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788100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最全题库小木图文君(3093057730) 大大 连连 理理 工工 大大 学学 课 程 名 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闭卷) 试 卷: 授课院 (系): 考试日期: 试卷共 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标准分 15 5 10 16 12 12 / / / / 70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分,共 15 分)分) 1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C )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学说 C. 科学的实践观 D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说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

2、 命题表明 ( C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C )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C ) A.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承认的正确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5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C ) 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6实

3、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 ( B ) 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B ) A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运动是偶然性支配的 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B ) A选择的自由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 9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D ) A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B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C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D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10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4、。 ”这是( D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姓名: 学号: 院系: 级 班 装订线得分 2 最全题库小木图文君(3093057730) 11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 C平均利润规律 D竞争规律 1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D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13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B )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14马克思在( C )提出了“两

5、个绝不会” 。 A 共产党宣言 B 哥达纲领批判 C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D 反杜林论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分,共 5 分)分) 1. 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 ( BCE ) A. 知识是头脑自生的 B. 世界的本原是宇宙精神 C.“理在事先” D “存在就是被感知” E. 整个世界是客观精神发展的产物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6、 ACDE ) A. 实践关系 B. 主从关系 C. 认识关系 D. 审美关系 E. 价值关系 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指( BCDE ) A. 相对真理离不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可以离开相对真理 B.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 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 D.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4.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B )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5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

7、是( ABC )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 义模式 三、辨析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并说三、辨析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并说 明理由。 (每题明理由。 (每题 5 分,共分,共 10 分)分) 得分 得分 3 最全题库小木图文君(3093057730)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要求。 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主要包括: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3、是多 样性的统一。 它的理论意义在于是马哲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

8、 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 哲学基础。世界是按其固有规律在时空中永恒运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我们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点和任何工作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坚定不移 的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从世界物质 统一性原理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2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人需要的全面发展。 答:不能这么说。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2、 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3、 人的能力或才能

9、的全面发展 4、 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5、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4 最全题库小木图文君(3093057730) 四、简述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每题四、简述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每题 8 分,分, 共共 16 分)分) 1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 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 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

10、识,对 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先进的、 正确的理论和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使实践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落后的、错误的理论和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 甚至破坏的作用,只能使实践以失败而告终 2如何认识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 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 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马克思在 1859 年写的 政治经 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 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 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简称

11、“两个决不会” )这一重要思想。这两个著名的科 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决定了“两个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原理,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的分析,深刻揭 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 “两个必然”的思想既不 是出自于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未来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 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 得分 5 最全题库小木图文君(3093057730) 五、论述题。 (五、论述题。 (12 分)分) 试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

12、证关系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在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答: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 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 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生产关系的实质 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 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

13、善和发展,使人民 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六、材料题。 (六、材料题。 (12 分)分) 得分 得分 6 最全题库小木图文君(3093057730) 材料 1: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 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必须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同时也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 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 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必须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 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崇

14、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材料 2 “我们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 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 (1)材料 1、2 相同的观点是什么? (2)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说明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答: (1)都要求我们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复古主义:对待外 来文化也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闭关自守,二是全盘西化。 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中国现实的发展可以割裂和历史的联系,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复古主义:片面台高传统文化,用传统的价值观点来看待、衡量、评价现实的实际,否 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本质的区别。 全盘西化:一方面把现代化等与西方化,另一方面把现代化和中国固有文化对立起来, 因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