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804798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教 师:宋晓垒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提倡使用电子讲义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提倡使用电子讲义 - 第 1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第第 2、3 讲讲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能熟练地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 【概念巩固】【概念巩固】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 2特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 ,加速度为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 2特征:速度的大小随时间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3匀变速直线运

2、动的基本规律:设物体的初速度为 v0、t 秒末的速度为 vt、经过的位移为 S、加速 度为 a,则 两个基本公式: 、 . 两个重要推论: 、 . 说明:上述四个公式中共涉及 v0、vt、x、t、a 五个物理量,任一个公式都是由其中四个物理量组 成,所以,只须知道三个物理量即可求其余两个物理量.要善于灵活选择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三个常用的结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等于加速度和时间间隔平方和的乘积.即2 342312.TaSSSSSSS= ,可以推广到 SmSn= . 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2 . 某段位移的中

3、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 vs/2 .可以证明, 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 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vt/2 vs/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 t 为等分时间间隔) 1 t 末、2 t 末、3 t 末、n 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 . 1 t 内、2 t 内、3 t 内、n t 内位移之比为 s1s2s3sn .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 ssssn . 通过 1 s、2 s、3 s、n s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 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tttn . - 第 2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

4、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例 1汽车正以 15 m/s 的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便立即刹车.假设汽车刹车后做加速 度大小为 6 m/s2的匀减速运动.求刹车后 4 秒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例例 2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 10 s 内, 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 8 节车厢和 6 节车厢,每节车厢长 8 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火车的加速度 a; 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例例 3图 1 为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的纸带.纸带固定在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

5、的后面.A、 B、C、D、E 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4 s.试求出打点计时器打 下 B、C、D 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并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例例 4一个物体从 H 高处自由下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最后 196 m 所用的时间是 4 s,求物体下落 H 高所用的总时间 T 和高度 H 是多少?(空气阻力不计,g 取 9.8 m/s2)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1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 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S,它在中间位置 S/2 处的速度为 V1,在中间时刻 t/2 时的速度为 V2,则 V1和 V2的关系为( )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

6、线运动时,V1 V2 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V2 C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V1 = V2 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V2 - 第 3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2汽车以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 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 2 s 与开始刹车 后 6 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4 B35 C34 D59 3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 1 秒,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 1 次、第 2 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

7、移动了 2 m,在第 3 次、第 4 次 闪光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8 m,由此可求( ) A第 1 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 2 次闪光到第 3 次闪光的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4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它通过斜面的下一半的时间是通过上一半时间的 n 倍, 则 n 为: ( ) A21B21 C1 D2 5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1和 V2,则它的加 速度为 .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1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 s、2 s、3 s、4 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1 m、

8、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4 s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 B在第3、4 s内平均速度是3.5 m/s C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3 m/s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如图2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A在时刻 t2以及时刻 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 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 t3和时刻 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 t4和时刻 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t1 t2 t3 t4 t5 t6 t7 t1 t2 t3 t 4

9、 t5 t6 t 7 图 2 - 第 4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3有一列火车,每节车厢的长度为 L,车厢间的间隙宽度不计,挨着车头的第一节车厢前沿站台上 站着一人,当火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 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第 n 节车厢经过人的时间 为 . 4五辆汽车每隔一定时间,以同一加速度从车站沿一笔直公路出发,当最后一辆汽车起动时,第一辆汽 车已离站320米,此时刻第一辆与第二辆车的距离是 米. 5 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头4 s内经过的位移是24 m, 在紧接着的4 s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 则这个物体的加速度

10、和初始速度各是多少? 6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为 x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t2,求物体的加 速度? 7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 图3所示,测得 sAB =15 cm,sBC =20 cm,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 B 球的速度 vB=? (3)拍摄时 sCD=?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 高考真题初相识高考真题初相识 1(08上海物理) 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 不计空气阻力, g 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11、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2 (四川)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 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 v 所需时间 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B2vtC2vt D不能确定 - 第 5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3 (09江苏物理卷)如图4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 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2 m/s, 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

12、小为25m/s.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 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 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 第 6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1、解:v015m/s,a6 m/s2,则刹车时间为 t00v a2.5s,所以滑行距离为 S2 00 2v a18.75 例2、解:在连续两个10s内火车前进的距离分别为S188m64m,S268m48m. 由SaT2,得aS / T2(S2 S1)/ T20.16m/s2, 在第一个10s内,由Svot1 2at2,得 v07.2m/s 例3、解:vB=3 1(2428) 1052100.0428 +=0.65m/s vC=3(2832) 10 20.04+ =0.75m/s vD=3(3236) 10 20.04+ =0.85m/s a=324 10 0.04=2.5m/s2 例4、解:v= vt = 196 4=49m/s t = 49 9.8= 5 s T = 5+2=7 s H =1 29.87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