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学与遗产运动_表述与制造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5818792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1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产学与遗产运动_表述与制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遗产学与遗产运动_表述与制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遗产学与遗产运动_表述与制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遗产学与遗产运动_表述与制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遗产学与遗产运动_表述与制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产学与遗产运动_表述与制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产学与遗产运动_表述与制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 . H o w a r d , . H e r i t a g e : M a n a g e m e n t ,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I d e n t i t y , L o n d o n 后者则强调遗产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资本表现形式和形态。“资本”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 的关键词。 在他看来, “资本” 既是人们进入 “社会场域” 的 “入场券” , 也是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价码。 “文化资本” 具有复杂的存在形式和形态, 同时兼有部分经济资本的客观品质。因此, 它不仅成为各方利益和力量争夺的对象, 也成为各方利益和力量进行协商、 平衡的商品,

2、甚至是牺牲品。严格地说, 不同类型或来自不同地方、 不同族群的遗产, 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通过评估以确定其“价值”高低, 这原本也是国际组织在确认和制定相关法律、 法规的原则, 然而, 现行的各种遗产评定、 遴选实际上却无一不在进行 “区分” 其价值高低的工作。所谓的“代表作” 、 “杰出代表”都意在强调那些“入选者”高出其他的价值, 而这一过程本身含有平衡、 协商和妥协的成分和含义。 而获得 “杰出代表” 者随即在经济资本上大大增值。 不言而喻, 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 权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遗产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很容易理解, 简单地说就是在市场经济流通过程中价值的原附性和可缩性。还有

3、一种理论主要反映在遗产的认同(i d e n t i t y)方面。遗产的产生、 创造与遗产的归属、 认同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 族群会创造他们不认同、 不认可却能长久传承下来的遗产。 “人民需要认同, 同时, 某一群人的认同往往又对另外一群人的认同造成伤害”, 这也是我们在确认遗产的 “人类性” 时需要 “加注” 、 需要 “设限” 的理由。比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皮埃尔布迪厄: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引论, 李猛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1 9 9 8年版, 第1 4 7页。P . H o w a r d , H e r i t a g e : M a n a g e m e n t

4、 ,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 I d e n t i t y , p . 4 4 , p p . 1 7 - 1 8 .P e t e rH o w a r d,H e r i t a g e : M a n a g e m e n t , I n t e r p r e t a - t i o n , I d e n t i t y遗产学与遗产运动: 表述与制造8 5中, 仪式之于某一个民族、 族群显得特别重要。然而, 在某一个特定的民族仪式中, 一些被赋予的观念、 形式、 符号、 牺牲等可能恰好与其他民族形成价值相悖, 甚至产生冲突。历史上的一些宗教战争

5、源自于对遗产在不同方向上的认同, 不同方向上的认同导致了对峙、 对立和对抗。认同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和关系网络, 当今的遗产认同的外在、 集中的表现是民族认同, 而这一认同与民族国家紧密相联。这也构成遗产研究的一个主题。从目前所确认的遗产范围来说, 它包括了国际的、 洲际的、 国家的、 区域的、 地方的、 临界的(具有边界相关性不仅包括领土的边界, 也包括族群的边界, 还包括文化的边界) 、 家族家庭的以及个人的等诸种状况。更为重要的是, “认同的因素也能成为遗产”, 或者说, 遗产中包含着认同, 认同本身也是特殊的遗产。遗产学带有很强的实践性, 即便是讨论纯粹的学理问题也需强调这一点。对遗产的

6、保护更是一项应用性、 实践性、 专业性的系统工程, 相关的专业人员涉及民俗学家、 人类学家、 考古学家、 历史学家、 环境规划专家以及有关的其它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遗产的保持与保护有赖于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民族志的一个原则正是人类学家在实地和现场“参与观察”, 身体力行,试图发现和描绘某一文化系统的符号来源以及在那些特定的背景中所赋予的文化意义和解释。除此之外, 人类学对遗产研究的重要贡献还表现在诸如地方研究、 文化变迁, 包括大规模的现代旅游对遗产地的冲击所引起的细微变化等; 同时也代表地方传达 “地方声音” (l o c a l v o i c e)。 人类学对于遗产的研究特色还表现在民族

7、志对 “物” 的研究 (o b j e c t so f e t h n o g r a p h y) , 例如对于民间手工艺品和技术的研究、 描述, 便属于物的民族志范畴。民间手工艺品及技术成为人类学家研究的物质对象, 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志特点。 反过来, 民间工艺品又被民族志者所 “创造” 。 民族志对“物”的研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范式民族志对物的研究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描述性和展示性叙事方式。在特定的语境中, 这种展示性的“民族志画廊” (E t h n o g r a p h i c a l G a l l e r y)成了一种 “文明的制造”。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适用于文化遗产研究, 特别

8、对那些来自于无文字民族、 族群、 民间等原生性遗产的研究, 器物成了这些民族、 族群、 人群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表达, 形成了所谓的“文本化的物” 与 “物化的文本” (t e x t u a l i z i n go b j e c t s / o b j e c t i f y i n gt e x t s)。另一方面, 民族志研究除了将人类学的学科精神融入其研究对象“物”以外即物质遗产的民族志研究包括了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更重要的是以“文化相对”的态度对待不同民族、 族群和地方的各类遗产和遗存,不仅肯定它们的生成、 存在与其他任何遗产拥有同等的权利, 也不遗余力地为那些在社会现实中实际上

9、不能得到或没有得到同等权利的民族、 族群遗产进行呼吁和申辩, 同时还要通过研究发掘出在那些文化遗留物中所积淀、 所存贮、 所包含的具有民族独特的品质。二“物” 的民族志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从现象学角度看, 遗产作为 “物” (包括特殊的 “非物质”形态)的存续, 表面上是客观的、 形体的、 可感触的; 事实上, 它们融入了“主观的、 描述的和解释的经验”, 其中涉及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原理和元素。当遗产作为“物”的遗留、 分类展示在P . H o w a r d , H e r i t a g e : M a n a g e m e n t ,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10、n , I d e n t i t y , p . 1 6 7 , p . 1 5 0 .M.H u f f o r d(e d .),C o n s e r v i n gC u l t u r e :A N e w D i s c o u r s eo nH e r i t a g e ,U r b a n aa n dC h i c a g o :U n i v e r s i t yo fI l l i n o i s P r e s s , 1 9 9 4 , p . 4 .E . C h a m b e r s ,“T h a i l a n ds T o u r i s m P

11、a r a d o x : I d e n t i t ya n dN a t i o n a l i s m a sF a c t o r si n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C o n s e r v i n gC u l t u r e : AN e wD i s c o u r s eo nH e r i t a g e , p . 9 8 .B . K i r s h e n b l a t t - G i m b l e t t(e d .), D e s t i n a t i o nC u l t u r e : T o u

12、 r i s m , M u s e u m s , a n dH e r i t a g e , B e r k e l e y : U n i v e r s i t yo fC a l i f o r n i aP r e s s , 1 9 9 8 , p . 1 7 , p . 2 1 , p p . 3 0 - 3 4 .A .S y n n e s t o v e d t ,“Wh oWa n t st oV i s i ta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S i t e?”i nA .R u s s e l l(e d s .),I m a g e

13、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a n dH e r i t a g e , N e w Y o r k : S p r i n g e r , 2 0 0 6 , p p . 3 3 4 - 3 3 5 .A lis o nH e m s 2 .展示的价值;3 .差异的价值。全球化使原来局限于某一个地方、 分属于某一个民族的遗产在遗产工业的生产和交流中成为 “出口产品” (e x p o r t)。遗产的被选择和被操作使之转化为一种“媒体” 根据某一特定的需要和语境的“被表述”, 这种情形决定了遗产在很短的时间里呈现出多方面的、 新的表述与被表述关系的重组。遗产的表

14、述与遗产的归属有着内在关系。如果我们采取一种相对狭窄而简单的态度对待遗产, 即把遗产看作 “财产” (p r o p e r t y) , 那么, 其所属关系就显得更简单。 人们首先想确认的是: 这是谁的财产? 其所有权属于谁? 在西方, 几乎所有国家的宪法都把保护和维护个人财产视为至高无上的原则。我国在最近的宪法修改中也把保护公民的个人财产作为宪法的重要条款。也就是说, 任何一位公民, 其个人财产只要是正当的和合法的, 国家就必须保护。把人类遗产视为人类财产, 无论从立法上还是从观念上, 都具有逻辑关系, 因而可以成立。然而, 由于附加了“人类”这样极其模糊的概念, 原来很清晰的关系变得复杂

15、。如果说 “这是张三的合法财产, 那么宪法就必须保护其财产的合法性” 。可是, 如果说 “这是人类的财产” , 那么, 它是否意味着每个人都具有获得它的合法权利呢?这样的推论显然有些荒谬。 “人类” 的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对应关系:个人群体、 等级阶层、 群体国家、 我群 他群、 前辈晚辈、 男人女人、 政府民间、 过去现在, 还有人类与其他物种, 等等。正因为如此, 在遗产学的研究中, 人类财产或文化财产的所属问题也就成为重要的讨论对象。沃伦(K . J . Wa r r e n)在同一个命题之下, 首先从哲学高度对此进行辨析, 并把这些问题概括为所谓的“三权”(3 R) , 即所属权(r i

16、 g h t so fo w n e r s h i p) 、 接近权(r i g h t so f a c c e s s)和继承权(r i g h t so f i n h e r i t a n c e)。在沃伦看来, 人类遗产作为文化财产最受争议的问题就是其归属的问题, 而归属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大权属问题。在谈及产权问题之前, 首先有必要对“文化财产”或“文化遗产”做一个大致的分类。联合A .S y n n e s t o v e d t ,“Wh oWa n t st oV i s i ta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S i t e?”i nA .R u s s e l l(e d s .),I m a g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a n dH e r i t a g e , N e w Y o r k : S p r i n g e r , 2 0 0 6 , p . 3 3 5 .B . K i r s h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