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5812604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01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研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文摘要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残疾人事务由以往视残疾为病患、需要医疗和救济的纯“医疗”模式转变为一个要求体制性变革的“社会”模式。残疾的社会模式认为,残疾人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残疾人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是权利享有者,应该充分保障残疾人参与个人发展或社会发展的权利。康复权利是残疾人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和享受各种权利的重要手段。研究目的:构建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指导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工作,达到上海市提出的2 0 1 2 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

2、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评阅和焦点组访谈法构建指标体系框架;通过现场调查了解上海市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现状;采用小组讨论法遴选指标,通过焦点组访谈论证指标体系;通过D e l p h i 法确定指标权重和分值。结果:( 1 ) 目前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观念由医疗康复转向全面康复,上海市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迅速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指导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2 ) 残疾人需求与康复调查显示:目前残疾人康复服务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残疾人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较低,对康复服务的意识较差,残疾人康复服务现状不容乐观。( 3 ) 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由8 个一级指标,3 2 个二

3、级指标,1 0 0 个三级指标构成。在制定指标体系的同时,确定了三级指标的目标值。( 4 ) 根据D e l p h i 法结果的均数确定了指标权重和分值。D e l p h i法结果显示:三轮D e l p h i 法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在9 0o , 4 以上,说明专家对本研究是比较支持和关心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 8 4 ,说明专家咨询所得的结果具有权威性;三轮咨询后专家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 7 9 和0 7 2 ( P z 2 ,则可认为协调系数经检验后有显著性。说明专家评价或预测意见协调性好,结果2 可取。反之,舶值很小,专家组的意见的非偶然协调的概率越大,P O

4、 0 5 ,则认为专家意见在非偶然协调方面将是不足置信的协调,评价或预测结论的可信度差,评价或预测结果不可取。6 质量控制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必须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现场调查:在本课题组指导下,由区县残联牵头,协调卫生等部门,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入户调查的内容、表格填写和统计汇总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然后组织进行入户调查,保证问卷质量。D e l p M 问卷调查:为确保专家咨询的质量,问卷设计紧紧围绕研究目的,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向专家们说明了调查目的,并对如何回答问卷作出了详细的说明。为提高问卷回收率

5、,在设计问卷时,尽量使问题简单、明了,由市残联负责发放调查表并约定时间取回。问卷输入:对回收的问卷逐一整理,取消无效问卷,退回重新填写不合要求的问卷。数据录入时,严格核对内容,以控制录入错误。五、技术路线1 4幕霎结果与分析第一部分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概述残疾人康复服务理念的发展1 残疾的医疗模式“”以往我们在论及残疾人时,往往认为残疾人是一个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需要医疗和救济的群体。这种传统认识通常被称作“残疾的医疗模式”。由这种陈旧的认识模式而产生的潜在态度认为,残疾人的价值因其残疾而降低。这对世界所有的残疾人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种态度现在常常遭到批评,因为它不能反映残疾在社会和

6、人权方面的问题,却往往把活动分为“正常的”( 非残疾人所从事的) 和“不正常的”( 残疾人所从事的) 进行价值判断。依据残疾人的医疗模式,残疾被看作是人的缺陷,使人在社会中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工作或发挥作用。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就业和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是为了满足非残疾人的需求而设计的。不仅没有意识到对这些机构加以改变或者调整来适应残疾人,反而将残疾人安置到单设的机构或者提供替代性的服务。这更加深了社会对残疾人的消极态度,也恰恰进一步把残疾人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残疾一直传统地被当作社会保障、福利立法、医疗卫生或监护立法的一个方面来处理。这种陈旧观念并不认为残疾人享有合法权利,而倾向于将残疾人当作

7、福利、卫生和慈善计划的对象。2 残疾的社会模式“8 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我们认识到对残疾人的排斥和隔离并非残疾本身所致,而更多的是由社会做出排斥残疾人的决定所造成的。例如修建对残疾人有障碍的建筑物的决定、关于残疾人不能做什么的决定等,而不是让环境和社会对所有人,不论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都能更加便利和开放。因而,残疾不应被视为残疾人个人应该应对的问题,而应当对整个社会和环境进行调整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参与社会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残疾的社会模式”。现在,按照新的模式,其核心就是谋求实行一种以权利为本的处理方法,找出消除歧视的途径,以确保社会向残疾人开放,使残疾人可以

8、工作、受教育、有房住、参与体育和娱乐活动以及从事一般人能够从事的所有活动n从残疾的社会模式出发,目标是人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获得均等机会。运用残疾的社会模式有助于揭示残疾人在全面融入社会时所面临的障碍。以权利为本的残疾发展观,就是要承认残疾人是权利享有者,保障他们能够而且应当像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决定自己的生活;确认残疾人在充分参与个人发展或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是对人权的侵犯。3 残疾人康复理念的转变我们对残疾的认识由医疗模式发展到社会模式,对残疾人康复的认识也随着转变。过去我们所讲到的残疾人康复,就是残疾人的医疗康复,即认为残疾人是病态的和需要治疗的对象,通过医疗技术手段恢复其机体功能即达到了

9、康复服务的目的。医学康复是指通过治疗、训练等医学手段尽可能保存、改善、恢复残疾者的各项身体功能,以减轻能力障碍和获得最大的日常生活能力,为其重新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提供身体方面的必要条件。过去,很多研究都是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残疾人的机体功能,改善残疾人的身体状况,达到残疾人身体康复的目标,例如,采用医疗技术改善麻风畸残残疾人的功能研究“,下肢肢体残疾人矫正手术研究乜帕,人体工程学与残疾人康复研究。”等等。随着残疾社会模式的深入人心,残疾人权利得到重视,残疾人康复逐步由医学康复走向全面康复。残疾人全面康复,从总体上说是指综合、协调的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的措施,是残疾入尽可能的发挥

10、其残存功能的最大作用,它是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康复的综合。教育康复是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与康复学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大康复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工作的对象是各类残疾人“。教育康复是指对肢体残疾人进行普通教育,对聋哑儿、盲人、弱智者进行特殊教育而采取的一切措施。它为残疾者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文化素质方面的条件。职业康复是指以职业训练为中心,通过职业评估、教育、培养、就业安置、咨询等工作,协助残疾人达到合适的职业适应力。它向残疾者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职业康复是全面康复中的重要环节:是为残疾人获得并保持适当的职业,并使其重1 6新参与社会生活而进行帮助的过程;它通过

11、职业康复的方式,为残疾人就业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使之科学化、操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残疾人康复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意识到,做好残疾人工作要把康复服务,要把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就业服务和生活服务相结合哪“。残疾社会模式导致的残疾人康复观念最大的变化就是残疾人的社会康复为更多的人所重视。早在1 9 8 1 年世界卫生组织残疾人预防与康复专家委员会就提出:康复包括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的影响并使残疾人和残障者能达到与社会相结合的所有措施。康复工作的目标不仅在于训练残疾人和残障者适应自己的环境,而且为了促进与社会相结合,还要对他们所在的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干预。”。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残疾人事业的发

12、展,人们对残疾人预防和康复的自觉性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残疾人各项康复工作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需要。这一需要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残疾人的康复,不仅仅是通过一些物理、化学等手段去恢复其受残的躯体功能,而且也是其权利的周全、义务的唤醒,是其心灵的净化、人格的端正,正是基于此,对残疾人社会康复进行研究,其旨在全社会铺开一张保证残疾人顺利社会化的爱之网,为残疾人的解放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社会程序,以达到有助于残疾人享有合理的社会康复和全面康复,从而自强自立于社会之目的。残疾人的社会康复,它是一项造就残疾社会人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条件,是主导残疾人全面康复中的重要因素,社会康复的正

13、常开展和运作对开发残疾人的潜在能力,再塑其健全人格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综上所述,今天我们所讲的残疾人康复是一个全面意义上的康复,它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四个方面的内容。医学康复是是全面康复的出发点,通过医学康复为残疾人重新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提供身体方面的必要条件,教育康复为残疾人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文化素质方面的条件,职业康复向残疾人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社会康复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推动保证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的顺利进行,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其人生价值创造条件。1 7二、我国残疾人康复赧务工作的发展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的实践证

14、明:残疾人要全面参与社会,康复是前提。在诸多的残疾人事务领域中,康复工作必须先行,康复和教育、就业、扶贫、文体等领域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康复工作做不好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工作。康复是残疾人工作的永恒主题,必须常抓不懈。自1 9 8 8 年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来,残疾人康复工作从无到有,康复项目逐渐增加,工作队伍日益壮大,受益人群逐步扩大,康复的社会知晓率和残疾人康复意识也日渐增强。随着残疾人康复服务理念的发展,残疾人康复服务也得到快速发展。据1 9 8 7 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共有5 类残疾人5 1 6 4 万,他们中的大部分能够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功能。1 。

15、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完成以后,1 9 8 8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 1 9 8 8 1 9 9 2 ) ,提出了残疾人三项康复任务:五年内为5 0 万名自内障患者旌行复明手术;为3 0 万, J , J h麻痹后遗症患者进行矫治手术:对3 万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第一个发展纲要,从此残疾人康复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1 9 9 1 年,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我国制定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 1 9 9 11 9 9 5 ) ) ) 1 ,提出在完成“五年计划纲要”规定的三项康复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体系,开展智力残疾的

16、预防和康复,建立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总站等,针对五类残疾人进行重点康复。这两个发展纲要标志着我国康复服务工作的正式起步,到1 9 9 6 年,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 0 7 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3 9万低视力残疾者提高了视力,近6 万聋儿开口说话,3 6 万儿麻后遗症患者经矫治手术改善了功能,1 0 万智残儿童增强了认知和自理能力,4 5 万重型精神病患者得到综合防治,共使2 0 8 万人不同程度地康复;为残疾人提供7 0 多万件特殊用品和辅助用具,为4 2 9 0 万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服用了碘油丸,使更多的人受益。1 9 9 6 年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 1 9 9 6 年- - 2 0 0 0 年) ,提出啪1 :完善社会化的康复服务体系,以社区和家庭为重点,广泛开展康复训练,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使3 0 0 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1 8的康复,其中:自内障复明手术1 2 0 万例、肢体残疾矫治手术5 万例、装配假肢和矫形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