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闲录版本介绍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812638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9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偷闲录版本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偷闲录版本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偷闲录版本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偷闲录版本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偷闲录版本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偷闲录版本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偷闲录版本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楊雲萍抄本偷閑錄淺介 銘傳大學 徐麗霞 陳維英,臺灣清治時期淡北重要文學家兼教育家,關於陳維英的著作,同治年間 陳培桂 淡水廳志僅載偷閒集 ,連橫臺灣通史則稱有鄉黨質疑 、 偷閒集 。 鄉黨質疑 ,未傳抄已亡佚。 偷閒集 ,一般通作偷閒錄或偷閑錄 。另外, 陳維英精擅對聯,日治臺北帝國大學田大熊、臺灣總督府圖書館陳鐓厚,以及何茂松 三人,搜集三百六十七聯,編成太古巢聯集一書,一九三七年(昭和十二年)由臺北無聊齋出版。 陳鐓厚曾以圖書館壁角生在臺北文物二卷二期發表偷閒錄與偷閒集考 一文,自述日治昭和年間親睹七種抄本:陳舜漁抄本、陳燦寶抄本、陳繞綠抄本、李 金生抄本、吳朝綸抄本、鄭神寶抄本,

2、簿面都橫寫或直寫偷閒錄 ;宜蘭連先生祖父(陳鐓厚忘其名字)遺下抄本,紙張雖不清,仍微可見閒錄二字;上述七種抄本, 所收陳維英作品數量不一,最高為陳燦寶抄本,詩七百二十餘首、聯二百八十餘對, 另外附集有區天民、連日春、陳維菁、陳秋璜、潘永清、張書紳等二十多人之詩文; 陳氏還敘述: 此外見映竹齋杜冠文先生、賴獻瑞先生、林清敦先生等之抄本。楊雲 萍陳迂谷之詩及其詩集也提到其他三種抄本: 其一為最近鈔寫者,為題偷閒錄的第一冊和第二冊。第三冊因故未獲借鈔。 第一冊,詩約百五、六十首,聯文七、八十,並附他人詩一篇。第二冊詩約百 二、三十首,其中與第一冊重覆者七、八首,尺牘一,聯文二,他人的詩十七 首,尺牘

3、一。第一冊題偷閒錄 ,又題太古巢詩抄 。作品排列次序為七絕、 七律,而及於古體詩,係按體集錄的,最後且有太古巢聯文;第二冊唯題偷 閒錄 ,其詩雜然混列。 其二,故某氏有冊摘採種種的詩的鈔本,我從這鈔本,再輯錄陳迂谷氏的作品, 僅四十首而已,幾乎全部可見之前述第一冊中。 其三,乃祖父爾康先生所手鈔之物。一小冊,錄詩六、七十首,其中之詩,在 前記這二種寫本所未見者,佔三分之二以上。又前記二種寫本所有之詩,有脫 落附註的,這抄本卻有之,但不是太谷巢詩鈔的系統,是非常明顯的。 綜合陳鐓厚、楊雲萍所述,推測可知陳維英的著品,曾經過各種形式之抄寫,以 多種不同面貌流傳。其後,筆名毓文的廖漢臣,選輯陳維英作

4、品,以偷閒錄 為名,分四期刊載臺北文物 :二卷二期(一九五三年八月) 、二卷四期(一九五四 年一月) 、三卷一期(一九五四年五月) 、三卷四期(一九五五年三月) 。廖氏偷閒錄 附識 : 本錄原為某氏珍藏之鈔本,計分五冊,共收五七言詩七百二十六首並他作若干,另有聯文四首,不計在內,此皆某氏多年苦心搜羅而集者。根據學者研究, 某2 氏應即陳鐓厚,廖漢臣據陳鐓厚所藏珍本,重新整理並略加注釋,有存疑者補充說 明。二四年,國家臺灣文學館全臺詩第五冊出刊,從一四八到二七七頁,共 計二百二十九頁,選輯陳維英著作,先詩後聯,詩一百五十八題三百首,聯三百六十 七對。 全臺詩係以廖漢臣本做底本,參校各種詩集如:連

5、橫臺灣詩錄 、 臺灣詩 乘 ,賴子清臺灣詩海 、 臺灣詩醇 、 臺海詩珠 ,彭國棟廣臺灣詩乘等;對 於臺北文物版的明顯錯誤, 全臺詩大抵直接改正,須加強補充或於注解中說明。以 上廖漢臣偷閒錄與全臺詩都是重新排版印刷的新版本。 手抄部分,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一冊,毛筆書寫,未註明手抄之人,封面直寫偷閒錄詩 ,已製成微捲,註記為民國抄本。國家圖書館慣例,日治大正元年起 概改以民國元年紀年,故此抄本當亦為日治流傳抄本之一。 臺北文獻一六一期,許 惠玫陳維英偷閒錄版本研究首次敘及此抄本,稱之為國家圖書館善本書所 藏之民國抄本 ,許惠玟估算:詩七十四題一百五十一首;指出:錯誤極多,但因 不在陳鐓厚與楊雲

6、萍所見版本之中,是偷閒錄版本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 第二個重要抄本,是為目前最為人知的曉綠抄本 。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三 冊,以格式稿紙硬筆抄寫,黑色字為主,間雜少部分藍色字,每頁左下有曉綠用紙 四字。第一冊,首頁朱筆直寫偷閒錄 ,次頁直寫太古巢詩抄 ,有陳維英先生 略傳列於詩前;第二冊,首頁與第一冊同,朱筆直寫偷閒錄 ,次頁右上角有二吋半身照一張;第三冊,首頁直寫古今詩抄 ,次頁朱筆偷閒錄 。筆者早年偶然機 遇獲見抄本,拙作陳維英之別業:太古巢與棲野巢簡單提起,指導學生楊添發採 用為論文研究的基本文本之一,二六年二月以陳維英及其文學研究取得碩士 學位。同年一月,東吳大學謝碧菁陳維英生平及其詩

7、歌研究 ,也自取用曉綠抄本 完成的學位論文。楊添發推測二冊半身照片,應該就是曉綠先生;許惠玟推斷曉綠 為陳鐓厚七種本版本中的陳繞綠 , 陳繞綠當為陳曉綠之誤。楊添發估算曉 綠抄本收詩二百三十七題四百一十四首;謝碧菁估算四百五十二首,扣除重見十三 首,得四百四十二首;許惠玟檢視結果:詩二百二十九題四百三十八首、詞四首、古 文二篇;三人稍有異出入。 本文所談楊雲萍抄本 ,為臺灣大學圖書館所藏,收入楊雲萍文庫 ,三冊完 整版外,另有雜本一冊,以格式稿紙黑色硬筆抄寫,每頁稿紙下欄印 NSKTOKYO , NSK 疑似為日本精工株式會社,該公司成立於一九一六年(大正五年),日本國內第一家設計生產軸承的廠

8、商,總公司設在東京。抄本用紙是否取自該公司的專用紙張,仍待詳考。二 五年秋,筆者於臺大圖書館獲見,保存影印本。 楊雲萍文庫 成立於二二年, 楊雲萍為臺灣知名的日治新文學家、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已故退休教授,楊雲萍家屬捐 贈楊氏藏書與手稿資料,成立之專藏文庫,資料涵蓋類別甚廣,中、日、西文圖書, 包括歷史、文學、哲學、宗教、民族學、經濟、政治等主題,日治戰爭期所出版的日文圖書最多,臺灣文學相關文獻尤其豐富珍貴。 3 第一冊,頁面作陳維英著 偷閑錄(第壹冊) ,右上蓋長形印臺大圖書館楊 雲萍文庫 ,中央蓋方形印國立臺灣大學藏書 。標頁1至34拉阿伯數字,起 頁號前兩頁為陳維英先生略傳 ,起頁號第一頁作

9、偷閑錄第一冊 迂谷陳維英著 , 左方則作太古巢詩抄 ;有方印二枚,大印楊氏習靜樓藏書記 ,小印雲萍所得 善本 。計收錄:詩八十一題五十八首、聯五十五對。三十四頁末,大字寫偷閑錄第 壹冊(完) ;最後,以小字補入雙溪三忠祠 、 輓某氏兄弟娣姒同亡兩聯;兩者之 間小字筆記四條: 公紀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一月二十五日,以原本(?)第二次轉寫本鈔竟于近泉 百武處。前園寒梅初放,香風浮動。 雲萍生 二月二日,校點了。 萍 轉寫本頗多魚魯脫落(附註疑有脫略最多。)再以先祖父爾康先生手抄本,輯 映竹齋叢讀本,兩本校之,時丁丑二月四日,窗外陽光如水,青山設色。 雲萍生又記于習靜樓 三月十七日,竟得第二次轉寫本完本

10、,補鈔之。又得市村氏寫本校對。原本真 面目,其依稀可認矣。 萍又識 又稿紙格上欄空白處小字筆記: 冊數之分訂,據第一次鈔者。聞鈔者亦原本分訂參冊。第一次鈔竟於十數年前, 現原本確已散佚矣云云。 丁丑 萍記 一九三七年為昭和十二年,歲次丁丑 ,楊雲萍根據原本(?)第二次轉寫本 抄寫。至於原本第一次抄寫本,距此年(一九三七)的數十年前已散佚,按 大正尾為大正十五年 (一九二六) ,推溯所謂原本第一次抄寫本,抄寫時間比昭和更早,故或許屬於大正或明治之寫本。據第一冊筆記, 原本第一次抄寫本都已散佚,重要4 之原本愈不明未知,楊雲萍加問號?誌之。這個原本(?)第二次轉寫本 , 頗多 魚魯脫落 。楊雲萍一

11、月二十五日抄畢,二月二日校畢,二月四日以楊爾康藏本、 映竹齋杜冠文寫本再仔細校。不意,三月十七日找到了第二次轉寫本的完本 , 楊雲萍馬上補抄,此時又獲得市村氏寫本,於是再度三次校對;楊雲萍十分欣慰, 偷 閑錄的真面目依稀可認了。以上工作的地點,都在楊雲萍習靜樓進行。此 階段楊雲萍擁有:原本(?)第二次轉寫本(魚魯本和完本) 、祖父楊爾康藏本、映竹 齋杜冠文藏本、市村氏寫本。 第一冊:詩題八十一,詩五十八首、聯五十五對。 太古巢即事列序第一,從老禿中書懶似稽到小屋如舟結構新七絕十三首;列序第二為台北八景 :淡江吼 濤、坌嶺吐霧、蘆洲泛月、峰寺灘音、劍潭夜光;關度分潮、屯山積雪、戍台夕陽八 首;稿

12、紙上欄空白處,小字註: 台,疑淡之誤。故台北八景應作淡北八景 。 列序第三題,為題窗外美蕉七絕一首。二十六頁起,輯錄聯語,起首為太古巢 聯文三聯,二為觀音山西雲岩寺一聯,三為學海書院兩聯;最後三聯則是:紀曉嵐乾隆五十聖壽 、無撰人夷齊聯對 、乾隆帝乾帝七旬聖壽自撰 ,以下第 二冊與第三冊都未收錄聯語。, 第二冊,頁面作陳維英著 偷閑錄(第弍冊) ,僅中央方形印國立臺灣大學 藏書而已;標頁1至29 。起頁號前有兩頁,首頁偶來太古巢邊地同挹蓬萊島上仙方印一枚,下書圓山蜆亭雅集 ,稿紙格上欄空白處小字註: 此印影,剪 台日報貼著。 (寫本如此。)固與原本者無關也。 (萍) 次頁稿紙格上欄空白處又註:

13、 仝前,剪台日報貼著。 。如下: 偶 三浦東仙 同 諏訪素濤 來 小野支山 挹 同 人 圓 太 高澤南山 蓬 鹽谷壽石 山 古 高井得堂 萊 鮫島巨洲 硯 巢 尾崎古村 島 西 樵仙 亭 邊 松田天村 上 石原西涯 雅 地 同 人 仙 足達疇村 集 蜆亭在台北內山明治橋畔,下臨基隆川清流。過橋為劍潭山,又其西則陳迀谷 先生太古巢遺跡。會為歡迎東京篆刻宗匠疇村足達翁而設也。維時昭和丁卯大 年十一月念日,豫會者各刻一字或二字。囑潤菴譔句,外為小松天籟、豬口鳯 庵、宮本丸金城、玄中黃、淵源、潤菴魏清德等。賓主凡十有七人。 5 昭和丁卯年(一九二七,昭和元年)日本國寶級篆刻家足達疇村,由東京來訪, 臺

14、日文士十九人於基隆河明治橋畔(後易名中山橋 ,今已拆) 蜆亭料理店 聚宴,歡暢樂飲,從蜆亭通過明治橋,對橋西側即陳維英太古巢遺跡,供遊人詠史興懷,因此推社魏清德(潤菴)撰句偶來太古巢邊地,同挹蓬萊島上仙 ,每人各刻一、 二字。因為事與陳維英關聯, 寫本 ( 原本(?)第二次轉寫本 ) ,把緣此事而篆刻 的方印附於寫本 ,楊雲萍忠於原貌,剪報貼著,說明經過始末,特別申明: 原本 無關。 起始頁的第一頁,作偷閒錄第二冊 迂谷陳維英著 ,無第一冊太古巢詩鈔 五字,頁上兩印與第一冊相同。所輯錄:詩題八十二,詩一百三十九首。第一為新 春戒賭八首,第二為陞官圖,和竹坡兄作一首,第三為癸丑八月初八日,會 匪

15、激成分類。蔓延百里,誠可哀也一首,最末為次韻答同年劉吉夫孝廉見贈一 首。其中雜入他人作品:季如氏澎湖雜詠八首:山川、形勝、城池、風俗、民業、 土產、古蹟、人物;林天齡憩雲邨潛園偶詠九首。 6 第二冊,出現大量陳維英的中國旅行詩,其中地理對象清楚之詩題,如: 宿東里, 謁子產祠 、 涿州 、 謁明楊忠愍公墓 、 羲皇故里 、 宋岳武忠王故里 、 淇縣拜 謁殷三仁祠 、 軒轅故里 、 宋歐陽文忠公墓 、 汝墳橋 、 葉縣 、 臥龍岡,懷諸 葛武侯 、 三阪過漢高密侯鄧故里 、 襄陽城 、 孔子問禮於老子處 、 端木子墓 、 孔子擊礊處 、 穎橋 、 太公台 、 蘧大夫墓 、 冉子伯牛墓 、 匡蘆山 、 過鄱 陽湖 、 滕王閣 、 孔子問官於剡子處 、 孔子遇程子傾蓋處 、 辛酉暮春遊禾嶼之 金榜山,敬訪吾祖唐名賢場老先生讀書處。繞境上東山,祭其墓等。 到家詠道: 魯衛燕齊吳楚鄭,江湖淮漢濟沂河;算來足跡遍天下,況復滄溟十一過。由此看 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