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2003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5812347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大2003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子科大2003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子科大2003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子科大2003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子科大2003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科大2003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大2003年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403) 试题一、 (30 分)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净投资125社会保险税130净出口15个人消费500储蓄25公司未分配利润100政府转移支付120公司所得税50企业间接税75个人所得税80政府购买200资本折旧50试题二、 (20 分)试述投资乘数理论。 试题三、 (20 分)举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试题四、 (20 分)说明货币政策三大政策工具的运用。 试题五、 (20

2、分)结合图形和数据说明两部门均衡收入决定的过程。 试题六、 (20) 结合图形和数据说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种两部门国民收入失衡的调整过程。 试题七、 (20)结合图形和数据说明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要点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要点 试题一、 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消费+净投资+资本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890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840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765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60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525 试题二、 (1)投资乘数公式。 (2)投资乘数大小与 MPC 和 MP

3、S 的关系。 (3)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过程。 (4)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试题三、 (1)宏观财政政策的含义。 (2)举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的举措和作用。 (3)举例说明紧缩的财政政策的举措和作用。 试题四、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调整准备率的举措和作用。 (3)调整贴现率的举措和作用 (4)公开市场业务的举措和作用。 (5)三大政策工具各自的特点。 试题五、 (1)宏观经济均衡的含义。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w w w .i b u d d i n g .c n(2)分析两部门收入均衡的条件。 (3)结合图形和数据说明两部门收入均衡的过程。 (4)结合图形和

4、数据说明两部门收入失衡的调整过程(包括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和总需求小 于总供给的两种情况) 。 (5)图形要求作总需求曲线和储蓄、投资曲线。 试题六、 (1)举出两部门收入均衡的函数式,并引入数据。 (2)结合图形和数据说明两部门收入失衡的调整过程(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3)分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种两部门国民收入失衡的调整过程的趋向性。 (4)图形要求作总需求曲线和储蓄、投资曲线。 试题七、 (1)举出国民收入均衡的函数式,并引入数据。 (2)结合图形和数据说明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 (3)图形要求作总需求曲线,并说明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参考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参考答案 电

5、子科技大学 2003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403) 试题一、 () 试题一、 (30 分)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分)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净投资净投资125125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130130净出口净出口1515个人消费个人消费500500储蓄储蓄2525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未分配利润100100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120120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5050企业间接税企业间接税7575个人所

6、得税个人所得税8080政府购买政府购买200200资本折旧资本折旧5050解:解: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消费+净投资+资本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 =500+125+50+200+15 =890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 =89050 =840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84075 =765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 付 76510050130+120 =605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w w w .i b u d d i n g .c n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0580 =525 试题二、 (试题二、 (20 分)试述

7、投资乘数理论。 答:分)试述投资乘数理论。 答: (1)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 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 投资乘数则越小。 即bIYki11/, 或MPSMPCki/1)1/(1, 式中,Y是增加的收入,I是增加的投资,MPC或b是边际消费倾向,MPS是边际储蓄倾向。投 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 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 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 的,所以又叫“凯恩斯乘数”。(2)投资乘数理论的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I表示 ,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或减小量)

8、 以Y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IkYi,其中ik称为投资乘数。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 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 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 与收入。 (3)投资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 可以引起收入某种程度的增加, 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的发挥出来。 要有一定数 量的劳动可以被利用。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投资增加并不会使产量和收入增加。要有一定 数量的存货可以利用。 试题三、 (试题三、 (20 分)举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答:分)举例说明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

9、策。 答: (1)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 策。 (2)扩张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 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 例如,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税率都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分析如下: 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税率都会使 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提高。但对 投资的影响却不同,因而在 IS-LM 图形上的表现也不相同。 直接增加财政支出。它使得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下图(a) ,投资曲线从 I0右移到 I1。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增加 10II,即从

10、I0增加到 1I。但是,投资增加会相应地增加国民收入,IS 曲线右移,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即 LM 曲线不变动)的条件下,利率必然上升,利率上升又会增加投资,使增加财政支出的投资增加量达不到 10II。如下图(b)所示,IS 曲线因投资需求增加而从 IS0右移到 IS1,结果使收入从 Y0增加到 Y1,利率从 r0增加到 r1。在下图(a)中,实际的投资不是增加到 I1,而是增加到 1I,因此只增加了I0I1。 降低所得税。降低所得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增加消费支出,这同 样会使 IS 曲线右移。假定右移情况也是下图(b)得到中的 IS0到 IS1,则收入和利率分别从Y0、r

11、0上升到 Y1、r1,因而投资得到抑制,投资量从 1I下降到 I1。这就是说,所得税率的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w w w .i b u d d i n g .c n降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提高了,但投资却减少了。图图 IS-LM 模型和投资曲线模型和投资曲线 (3)紧缩性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 济存在总需求过旺时,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例如, 政府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都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机 制与上同理,但效果相反。 试题四、 (试题四、 (20 分)说明货币

12、政策三大政策工具的运用。 答:分)说明货币政策三大政策工具的运用。 答:货币政策指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这些货币政策的 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 从而最终实 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1)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 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 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对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 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

13、不足, 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 券。 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 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 同时, 商业银行难备金的增加会使活期存款多倍扩大,活期存款即货币供给的增加也使利率下降。 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投资上升,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上升。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 总支出过大,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从而 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 (2)改变贴现率。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 据或政府债券作担保。 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贴现, 把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

14、行的贷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 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 投资。贴现率降低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提高;贴现率提高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 一般都会降低。 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 贴现率 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 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 供给。 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贴现率时, 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相应地降低 或提高贷款利率。 (3)改变银行准备率。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

15、 的, 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率来 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 如果要突破法定准备率的最高限或最低限, 就必须请求立法机构授予 这项权力。 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 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 用。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w w w .i b u d d i n g .c n势时,可以降低银行准备率,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 款;也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

16、贷 款能力。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银行准 备率, 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 也还使商业银行准备 金不足,从而减少了贷款能力。不过,目前西方国家一般不主张提高银行准备率。 就重要程度而言, 贴现率政策虽然曾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 但是现在已被放在 次要地位,而公开市场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银行准备率具有法律效力,能对银行 信用产生直接影响。 银行准备率的变动能直接造成超额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 从而可以增强 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效果。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法定准备率政策既能独立起作用, 又能作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补充。 一般地说, 以上三项重要手段既可以单独运用, 又可以配合使用。 在通常情况下,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的配合来调节宏观经 济活动水平,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运用准备率政策。 试题五、 (试题五、 (20 分)结合图形和数据说明两部门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