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方案(九江)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805009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6.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方案(九江)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同济方案(九江)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同济方案(九江)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同济方案(九江)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同济方案(九江)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方案(九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方案(九江)(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江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汇报纲要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 第二部分:区域分析 第三部分:城市定位 第四部分:发展思路 第五部分:支撑体系 第六部分:空间布局 第七部分:实施策略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1.1 历史发展1.1 历史发展汉代后,南北交通的要道和商品集散地 。明清时,九江更是发展为全国四大茶市和三大米市之一。天津条约,把九江辟为通商口岸九江辟为通商口岸,九江凭借货物的中转与贸易实现了城市发展的第一次跨 越九江凭借货物的中转与贸易实现了城市发展的第一次跨 越 。粤汉铁路长江水运衰落;拆毁南浔铁路,更是进一步弱 化了九江的交通区位。九江作为区域物资集散中心的地位逐 步

2、丧失,城市进入了缓慢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后九江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贸易港口九江港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贸易港口 ,逐步成为 内陆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1.2 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2000年以来,GDP总量和人均值近来的增幅超过 了15%。至2004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了 356.56亿,市区人均GDP已经接近4000美元。从市区占全市比例看,市区实力较强。截至2004年底,九江市中心城区人口57.57万人, 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九江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农 业综合发展、内外贸易繁荣、旅游事业兴旺、交 通便捷的较大城市

3、。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一:九江城市因江而建,因交通的优势而发展, 是全国南北陆路交通和长江水道运输网络中的重 要城市。九江的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并还将不断 强化,其潜能有待发挥。一:九江城市因江而建,因交通的优势而发展, 是全国南北陆路交通和长江水道运输网络中的重 要城市。九江的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并还将不断 强化,其潜能有待发挥。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二:九江市是中国近代史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 时期最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口岸之

4、一,是中国少 有的曾经对外开放的内陆城市。九江发展的前提 条件是其有利的交通区位,城市能级提升的更根 本的原因是产业的有力支撑。二:九江市是中国近代史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 时期最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口岸之一,是中国少 有的曾经对外开放的内陆城市。九江发展的前提 条件是其有利的交通区位,城市能级提升的更根 本的原因是产业的有力支撑。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三:九江历史名人荟萃,自古以来就是道、理、 佛三学发祥鼎盛之地,历史上九江多元文化共存 的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中西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 特色。近代以来在庐山发生了众多

5、的政治事件, 更是把九江市推向了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前沿。三:九江历史名人荟萃,自古以来就是道、理、 佛三学发祥鼎盛之地,历史上九江多元文化共存 的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中西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 特色。近代以来在庐山发生了众多的政治事件, 更是把九江市推向了近现代政治文化的前沿。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四:以庐山为中心的风景区是京九沿线最大的综 合性旅游景区,目前,一个以庐山为中心,集名 山(庐山)、名洞(龙宫洞)、名城(九江)、名江(长 江)、名湖(鄱阳湖)、名寺(东林寺、真如寺)为一 体的赣北旅游区已初步形成。四:以

6、庐山为中心的风景区是京九沿线最大的综 合性旅游景区,目前,一个以庐山为中心,集名 山(庐山)、名洞(龙宫洞)、名城(九江)、名江(长 江)、名湖(鄱阳湖)、名寺(东林寺、真如寺)为一 体的赣北旅游区已初步形成。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五、九江城市空间的拓展表现出沿江、沿湖、东 西南并举的特征。由于市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加 快,城市外部的建设表现出一定的无序性,庐 山、鄱阳湖、八里湖、赛湖等景区周边环境资源 保护和保育是一项既紧迫而又长期的艰巨任务。五、九江城市空间的拓展表现出沿江、沿湖、东 西南并举的特征。由于市域

7、经济发展的步伐加 快,城市外部的建设表现出一定的无序性,庐 山、鄱阳湖、八里湖、赛湖等景区周边环境资源 保护和保育是一项既紧迫而又长期的艰巨任务。历史回顾1、历史回顾-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1.3 基于历史经验的现实判断 综合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九江市的经济社会 全面快速发展,已经处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市 区经济的高度集聚为九江市未来的跨越发展提供 了平台;随着区域交通条件的更趋完善,九江市 必然迎来大发展的难得机遇。综合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九江市的经济社会 全面快速发展,已经处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市 区经济的高度集聚为九江市未来的跨越发展提供 了平台;随着

8、区域交通条件的更趋完善,九江市 必然迎来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1 区域发展的背景2.1 区域发展的背景全球化、投资、跨国公司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1 区域发展的背景2.1 区域发展的背景中部崛起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1 区域发展的背景2.1 区域发展的背景 区域发展判断一:全球化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区域交 通条件的优化,为21世纪九江市的产业发展和全面升级提供了难得的 机遇。区域发展判断一:全球化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区域交 通条件的优化,为21世纪九江市的产业发展和全面升级提供了难得的 机遇。

9、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1 区域发展的背景2.1 区域发展的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经济圈的崛起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1 区域发展的背景2.1 区域发展的背景区域发展判断二:区域发展判断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圈必然会向长江中 游沿岸地区逐层推进,逐渐把长株潭都市区和昌九工业走廊囊括进来,使得 以武汉为核心、以长沙、南昌为支点的长江中游大武汉经济圈进一步发育。区域发展判断二:区域发展判断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圈必然会向长江中

10、游沿岸地区逐层推进,逐渐把长株潭都市区和昌九工业走廊囊括进来,使得 以武汉为核心、以长沙、南昌为支点的长江中游大武汉经济圈进一步发育。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1.1 九江的交通区位京九铁路、长江水道、九江机场福兰、阿深、宁樟、铜九、九景衢、九 景黄等高速公路也要通过九江。在铁路方面,有武九、铜九、九景衢、 京九铁路穿越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1.1 九江的交通区位区域发展判断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为九江的再度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区域发展判断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11、为九江的再度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区域分析区域发展判断四:九江是江 西省北部的交通枢纽,具备 了与南昌共同构建区域发展判断四:九江是江 西省北部的交通枢纽,具备 了与南昌共同构建“双核都市 圈双核都市 圈”的区位潜质。的区位潜质。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1.2 江西省的九江一心二轴一心二轴”的大十字格局的大十字格局 。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3九江市周边(地级)城市 经济发展分析2.2.3九江市周边(地级)城市 经济发展分析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四个省会城市由于城市的

12、规模优势,市域经济总量最大,且呈现出向周边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武汉市的经济实力最强。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四个省会城市由于城市的规模优势,市域经济总量最大,且呈现出向周边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武汉市的经济实力最强。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3九江市周边(地级)城市 经济发展分析2.2.3九江市周边(地级)城市 经济发展分析区域发展判断五:区域发展判断五:在大区域的 发展中,“昌-九-武”走廊是发 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处在现状 “昌-九-武”发展走廊中部的九 江有成长为区域性经济中心的 可能。但较小的城市规模影响 了九江市的综合竞争

13、实力。在大区域的 发展中,“昌-九-武”走廊是发 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处在现状 “昌-九-武”发展走廊中部的九 江有成长为区域性经济中心的 可能。但较小的城市规模影响 了九江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4九江市区域周边县市经济 发展分析2.2.4九江市区域周边县市经济 发展分析与九江市相呼应的长江以北地区人口众多,西部的县市经济实力要强 于东部。其中与九江市相呼应的长江以北地区人口众多,西部的县市经济实力要强 于东部。其中“南昌南昌九江九江武汉武汉”方向的县市经济实力最强,九江市 的经济实力大大高于周边各县市。方

14、向的县市经济实力最强,九江市 的经济实力大大高于周边各县市。区域分析2、区域分析对发展机会的认识 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2.2.4九江市区域周边县市经济 发展分析2.2.4九江市区域周边县市经济 发展分析区域发展判断六:现实和潜 在的广阔腹地是九江市实现 跨越发展的区域平台,跨江 联合是协调发展是九江构筑 区域中心城市的长远战略诉 求。区域发展判断六:现实和潜 在的广阔腹地是九江市实现 跨越发展的区域平台,跨江 联合是协调发展是九江构筑 区域中心城市的长远战略诉 求。城市定位3、城市定位九江的发展目标 “南昌九江武汉”城 市隆起带中的能够辐射鄂 南、皖南和赣北的区域中

15、 心城市,是以物流、旅游 和高新产业为特色的经 济、文化和生态和谐发展 的现代化大都市。“南昌九江武汉”城 市隆起带中的能够辐射鄂 南、皖南和赣北的区域中 心城市,是以物流、旅游 和高新产业为特色的经 济、文化和生态和谐发展 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定位3、城市定位九江的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 一:商贸物流发达的交通枢纽城市一:商贸物流发达的交通枢纽城市 二:经济繁荣的工作和创业城市二:经济繁荣的工作和创业城市 三:彰显庐山文化的旅游城市三:彰显庐山文化的旅游城市 四:具有独特山水环境的生态宜居城市四:具有独特山水环境的生态宜居城市 五:富含文化底蕴的学习型城市五:富含文化底蕴的学习型城市 六:社会和

16、空间结构开放的包容性城市六:社会和空间结构开放的包容性城市城市定位4、发展思路构筑和谐发展的打九江都市区 4.1 大九江都市区提出的缘由4.1 大九江都市区提出的缘由规划研究认为: 未来九江的发展要与南昌市 共同组建“昌九双核都市 带”,融入到大武汉经济圈 中,整合发展,协调分工, 形成网络状的、有序的空间 结构未来九江的发展要与南昌市 共同组建“昌九双核都市 带”,融入到大武汉经济圈 中,整合发展,协调分工, 形成网络状的、有序的空间 结构发展思路4、发展思路构筑和谐发展的打九江都市区 4.1 大九江都市区提出的缘由4.1 大九江都市区提出的缘由而能够使九江市在这样的区域环境下成功、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关 键就在于: 建构和谐发展的”大九江”都市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