改革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产权交易, 利益各方无需在理论上作过多争论,

13、而应探讨利益主体如何参与改革, 使改革公开化、 程序化、 合法化。既然国企改革是国家主导的产权交易, 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交易规则、 交易机制, 让社会讨论并形成共识。( 三) 产权改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也有不少代表表现出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担忧。辽宁大学林木西认为, 国企改革虽然强调产权制度的改革, 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产权改革失灵的现象, 产权改革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包括三方面: 一是产权不明晰, 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 二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对财产权的 限制; 三是产权本身的问题。东北地区国企改革中的产权失灵现象主要是第二种原因造成的。地方政府既是国有股的最大股东, 又是经济增长的主

14、体, 这种两难境地造成了行政权与财产权的对立。因此要对地方政府再一次定位, 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创造良好的制度创新环境。南开大学刘刚认为,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应该是高效率, 即通过改革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而不仅仅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在政府行为存在多重目标的条件下,政治环境的变化导致国有产权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 并偏离产权改革的效率目标。在政府主导国有产权改革的条件下, 对效率目标的偏离可能导致国有企业改革的失败。 ( 四) 不仅仅是产权改革贾根良认为, 仅仅产权改革不能解决效率问题。产权改革不一定能改变企业低效率的行为惯性, 在短期内国有企业改革很难

15、有大的起色, 因此不如在稳步而不是过快地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同时, 把注意力的一部分转移到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外的技术和组织创新等方面, 同时加快发展 壮大私人经济, 完善竞争性市场结构, 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中国人民大学谢富胜介绍了福特制、 后福特制、 新福特制三种生产方式, 指出当前我国国企面对的问题, 与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企业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换中面临的问题有相似性。国有企业 面对的不是一个所有制问题, 而是微观的生产方式转换中的问题。四、 政企关系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主题。在西方发达国家, 近几十年来, 有 关这一研究主题的文献大量涌现。然而,

16、 在转轨经济和发展中国家, 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又是一个转轨经济国家, 国有企业正在进行公司化改革, 以便成为规范的公124荣兆梓、 陈文府:? 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演化研讨会?综述司制企业,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更面临着如何在企业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与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南开大学段文斌指出, 治理机制是企业产权配置的机制。企业产权是指企业内的责权利,? 责? 即风险, ? 权?即( 剩余) 控制权,? 利?即( 剩余) 索取权。企业产权配置就是将责权利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进行分配。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看, 治理? 代理问题?的激励合同的关键在于建立风险分担的机制, 使责权利相统一, 让决策者承担决策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红领指出了当前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问题。高管薪酬的量的确 定是不困难的, 可以与很多自变量相联系构成一个函数。困难在于谁应当得到这一份薪酬, 国企高管的身份往往在官员和企业领导人之间来回变化, 这样在薪酬领取这一点上就永远做不到公平。?经济研究?编辑部朱恒鹏认为, 公司治理结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