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因为这个社会实践调查活的特别纠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80681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个假期因为这个社会实践调查活的特别纠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这个假期因为这个社会实践调查活的特别纠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这个假期因为这个社会实践调查活的特别纠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这个假期因为这个社会实践调查活的特别纠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这个假期因为这个社会实践调查活的特别纠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这个假期因为这个社会实践调查活的特别纠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个假期因为这个社会实践调查活的特别纠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媒大学 2010 秋季 学年第 二 学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题 目 谁也逃不掉的经济泡沫 学生姓名 王盼盼 学 号 200904103061 班 级 09 工商管理 1 班 所属学院 媒体管理学院 辅导老师 成 绩 1目 录一、调查概况: .2二、调查目的: .2三、调查方法: .2四、调查内容:(查看附表) .3(一)感知物价 实地调查 .3(二)感知民情 问卷调查(查看问卷调查表) .3五、调查感悟: .4六、上涨原因调查: .4七、征集措施: .4附 页 .62这个假期因为这个社会实践调查活的特别纠结,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我们做物价上涨情况的实地调查,并做调查问卷想摸清老百姓

2、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政府政策纷纷出台却只见打雷不见下雨,更有部分官员在鸡蛋一周内上涨了 5 毛还说“对民众生活影响不大” 。据我们调查,年后果蔬价格有所回落,而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士分析说“这与天气回暖有关” ,所以做调查到一半我真的不想继续了,因为在高考前得无数测验中我总是在第一项措施中写到:“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 ,而在物价增持不下的时候,我看不到有形的手究竟做了什么,甚至作为官员都把价格的涨落依托为天气原因,此刻的我觉得这些官员不该“居庙堂之高” ,而应该去观天象;或者把天气预报和菜价结合在一起报道是否更有创意?周立波的海派青口之所以受人追捧,不是因为他讲的道

3、理我们不明白,也不是因为说的事我们没听过,而是他能够把他每天花 45 小时看的书用他自己诙谐批判的方式讲出来。物价上涨我们不是不了解,而是我们平凡人是否真正的看明白这种现象,真正地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解释这种现象,因为在调查中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是太相信官方的说法,太相信媒体的一面之词。做完调查,深深地觉得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他们就知道个美国金融危机了,就知道个南方雪灾了,所以就单纯的认为物价高是暂时的,是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话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可是作为主人的他们好像一直被“一言以蔽之” ,难道中国的百姓想渴望物价下跌还要祈求奥巴马取消“量化宽松”的政策吗?一、调查概况:我们在 2011 年

4、1 月中旬跟随县电视台,对我居住地周围的果蔬供应地、超市、大型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等进行了有关粮食、蔬菜、肉蛋奶等价格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了解国家在相关方面的举措。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前食品类价格上涨的情况,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虚高经济泡沫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三、调查方法:1.访问法:我们深入比较大型的蔬菜供应地、大型农贸市场、超市进行访问,内容包括过年前后粮油、鸡蛋、肉类、果蔬及牛奶等的价格及涨落情况,看老百姓眼中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他们生活的影响等。2.问卷法:我们印出了近 500

5、 份调查问卷,在周围人中进行调查,并统计出物价上涨比例及年后回落的趋势,恰逢过年,了解人们过年支出的变化。3.文献法:上网查看了政府等在控制物价方面的政策及成效,也查看了近几年物价的变动,希望能对我们的调查做补充。4.观察法:观察百姓购买的情况,记录他们的言行,并向卖方打听关于物价上涨的情况,从日常的小事中去观察国家实事,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3四、调查内容:(查看附表)(一)感知物价实地调查一直就说要看国内物价涨不涨,要看猪肉价格涨不涨。在北京五月份猪肉就涨到 16 块一斤了,我还想着家里那 8、9 块一斤的肉。一月中旬刚回家的调查中肉价是 12 块,年前家里拿着供应肉票的时候已经涨到 13

6、 块五了,没有福利肉票的百姓只能拎着 16 块一斤的猪肉回家过年。短短半个月,肉价涨了 3 次,疯涨 4 块。鸡蛋也涨到 4 块 5 甚至 5 块,买 10 颗鸡蛋就要十几块。我们在超市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乳品的价格相对稳定,几种比较常见的伊利价格基本没什么变化,蒙牛纯牛奶今年有小幅上涨,特仑苏、经典这种高端乳品上涨了 10 块左右,饮料的价格也与往年持平。上涨明显的就是蔬菜了,大蒜 09 年还是 5 毛一斤,2010 年到今年已经涨到 6 块五,12 倍的增速确实不枉“蒜你狠”的虚名。豆角也涨到 5 块,西红柿3 块,土豆 1 块 8,芹菜、菠菜、油菜、生菜、四季豆、黄瓜、茄子、菜椒、白萝卜、

7、尖椒、价格涨幅在 3.25.4之间,韭菜年前 6 块 5,年后跌落为5.5。可能单纯的数据大家没啥感觉,那我们来算一笔账,现在做一份鸡蛋羹再加点小青菜等比没涨价前要多花 10 块。改编小燕子的话,人要吃饭,早上要吃饭,中午要吃饭,晚上也要吃饭,小孩要吃饭,大人也要吃饭;一顿多花 10 块,一个月就多花 1800,而有多少普通民众的工资能达到 1800?比起物价上涨,工资的调增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了。(二)感知民情问卷调查(查看问卷调查表)在关于对物价上涨关注度的中,有 57.7%的人选择了比较关注,11.5%的选择了密切关注,说明物价确实已经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在对地区物价上涨程度的感知中,仅有

8、 3.3%的人选择了没什么变化,超过 95%的人认为物价上涨程度一般或很大。提及物价上涨对生活的影响,69.2%的人认为“还能承受” ,11.5%的人已经无法承受价格猛涨的压力。面对物价上涨,38.5%的民众发出“不要再涨了”的呼喊,34.5 的人认为在物价上涨的同时应该上调工资。虽然涨幅在百姓可承受范围之内。问题是,我们对老百姓的真实承受能力究竟了解多少?孤立地看待收入的提高和某种价格的上涨,其所带来的压力或许在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之内,但是,当所有的压力集中在一起时,居民的承受力就会大打折扣。而我们现在缺少的恰是观察老百姓实际承受能力这一至关重要的指标。在物价上涨结构的调查中,73.1%的人认

9、为粮油乳品价格上涨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其实是交通运输和水暖电气。在面对持续的上涨压力下,42.3%的人计划通过减少购物降低支出,30.8%的人计划减少用的方面,不到 20%的人选择减少用的方面,说明在物价上涨的大框架下,关乎人们温饱的食品价格上涨最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是下降的,可是在物价上涨的同时,仍有80.8%的人认为收入的增长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收入增加的部分也不能对冲物价上涨的步伐。伦敦的物价也不低,可是伦敦超市里的食品价格也就 7、8 毛,而国内呢?钱越来越不够花了,买回来的东西越来越轻飘飘了。4所以,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风险了,76.9%的人认为上涨不合理

10、,问道物价上涨是否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61.5%的认为不全是,38.5%的认为完全不是。看来官方再怎么表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才是您业绩的标准。就像 2010 年上海 GDP 下降,上海市市长反而高调表示这是上海建设经融中心跳跃前的主动下蹲,可是市民不买账,上海经济的泡沫已经被房地产吹到最大了,泡沫充当了上海经济奇迹的伴娘。五、调查感悟:然而,有一些调查数据是我疑惑的地方,就是有一半的人认为物价上涨商家获利最多,可是商家能左右得了整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吗?我想那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全国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的商家能一起联合涨价,这显然比六方会谈还要难,在全国能大举哄抬物价的现如今貌似只有房地产商,可

11、是即便这样,也不能让每个地区的房价都像物价上涨一样彻底和全面。更何况我国一直坚持市场经济,生怕在国际市场上被甩了尾,可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经济,商家的竞争只会让价格降低,让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社会的生产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可是相反的,价格上涨了,成本提高了,商家的获利也并不能对冲整个社会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正如我们调查过程中一个买菜老板所说的, “买菜的和卖菜的,其实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 。还有 57.7%的人在物价猛涨不降的情况下仍然是寄希望于政府相关部门减少跟风涨价的现象来降低物价,也确实很多市镇像福州、兰州等都发布了限价令。可是市场经济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因为权力代替了无形的手,权利

12、和资本相结合产生了庞大的垄断,才让市场经济喘不过气来。房地产是财政最大的“赞助商” ,国家不可能斩钉截铁的彻底限制房价,这场由房价畸高催生的食品等物价上涨的泡沫又怎么会破裂呢?国家会想办法,可是单纯寄希望于政府部门的政策,恐怕百姓还要在这种泡沫中忍受很久。六、上涨原因调查:蔬菜食品价格的上涨,首先是国内普遍性物价上涨的趋向,主要原因分为:(1)国际及国内的货币超发。美国经济危机以来,奥巴马就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缓解危机,导致国际原油等价格的疯长,国内投资过热,投机滋长,货币流通加速,好发严重,使得人民币国外面临升值的压力,国内却实实在在在贬值。(2)成本上升。按理说,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熟练度的提升,生产成本会下降。但由于产销环节增加,流通成本上升,尤其导致了蔬菜等得价格上升;进城劳工劳力成本上升;政府检测繁琐增设了制度成本;人们价格期望升高导致的价值观成本以及为诚信支付的越来越多的成本都导致物价的上升。(3)供销矛盾。(4)但调查中的物价上升更有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