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781242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5 5 课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下面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A. 张角 B. 黄巢 C. 安禄山 D. 史思民22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这是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有关此次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生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 叛乱首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C. 乱叛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D. 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3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 B. C. D. 4诗歌在一

2、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 )A. 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5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 玄武门之变 B. 八王之乱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66唐朝末年,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的领导人是( )A. 张角 B. 陈胜 C. 吴广 D. 黄巢7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 )A. 唐朝由盛转衰 B. 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统治C. 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D.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8黄巢起义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沉重打击了地主

3、阶级 B. 采取流动作战方针C. 建立农民政权 D. 瓦解了唐朝政权9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A. 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 B. 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C. 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 D. 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革10杜甫的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与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 )A. 安史之乱 B. 开元盛世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11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A、制定唐律疏议 B、重用贤能,改革吏治C、改革军事制度 D、改革财政和漕运制度12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的转折点是( )A. 玄武门之变 B. “安史之乱”

4、3C. 七国之乱 D. “八王之乱”13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 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C. 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D. 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4唐玄宗统治后期,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是( )A. 节度使 B. 县令 C. 郡守 D. 丞相15下列事件存在某种关联,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腐败藩镇割据A. B. C. D. 16唐朝衰亡与东汉衰亡的相似之处有( )统治者贪图享乐任用奸臣发生了人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

5、A. B. C. D. 17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黄巢起义 D. 玄宗西逃四川18任何朝代的衰亡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有关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错误的是( )A.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B. 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4C. 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D.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19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 “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 “冻无衣,饥无食” “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这反映了( )A. 唐代由盛转衰的原因 B. 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C. 唐末农

6、民起义的原因 D. 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20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以安史之乱为写作背景的诗句是( )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D.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二、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材料二:(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

7、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材料三: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入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州畿内(指-5硌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革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1)材料一、二,反映了唐玄宗后期怎样的统治状况?最终导致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2)结合材料三说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B2A3D4C5D6D7B8B9D10A11D12B13C14A15B16A17A18A19C20C21 (1)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安史之乱。(2)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北方人们遭到一场浩劫。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中央权力衰亡,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腐败是唐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