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776591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演变规律第六节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产业发展展望第四节 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的协调发展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二、产业的分类三、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创新1对产业结构概念的认识过程产业结构从经济学发展史上考察,是20世纪50年 代中期才出现的概念。到60年代产业结构的含意和用 法还争论不休,有的把产业结构视为某个产业内部的 企业间关系,也有的把产业结构视为各个产业之间的 关系结构,还有的把产业结构视为产业的地区分布状 况。直至70年代

2、,日本研究经济理论的专家认为产业 结构专指产业间关系结构。但还有人把研究产业间关 系结构的“产业结构理论”视为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 认为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中还应包括研究产业内的企 业间关系的“产业织织理论”。狭义 产业间关系结构的“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产业间关系结构的“产业结构理论”广义 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产业织织理论”2产业结构的涵义指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数 量比例关系。3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产业结构的运行与调控机制、产业结构的优化、主导 产业的选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手段。 4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创新(1)古典经济学家

3、开始把结构分析的方法引人经济 学领域代表人物:魁奈、斯密、马克思。魁奈:把经济系统的运行用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斯密:奠定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总的来看,古典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侧重于生产关 系方面,并未系统地考察经济发展。 (2)以研究经济发展为主旨的结构主义学派的兴起奠定产业结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代表人物:费希尔(AGBFisher):1935年在安全与进 步的冲突一书中,将二次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统称为 第三产业,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科林克拉克(CGClark):1940年发表了著名的 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继承和发展了费 希尔的研究成果,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总结

4、了随着经济 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 里昂惕夫:1941年在其美国经济的结构, 19191939一书中,试用投人产出的研究方法对美 国经济结构进行了阐述。钱纳里和克拉克:1959年合著的部门间经济学 发表。钱纳里:1960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中发表了 工业增长的模式一文,提出经济增长是以不同产业 和经济活动部门中生产结构的变化为特征的等。 奠定产业结构实证性研究基础的有:库兹涅茨:1971年发表各国经济增长一书等, 指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产业重心转 移过程,以及三次产业产值变动与就业构成的相关 变化。 此外,还有钱纳里、盐野谷裕一、原三代平、 佐贯利雄。(佐贯利雄在1981年出版

5、的产业结构一书中,揭示了日本 在战后仅用40多年时间实现了轻纺工业基础工业重加工 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的三次转换,较快地推进了产业结构 高级化过程,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出现“经济奇迹”) 我国:直到80年代,通过对国外产业结构理论的 引进,消化和吸收,认识才逐步得到提高。(通用公司)1.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2.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3. 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4. 三次产业分类法 5. 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6. 产业地位分类法 7. 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 8. 标准产业分类法二、产业的分类方法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n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n内容: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部门(专门生产

6、生产 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生产消费的需要)n第二部类:消费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活资料的 部门,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n优点: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 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 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n缺点: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为生产生产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 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 产业 (第一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 生产必要消费品的部门 产业部类(第二部类) 生产奢侈消费品的部门分类标准: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内容: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划分成农业 、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产业大类的产

7、业分类法。优点:简便易行缺点:没有把全部物质生产部门都包括进去,更 没有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2、列宁的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农 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轻工业:纺织、食品、缝纫(服装)、制革、毛皮、 产业 家具、造纸、印刷等重工业:燃料、冶金(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v分类标准:当某产业产品的用途有75以上是消 费资料时即将该产业归入消费资料产业,同样划出 了资本资料产业。难以确定归属的产业就全部归入 其他产业。 v内容:一是消费资料产业:食品、纺织等 二是资本资料产业:冶金及金属材料工业、运输机 械工业等 三是其他产业:橡胶、木材、造纸、印刷等工业 v优点:是霍夫曼进一步研究工业化过程中工

8、业结 构演变规律及工业化阶段理论的基础3、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消费资料产业:食品、纺织、皮革和家具等工业产业 资本资料产业:冶金及金属材料工业、运输机械工业、一般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其他产业:橡胶、木材、造纸、印刷等工业分类标准: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 关系作为标准内容: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 门,即广义的农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 义的制造业或工业 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 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经济分析方法,被诸多国 家广泛采用,许多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经济发展的条 件和结果缺点:社会再生产

9、过程被描述的过于简单和笼统, 还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其内容也过于庞杂4、三次产业分类法(1)创始人:费希尔(A.G.D.Fisher)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 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 A.G.D.Fisher)完成的。本世纪30年代初,费希尔研究 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 于是,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所有其他经济活动 ,统称为第三产业。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 数篇论文,不仅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 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1935年,费希尔在安全与 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从世界经济史

10、的角度对三次产业 分类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代表人物(2)继承者:克拉克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 他没有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和统 计学家克拉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一书中, 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方法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 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的规律,从而拓展了产业结构 理论的应用研究,使得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得到了 普及。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方法更多地是与克拉 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种产业的分类方法又称 为克拉克产业分类法。库兹涅茨在西方经济学界获得“

11、国民生产总 值之父”的美名,其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 家,他特别强调经验统计对经济学研究的意 义。1971年,他因在各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 势的结构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 贝尔经济学奖。他对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研 究成果,主要反映在现代经济增长:速率 、结构与扩展和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 出和生产结构等专著中。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 (1901-1985)(3)深入研究者:库兹涅茨库兹涅茨在继承了克拉克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 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两个方面, 对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库兹涅茨把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 门(A部门)、工业

12、部门(I部门)和服务业部门 (S部门)。他认为:“分三个主要部门:农业及 相关的渔业、林业和狩猎;工业采矿业、制 造业、建筑业、水力电力、运输业和通信;服务 业贸易、金融、不动产、动产、商业、仆佣 、专业人员及政府。每个主要部门所包括的行业 ,在考虑原材料、生产性营运、最终产品及其行 业间的区别特征方面各有不同,因此,同广义分 类一样,以上的狭义分类定有不同意见。”库兹涅茨关于三次产业的主要理论第一次产业(Primary lndustry): 农业(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狩猎业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lndustry):采矿业、制造业、 产业 建筑业、运输业、通信业以及煤气、

13、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第三次产业(Tertiary lndustry) :商业、金融业、保险业、生活服务业、旅游业、公务业(科学、教育、卫生、政府等公共行政事业)以及其他公益事业等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 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 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 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 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 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 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

14、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 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 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 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 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 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 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v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中国的三次产业 种植业 第一产业:农业 林业渔业 畜牧业第二产业 采掘业 工业 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的制造与供给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流通业(物流业) 饮食业

15、仓储业 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旅游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 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服务部门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 教育、文化、科学研究素质服务的各个行业部门 广播电视、卫生为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行业部门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q划分标准: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 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q内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所投入的生产要素 中劳动 占有突出比重(纺织,服务)。同样: 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汽车、机器制造 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北大方正,科技一条街 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体 的产业q优点:有利于将各个产业使用

16、的各种生产要素 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行比较、判断整个国家的经 济发展水平、研究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 的差异等q缺点:各种产业类型的划分范围不容易界定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v划分标准: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为标准 v内容:基础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 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瓶颈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的发展提儿已严重制 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 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 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迅速发展并对产业发展具有 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先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关系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先行发展而又能带动和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 v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