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781284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读图活动1图中 A、B 两地是宋元时期著名的海港,请写出它们的名称。A_;B_2 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 。A开封B临安C广州D大都3观察地图,宋代海上交通路线近至_、_,远达_半岛和_东海岸。4观察地图,简要说说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发展状况。答案:1A:泉州 B:广州2D3朝鲜日本阿拉伯非洲4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分为陆路和海路两种形式,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都2进一步扩大。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2、二、单项选择1下图所示人物的科技发明比欧洲要早( ) 。A约四百年B约五百年C约六百年D约七百年答案:A2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古代中国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 。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活字印刷术答案:A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所说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 “瓦子” 、 “瓦舍”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答案:D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3)A

3、印刷术B指南针C火药D造纸术答案:C5 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战争场面惨烈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D火药威力巨大答案:C三、综合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见下图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科技成就?2这些中国古代发明经哪里传到欧洲?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到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4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

4、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谈谈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对世界发展的贡献。4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举世公认,但鲁迅先生却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看病,中国却用它来当饭吃。 ”对此,你如何理解?答案: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阿拉伯。3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解决了远洋航行辨别方向的难题,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武器的制造为推翻旧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火药也可以用于采矿、筑路等工程,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4中国的科技确实曾经辉煌过,但是外国人将中国的科技用于生产,而中国的统治阶级却用来奢侈享乐。当时的中国还未能及时吸收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科技成就,最终导致科技没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实惠,以致落后于西方。因此,科技能否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有条件限制的。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