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未来五年某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458044 上传时间:2017-03-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2016年起未来五年某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2016年起未来五年某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2016年起未来五年某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2016年起未来五年某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2016年起未来五年某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2016年起未来五年某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2016年起未来五年某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某城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目 录一、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市自然灾害概况。 .)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 .)指导思想。 .)发展目标。 .要任务 .)水、旱、风、冻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地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农业生物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障条件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制工作机制。 .)逐步形成稳定增长的多元投入机制。 .)继续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全面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

2、设。 .X 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分类表 .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防灾减灾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公益事业。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各类自然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为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推动落实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制定本规划。一、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我市自然灾害概况。我市地处 西部,中游以南,处于气候变化敏感的风区,具有 季风气候区域特点。受地壳运动和断裂构造的综合影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山地丘陵面积大。因此,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1996 年以来,自然灾害平均每年给我市造成约 4元的经济损失。暴雨洪涝每年强对流天气和前汛期的暴雨洪涝经常造成严重灾害。近十年来,高水位年份出现频率明显增高,大洪水给我市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威胁,仅 2010年 6 月 特大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 元;强对流天气也常有出现,造成局部山洪暴发或局部性雷暴冰雹等灾害。3洪涝灾害方面,全市较严重的有 3 次,分别是 2006 年 7 月 洪,死亡 5 人,失踪 9 人,直接经济损失 元。2012 年 6 月 15、16 日的 X 镇山洪,死亡 4 人,灾害损失达 元。2014 年 8 月 山洪,死亡 4 人,失踪 1 人,灾害损失达超

4、6 亿元。干旱我 市 常 因 季 节 性 降 雨 少 或 降 雨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 导 致 干旱 频 繁 , 有 “十 年 九 旱 ”之 说 , 旱 期 的 累 年 均 值 为 ,平 均每 次 可 达 61 天 。 2007 至 2015 年 上 半 年 , 现 50 年 罕 见 的连 年 干 旱 , 给 我 市 人 畜 饮 水 和 工 农 业 生 产 造 成 严 重 影 响 。旱 灾 比 较 严 重 的 有 4 年 ,分 别 是 1999、 2002、 2003 和 2009年 。 2007 年 春 旱 连 续 无 透 雨 长 达 30 多 天 ,作 物 受 旱 面 积 已 公 顷

5、 ( 亩 ) , 2003 年 春 、 夏 旱 连 续 无 透 雨 长 达50 多 天 , 作 物 受 旱 面 积 已 达 公 顷 ( 亩 ) 。最 旱 的 一 年 是 2009 年 , 春 旱 出 现 从 3 月 5 日 开 始 , 至 3 月30 日 历 时 20 多 天 ; 秋 旱 出 现 从 9 月 20 日 开 始 , 至 11 月 20 日历 时 60 多 天 , 5 到 9 月 月 最 高 气 温 超 , 最 高 气 温 为 7月 , 连 续 无 透 雨 长 达 60 多 天 。 全 市 农 作 物 受 旱 面 积 已达 公 顷 ( 70 万 亩 ) , 严 重 受 旱 面 积

6、已 达 公 顷( 亩 ) , 因 旱 干 枯 绝 收 面 积 已 达 公 顷 ( 亩 ), 估 算 农 业 直 接 经 济 损 失 元 。台风 台风灾害主要指台风强大风力造成的风灾、台风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以及台风暴潮灾害。我市平均每年受 23 个4热带气旋(台风)影响,最多的年份达 5 个。2014 年受台风 “流影响,全市受灾人口 168107 人,死亡 4 人,失踪 1人,紧急转移安置 41676 人;农业作物受灾面积 26408 公顷;倒塌居民住房 2075 间,损坏房屋 3258 间;灾害损失达超 6 亿元,其中农业损失 元。台风灾害,较严重的有 6 年,1995、1996、2004

7、、2012、2014 和 2015 年。最大降雨量的 X 县 量站三天降雨 米,米,无人员伤亡;2011 年 8 月 3 至 5 日受 6 号台风“影响, 降雨量达 310 毫米。并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因山体滑坡掩埋抢救无效死亡 10 人,因灾受伤2 人,直接经济损失 元。受 2014 年 15 号台风“响,力达 (11 级) , 过程雨量达446 毫米。最近一次受影响的台风是 2015 年 11 号台风“, 台风灾害损失达 元(其中 元), 死亡 1人。低 温 灾 害 虽然我市多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发生低温灾害天气的机率相对较小,但在强冷空气南下的情况下,低温灾害天气会造成我市种养业严

8、重受灾。如 2013 年 1 月下旬至 2 月中下旬,强冷空气南下,我市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阴雨寒冷天气,造成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受灾农作物 亩,亩,直接经济损失达 元。5雷 电 灾 害 我市是雷电活动高发区,年平均雷电日 87 天,超过 年平均数 17 天,市区年平均雷电日更是高达 93 天。雷击事件具有突发性、群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同一个雷暴系统可引起各市县雷击事件的发生。2012 年 7 月 8 日, 场工棚出现强雷击事件,致 5 死 3 伤。生物灾害 在农业自然灾害中,除台风、暴雨、旱灾外,病虫害是我省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我市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是:种类多、暴发几率高、损失大、外

9、来生物入侵威胁严重。近年来,全市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近 亩次,每年农作物病虫发生为害造成粮食损失 公斤,元。病虫发生形势严峻,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地质灾害汛期强对流天气和台风带来强降雨和人类工程不合理活动导致我省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灾害分布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严重,预防难度大,救治难度高。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248 处,威胁人口约 2 万人,其中,威胁 100 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 32 处,威胁 人,潜在经济损失 元。地震我市地质结构复杂,存在多组活动断裂带(X 断裂带贯穿 中部,裂带贯穿 东部,裂带贯穿西北部) ,地震烈度为度,是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根据历史记载,较少发生破

10、坏性地震,曾发生过 地震;小震时有发生,只是由于强度低,不大为人们所注意,但6近年来,邻近区域发生的较强有感地震涉及我市,曾多次引起人们的恐慌。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程度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一旦发生城市直下型地震或在人口稠密地区发生 6 级左右地震,将会造成亿元量级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并对社会安全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二)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防灾减灾工作改革为主题,以服务 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积极推动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长期艰苦努力,我市防灾减灾工作取得

11、了显著的成绩,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1、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健全。全市水利、气象、地震、地质灾害及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系统和信息处置系统不断健全,S 等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监控、巡查等机制不断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明显提高。水、旱、风灾监测预警系统不断完善。基本建成了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全市三防指挥系统,大大提高了重要防洪区的预测预警、三防决策、指挥调度能力,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做到三防信息共享,有效提高现有防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减灾效果。巳7使用的应用系统有:三防办公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监控)系

12、统、水雨情监测系统、水库动态监管系统、门户网站、三防决策系统、三防统计系统、三防 统和 电子政务系统(件交换)等,实现了三防异地、无线移动办公,已初步达到了办公自动信息化,提高了全市防灾减灾的测报手段和防、抗、救指挥决策能力。建成了以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数值预报为基础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市天气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参考意义的天气预报由原来的 3 天提高到 7 天,暴雨和台风的预报准确率分别比“十五”期间提高了 12和 8。短期气候预测,特别是汛期气候预测已成为市政府防汛抗旱的重要科学决策依据。气象服务已经覆盖工业、农林业、交通、水利、环境、体育、卫生、旅游等领域,服务时效性逐渐提高。气象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更加快速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每天接受着公益气象服务,手机气象短信用户已达 26 万。建成了供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服务的气象专用网、气象公众网(每县 1 个)和专业网站。气象服务更加贴近人民生产生活。面对日趋复杂的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以及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严重威胁,气象部门及时为政府、社会公众及各个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