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浙江 余姚 教师招聘考试 美术 真题答案解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17940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 浙江 余姚 教师招聘考试 美术 真题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 浙江 余姚 教师招聘考试 美术 真题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 浙江 余姚 教师招聘考试 美术 真题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 浙江 余姚 教师招聘考试 美术 真题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 浙江 余姚 教师招聘考试 美术 真题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 浙江 余姚 教师招聘考试 美术 真题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 浙江 余姚 教师招聘考试 美术 真题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浙江余姚公开招聘教师专业知识(美术)试卷浙江余姚公开招聘教师专业知识(美术)试卷 (答卷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0 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横线上) 1、 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_、_、_。 2、 卡通画综合了_、_的一些特点,形成了特有的表现手法。 3、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的创意源于中国传统的_艺术。 4、 美术又称为_,包括绘画、_、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四大类。 5、 “颜筋柳骨”中的“颜”和“柳”是指_、_两位大书法家。 二、单选题: (每空 2 分,共 14 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横线上) 1、 “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倪瓒、王蒙

2、、_。 A、赵孟頫 B、吴镇 C、米芾 D、弘仁 2、能表现出人物头部特征的脸型、五官以及_。 A、发式 B、道具 C、手势 D、眼神 3、青铜器上的铭文,在书法字体中属于_。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篆书 4、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具有的标准是_。 A、刀味与纸感 B、有丰富的层次感 C、强调色彩对比 D、内圆外方 5、下列不属于中国画中常用的用墨方法是_。 A、滴墨法 B、泼墨法 C、破墨法 D、积墨法 6、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著名山水画家_的代表作品。 A、倪瓒 B、范宽 C、王希孟 D、马远 7、生肖刻成印章属于_。 A、肖形章 B、名章 C、闲章 D、收藏章 三、多项选择题: (

3、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每小题有 2 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横线上) 1、雕塑的种类繁多,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看,可以分为_。 A、圆雕 B、宗教雕塑 C、浮雕 D、纪念性雕塑 2、美术新课标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美术素养”应该包括_。 2 A、能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B、能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C、能自主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D、能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描绘对象 3、教师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是_。 A、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B、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C、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学生学习的欣赏者 4、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_。 A、多样统一

4、 B、比例、对称、平衡 C、节奏、和谐 D、对比 5、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有_。 A、形状、色彩 B、装裱形式 C、肌理 D、灯光、音效 6、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价值有_。 A、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B、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C、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D、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7、篆刻的表现形式有_。 A、朱文 B、白文 C、阴文 D、阳文 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记“”为对,记“”为错) 1、色彩三要素是明度、纯度、色相。 ( ) 2、 三毛流浪记为画家张乐平最著名的代表作。 ( ) 3、中国山水画

5、中的“三远”指:高远、深远、平远。 ( ) 4、对于教材,教师可根据个人喜好任意组织所教内容,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 ) 5、在我国福建及广东、广西,长期以来客家聚族而居,因而形成了四合院。 ( ) 6、泥塑的基本技法有揉、搓、捏、盘、刻、粘、切、挖等。 ( ) 7、对于人体身高比例概括的口诀是立七坐五盘三半。 ( ) 8、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 9、标志是一种视觉识别符号,要有强烈的标识性,使人过目难忘。 ( ) 10、平面构成的基本方式有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密集、对比、肌理等。 ( ) 3 五、分析题: (每题 4

6、 分,共 12 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以下是与学习方式有关的三个案例,请根据所提供的分析结果进行单项选择。 案例一:部分同学请美术课代表代为完成美术作业,因为他们想得高分却又怕画不好,还怕耽误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 案例二:在临摹图案时,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创造性的临摹” ,临摹书上的纹样在自己配色,或者自创纹样,并借鉴书上的色彩,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 案例三:在涂颜色,有的同学用笔蘸别人调好的色来画画,因为他们觉得某某同学的颜色漂亮,自己又调不出,又怕画不好,只好用别人现成的颜色,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 A、 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部分同学能从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

7、转向被动与主动相结合、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B、 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逃避美术学习的懒惰思想,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的“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方式造成的结果。 C、 这种做法是依赖学习心理和不想动脑筋主动学习的习惯所造成的,学生也已经习惯“给一口吃一口,不给不吃,少给少吃,多给多吃”不动脑筋、不主动、不创造的学习方式。 六、思考题: (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美术教学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2、你怎样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4 浙江余姚公开招聘教师专业知识(美术)试卷浙江余姚公开招聘教师专业知识(美术)试卷解析解析 一、填空题 1、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2、漫画、连环画 3、篆

8、刻 4、视觉艺术、雕塑 5、颜真卿、柳公权 二、单选题 1、B 2、A 3、D 4、A 5、A 【解析】中国画常用的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等等。 破墨法唐代王维、 张燥等人的山水画, 改单线平涂的画法为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当时称为“破墨山水”。后世说的破墨法,是专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破墨法又可分为四法(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墨破色、色破墨) ,各有不同的特点。 泼墨法泼墨法创始于唐代王洽(又名王墨、王默) , 唐代名画录 、 历代名画记都有记载。王洽喜豪饮,醉后解衣磅礴,激清迸发,用墨泼在绢上,然后根据墨迹的形态,画成山石

9、林泉,云雨迷茫,浑然一体,时人称他为“王泼墨”。后世所谓泼墨法,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行此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山石的形体。运笔要胸有成竹,轻重得宜,可以重笔,也可有飞白,随物形而变化,自然可获得墨色丰富、滋润生动的效果。 积墨法积墨,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

10、的差别,色度的浓5 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干后糊涂一片。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成功的关键决定于笔法,笔笔有力,行笔有度,墨色才能有神彩。总之,积墨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墨痕可寻,墨色生动,光彩焕发,忌灰暗板滞。 6、C 7、A 三、多项选择题 1、AC 【解析】雕塑按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圆雕和浮雕;按用途来分,可以分为宗教雕塑和纪念性雕塑。 2、ACD 3、ABCD 4、ABCD 5、AC 6、ABCD 7、CD 四、判断题 1、对 【解析】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对 【解析】张乐平,著

11、名漫画家,被誉为“三毛之父” 。 3、对 【解析】郭熙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构图,即高远、平远、深远。 4、错 【解析】教师的教学是受制于教材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教师是不可以随意组织教学内容的,必须依据教材,除特殊情况外,教师是不可以随意更改教学内容的。 5、错 【解析】客家族聚族而居形成了客家土楼民居样式,四合院是北方民居。 6、对 6 7、对 8、对 9、对 10、对 五、分析题 案例一:B 案例二:A 案例三:C 六、思考题 1、 【解析】美术教学的基本流程:课前准备、激趣导入、作品欣赏、技法分析、课堂练习、作业展示、组织评价、小结延伸。 2、 【解析】 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可以大致从四个层面来分析 一、背景,包括作者、时代、流派、历史背景等 二、作品内容,具体都描绘了哪些形象 三、技法,分析作者采用了何种技法来进行创作,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突出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四、作品的价值,对后世的影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