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感染和淋巴细胞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775528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感染和淋巴细胞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寄生虫感染和淋巴细胞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寄生虫感染和淋巴细胞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寄生虫感染和淋巴细胞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寄生虫感染和淋巴细胞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寄生虫感染和淋巴细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感染和淋巴细胞(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寄生虫感染与淋巴细胞 摘自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教研室网站特此感谢! 联科公司:8008571184 8008282330 1寄生虫感染与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具有特异免疫识别功能的细胞系。按其个体发生、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T 细胞和 B 细胞两个亚群,每个亚群又可分为不同的亚类。 T 细胞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组成, 其细胞膜分子在 T 细胞表面相当稳定,为抗原性不同的糖蛋白,可视为 T 细胞的表面标志。按 T 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不同,可将 T细胞分为二大类,即 T C R T 细胞和 T C R T 细胞。T C R T 细胞据其表型即其细胞表面特征性分子

2、的不同,又可分为两个亚类,即 C D 4+T 细胞和 C D 8+T 细胞。C D 4+T 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辅助性 T 细胞( TH) 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T 细胞( TD T H) 。应用 T h 细胞克隆培养技术并根据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T h 细胞又可分为 T h 1 和 T h 2 亚群。两者主要区别见表 1 2 1 。T h 1 细胞可合成 I L 2 ,I F N - , L T ,I L 3 ,T N F 和 G M C S F ,而 T h 2 能合成 T N F - ,I L 3 ,G M C S F ,I L 4 ,I L - 5 ,I L 6 ,I L - 1 0和 I

3、L 1 3 。T h 1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性炎症有关,而 T h 2 可辅助 B 细胞分化为抗体分泌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TD T H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当被变应原致敏的 TD T H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C D 8+T 细胞依功能可分为抑制性 T 细胞( T s ) 和杀伤性 T 细胞( T c ) 。 T c 细胞主要识别存在于靶细胞表面上的 M H C I 类分子与抗原结合的复合物,如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或癌细胞等,与抗病毒免疫、抗肿瘤免疫有关。T s细胞的功能是抑制免疫应答的活化期,通过其分泌的抑制因子介导的,其作用的靶细胞是抗原特异的

4、T h 和( 或) B 细胞。T s 细胞不仅对 B 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有抑制作用,而且对 T h 辅助作用、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 T c 介导的细胞毒作用都有负调节作用。 在末梢血中 T 细胞占 9 5 ,T 细胞占 1 一 1 0 。T 细胞为主要参与免疫应答的 T 细胞, 而对 T 细胞功能尚不十分了解, 可能是具有原始受体的第一线防御细胞,与抗感染有关。 B 细胞是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体内含有识别抗原特异性不同的抗体分子,其多样性即来自不同的 B 细胞克隆。外周血中,B 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1 0 % - 1 5 % 。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经过单核吞噬细胞的处理加工,递呈给 B

5、淋巴细胞,B 细胞表面具有膜免疫球蛋白的分子,为抗原识别受体,可识别可溶性蛋白质抗原分子的构象决定簇,导致 B 细胞的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合成和分泌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 在淋巴细胞中,除 T 和 B 淋巴细胞外,尚有一群没有 T 和 B 细胞表面标志的淋巴样细胞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寄生虫感染与淋巴细胞 摘自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教研室网站特此感谢! 联科公司:8008571184 8008282330 2即自然杀伤细胞( N K 细胞) 。N K 细胞来源于骨髓,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淋巴样组织。N K 细胞可表达低亲和性的 I g G F c 受体( C D l 6 ) , 当 I g G 与靶

6、细胞结合并与 N K 细胞的 C D l 6 结合即可引起N K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A D C C ) 。 N K 细胞是 A D C C的重要介导细胞。N K细胞尚有自然杀伤活性,其靶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某些自身组织细胞和寄生虫等。活化的 N K 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调节免疫及直接杀伤靶细胞的作用( 金伯泉,1 9 9 5 ) 。 1 2 . 2 寄生虫感染与 T C R T细胞 如前所述, T C R T 细胞包括 C D 4+和 C D 8+T 细胞,其中 C D 4+细胞的辅助 T 细胞因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而分

7、为 T h 1 和 T h 2 亚群。 这两类细胞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C D 8+细胞与 C D 4+细胞相协调;参与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 1 2 . 2 . 1 利什曼原虫感染与 C D 4+和 C D 8+T细胞 已知利什曼原虫的感染和发病是由 C D 4+细胞的 T h 1 和 T h 2 介导的。 T h 1 细胞可控制感染。而 T h 2 细胞的活化会使病情发展和播散。对大型利什曼原虫特异的 T h 1 细胞在 S C I D 小鼠重建,对攻击感染可控制病变的发展而趋于愈合;以特异 T h 2 细胞重建,再行攻击感染,则症状加重( S t a y l e s ,1

8、9 9 6 ) 。 在皮肤利什曼病,目前已证实 T h 1 型反应具有保护性,而 T h 2 型反应在控制感染的扩散方面无效。来自抗力小鼠的淋巴结细胞可产生高水平的 I F N - 和极微量的 I l 4 . 而在敏感的 B A L B C 小鼠,所产生细胞因子的类型恰恰相反( H e i n z e 等,1 9 8 9 ) 。一般来讲,B A L B C小鼠在感染利什曼原虫后, 首先产生 T h 2 型反应, 故而对感染十分敏感。 但有实验证实, B A L BC 小鼠对利什曼原虫的细胞免疫类型与感染的原虫数量有关,即 B A l B C 小鼠受到低剂量原虫攻击时,可产生具保护性的 T h

9、l 型反应( D o h e r t v 等,1 9 9 6 ) 。而且,B A L B C 鼠优先产生 T h 2反应的自然倾向,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得以纠正。即只要在感染的当时,马上予以I L 1 2 或抗 I L 4 抗体或抗 C D 4 抗体进行处理,即可影响裸 T 细胞向 T h l 细胞转化,从而实现 T h l型反应并修复感染导致的损害。已有动议在对鼠进行治疗以减轻其虫负荷时,将I L 1 2 或抗 I L 4 抗体用于治疗,帮助 T h 2 型反应向 T h l 型反应的转变( N a b o r s ,1 9 9 7 ) 。 在印度内脏利什曼病人血中,T h l 型 T 细胞相

10、关细胞因子 I F N - 的出现率为 5 3 ,而印度的健康对照为 9 0 ,美国健康对照为 1 0 0 。T h 2 型细胞因子 I L 4 和 I L - l 0 的出现率为 8 4 和 5 6 ,而印度健康对照为 1 0 和 2 0 ,美国健康对照为 1 2 和 0 。证明在人体,T h l 型及 T h 2 型反应与动物实验结果相吻合( S u n d a r ,1 9 9 7 ) 。 以巴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皮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的 A 2 P - 2 、 P - 4 、 P - 8 糖蛋白体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寄生虫感染与淋巴细胞 摘自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教研室网站特此感谢!

11、联科公司:8008571184 8008282330 3外诱导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进行 C D 4 和 C D 8类型分析,同时检测 I F N - 、I L 2 、I L 4 的诱生水平,结果显示,巴西利什曼原虫诱导的 T 细胞反应,在急性期以 C D 4+细胞占优势,细胞因子混合产生,而在治疗后,C D 4+和 C D 8+细胞比例相似,细胞因子以 T h 1 型为主,即主要是 I F N - 和 I L 2 ,很少 I L 4 。皮氏利什曼原虫的 P 4 、P 8无鞭毛体糖蛋白可诱导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液中产生 T h l型细胞因子,而且 C D 4+

12、和 C D 8+T 细胞比例相似。这一结果提示 P 4 、P 8 有望成为利什曼原虫可能的疫苗抗原( C o u t i n h o 等,1 9 9 6 ) 。 1 2 . 2 . 2 锥虫感染与 C D 4+和 C D 8+T细胞 在克氏锥虫感染的急性期伴有体液及细胞免疫的严重变化, 其特点是免疫系统的低反应性,这种免疫抑制有助于虫体在宿主体内的寄生。其机制可能有 T 细胞数量减少,I L 2 产生减少等,而克氏锥虫可抑制淋巴增生及 C D 3 、C D 4 、C D 8受体的表达。有实验证实,克氏锥虫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发生于淋巴增殖反应的诱导期,提示辅助细胞参与了免疫抑制过程。当有辅助细胞

13、存在时,克氏锥虫可引起显著的增殖抑制反应,且明显减弱 H L A D R 和 C D l l 6抗原的表面表达。使得辅助细胞失去抗原递呈活性,从而不能诱导 T细胞的正常增殖反应( M o t r a n 等,1 9 9 6 ) 。 曾有试验比较在刚果锥虫感染初期,锥虫耐受牛和敏感牛之淋巴结细胞( L N C ) 介导的免疫反应,以了解锥虫感染中是否存在不同的 T细胞活化形式。结果说明,两组动物 L N C对V S G ( 不同表面糖蛋白) 、 h s p 7 0 / B i p 以及 C o n A 的体外增殖反应无显著不同。但敏感牛对 C o n A的 I F N - 反应性分泌在感染后 3

14、 5 天升高。而两组动物同样出现了 C D 2+、C D 4+T 细胞减少及B 细胞、C D 8+T 细胞和 T 细胞比例增高的现象( L u t j e 等,1 9 9 6 ) 。 在研究锥虫感染免疫抑制机制的同时,克氏锥虫的保护性免疫也在研究中。已有实验说明,以克氏锥虫副鞭毛杆蛋白( P A R ) 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显著的抗攻击感染能力,这种保护性免疫与抗体滴度及同型抗体间无关; 以 P A R 刺激鼠脾 T 细胞并检测其细胞因子, 结果说明,保护性免疫组小鼠之 T 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 I F N 和 I L 2 ,提示以 P A R 免疫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与 T h l 型反应有关(M

15、i l l e r 等,1 9 9 6 ) 。 以抗 C D 4+、 抗 C D 8单克隆抗体腹膜内注射于克氏锥虫感染鼠,分别阻断不同 T 细胞亚群的活性。结果显示,抗 C D 4 单抗处理鼠心脏内原虫负荷显著增加,抗 C D 8 单抗处理鼠心脏内原虫数量无显著增加,但肝脏内虫荷加重,而同时以抗 C D 4 C D 8 单抗去除这两类 T 细胞,与去除 C D 4 细胞的结果相似,心脏内虫受荷增加且肝脏内虫负荷亦高度增加。提示 T 细胞亚群抗锥虫活性在不同组织有所不同( R u s s o 等,1 9 9 6 ) 。 联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寄生虫感染与淋巴细胞 摘自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教研室网站特此感谢! 联科公司:8008571184 8008282330 41 2 . 2 . 3 疟原虫感染与 C D 4+和 C D 8+T细胞 目前也已有许多证据表明了C D 4+T h 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疟疾免疫中的作用。通过给小鼠注射抗 C D 4 单抗清除小鼠体内的 C D 4+细胞,结果表明,感染早期( 7 天和 1 2 天)去除 C D 4+细胞的小鼠不能清除疟原虫,而后期去除 C D 4+细胞的小鼠,仍能清除原虫,提示C D 4+T 细胞可能在感染早期发挥免疫作用( L a n g h o r n e l 等,1 9 9 0 ) 。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