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劳动统计专业年报培训社会科

jiups****uk1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78.50KB
约48页
文档ID:45771755
劳动统计专业年报培训社会科_第1页
1/48

劳动统计专业 年报培训社会科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培训内容一、填报范围二、年报(劳动情况表I104表)三、季报(劳动情况表I204表)四、基层表报送要求五、基层单位填报时应注意的问题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填报范围1.劳动统计范畴朝阳区内乡及乡以上全部 独立核算法人单位,不含乡办 集体和私营企业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2.统计原则:按法人填报,法人单 位应独立填报本单位的劳动情况( I104表)n包括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n本单位在外地的非法人单位(国家 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总说明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3.要求 “ 一个法人单位负责两个(或多个 )法人单位人数和工资统计问题? ”法人单位要独立计算本法人 单位的人数和报酬,分别填报 104表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筹建、停业、关闭单位统计问题 ”¨ ¨筹建单位的人员和报酬按照法人填报原则筹建单位的人员和报酬按照法人填报原则 上报本单位人数和报酬;上报本单位人数和报酬;¨ ¨当年停业单位如果单位没有解散,应填报当年停业单位如果单位没有解散,应填报 104104表因为人员与单位没有解除劳动合同表因为人员与单位没有解除劳动合同 ,要填报人数,可能全年或部分月份没有,要填报人数,可能全年或部分月份没有 发放工资,按当年实际情况填报;发放工资,按当年实际情况填报;¨ ¨当年关闭和当年破产的单位有留守人员的当年关闭和当年破产的单位有留守人员的 应填报人数和劳动报酬。

应填报人数和劳动报酬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报空白表的原则”1.一个法人实体有多个法人执照 的单位,可以实行“报一张104 表,其他报空白表”; 2.社团法人无专职人员,没有经 营活动的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报空白表的具体要求:1.表头填写报空表单位组织机构代 码、单位详细名称(不能简写);2.表底填写报送数据的法人单位( 即工资发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详细名称(不能简写)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 年报(劳动情况表I104)1.报表结构2.指标解释3.审核及报送要求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1、报表结构(I104表)共分六部分 指标代码 (1)年末人数 (01-17) (2)平均人数 (18-24) (3)新增和调入的从业人员 (25-32) (4)减少和调出的从业人员 (33-41)(5)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 (42-48) (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49)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2. 指标解释(I104表) (一)人数指标 年末人数:为2006年12月31日单位人数 ,即第四季度季末人数 注意: 不包括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 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参军人员无论原单位是否仍发生活费或补 贴都不再统计在期末人数中 不包括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人数指标 1.在岗职工计算原则“谁直接发工资谁统计”n谁负担工资谁统计n谁发基本工资谁统计n职工档案所在单位优先统计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人数指标 1.在岗职工(按用工期限分)长期职工:用工期限及签订合同 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临时职工:使用期限不超过一年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人数指标 1.在岗职工户口在外省市的人员要点:非北京市户口户口在农村的人员其中:户口在本市农村的人员要点:农村户籍关系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人数指标 1.在岗职工专业技术人员要点: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 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 技术人员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人数指标 2.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 要点:已在单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包括留用的本单位的离退休 人员和聘用的外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3.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 要点:不包括临时访问、讲学和因从 事某一课题(或任务)进行短期( 半年以内)研究或工作的人员统人员必须有工资,否则不统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人数指标 4.其他从业人员重点本单位直接发放劳动报酬;与本单位没有档案关系。

两点都要具备(档案在人才的例 外)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一)人数指标 5.不在岗职工 其中:离岗休养职工长期病、休假人员要点:不在岗位工作;与单位有人事劳动关系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收入所得 在岗位 状况 人事档案 关系情况 社会保 险(企 业)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资总额在本单单位、 人才有聘用、留用离 退休人员 劳动报劳动报 酬在无要求无外方及港澳台 方人员 劳动报劳动报 酬在无要求无其他从业人员 劳动报劳动报 酬在非本单单位 无不在岗职工有(无) 生活费费不在本单单位有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平均人数指标1.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天数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平均人数指标1.月平均人数计算时应注意:①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 的人数计算②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 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 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 和,除以报告期日历天数求得二)平均人数指标2.季平均人数=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二)平均人数指标 3.年平均人数=报告年内12个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 报告年内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 4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三)新增和调入的从业人员 1.从农村招收的人员 2.从城镇招收的人员 3.录用的退伍军人 4.录用的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 5.由本市外单位调入 6.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入 7.其他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在岗职工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 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四)减少和调出的从业人员 1.离休、退休、退职 2.开除、除名、辞退 3.终止、解除合同 4.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 5.死亡 6.调到本市外单位 7.调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 8.其他劳动统计年报培训在岗职工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 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五)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 1.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n指标解释n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n计算原则n与工资相关概念的异同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五)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n指标解释(见15页)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五)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n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见17页)I劳动统计年报培训(五)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计算原则n不管来源只管去向n谁发工资谁统计n是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n是税前工资n由单位直接支付n何时发何时统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五)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与工资相关概念的异同n与工资计划的关系 n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n与财务报表的关系n与部门报表的关系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五)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指标3.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劳动报酬要点:不包括离、退休费 4.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要点:应折成人民币统计;有报酬必 须有平均人数或年末人数 5.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6.不在岗职工生活费 7.离岗休养职工生活费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本表代码43)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本表代码 19) 审核要点:为年平均工资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104表劳动指标来源:工资发放单和财务明细帐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3、年报审核及报送要求(1)程序审核要求n强制审核关系n核实审核关系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3、年报审核及报送要求 (2)人工审核要求年末人数n时点指标,指报告期末的实有人数,人 数不能累计。

n漏报人员,如单位使用的临时人员、季 节用工、农民工n漏报指标,如长期职工、女性、专业技 术人员等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3、年报审核及报送要求 (2)人工审核要求平均人数n一般情况,各类人员年末人数与年平均人数同时存在n新成立单位的年平均人数应将成立各月平均人数相加除以12计算得出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3、年报审核及报送要求 (2)人工审核要求新增和减少的从业人员n是时期指标反映的是人员流动的频率;n是按人次统计 n与期末人数、平均人数结合审核n对照台帐审核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3、年报审核及报送要求 (2)人工审核要求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n与应付工资科目对照检查;n与期末人数、平均人数结合审核;n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n对照台帐审核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3、年报审核及报送要求 (3)报送要求 1.电子邮件上报包含101表及I104表 数据的Cab包; 2.年报审核逻辑检验单及说明(电子 版); 3.I104原始表 上报时间:2007年2月2日前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三、季报(劳动情况表(I204表)) (一)重点指标解释 年初至本季累计平均人数=年初至本季各月平均人数之和年初至本季累计月份 例如:二季度 1季度本季实际平均人数+2季度本季实际平均人数2 或:1月平均人数+…+6月平均人数6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三、季报(劳动情况表(I204表))(二)本表审核关系(三)表间审核关系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三、季报(劳动情况表(I204表))(四)报送要求 1.电子邮件上报包含I204数据的Cab包 ; 2.季报审核逻辑检验单及说明(电子版 )。

网报开通时间:每季最后一个月的18 日上报时间:季后3日17:00前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四、基层表报送要求 1.劳动情况表的指标符合填报规定 2.计量单位按要求填报 3.网上报送时必须在表底对核实性情 况做文字说明 4.劳动报酬指标应以本单位财务账目 为依据填报 5.表内指标为0,不补0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四、基层表报送要求 6.劳动情况表要有填报人员签名, 领导审核签章并加盖公章※ 基层单位报表除网上报送数据外,报表 须报送到经营地所在的区县(街道、镇、乡 )统计部门※ 基层单位年报表规定的报送时间为1月5 日以后,1月底以前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五、基层单位填报时应注意的问题1.只报“应付工资”科目上发的钱,漏报其他科目中的内容;2.只报“人事部门”掌握发的钱,漏报其他部门发的钱;3.只报以前指标规定要报的钱,漏报近期新补充应统计的钱;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五、基层单位填报时应注意的问题4.只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发放的钱,漏报自行发放的钱;5.只报实发工资,漏报各项代扣款及个税;6.只报《工资手册》上的计划数,漏报计划以外的款项;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五、基层单位填报时应注意的问题7.只报编制内正式职工工资,漏报临时工的工资;8.只报当年工资数,未按实际发放时间填报其他工资。

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欢迎提出宝贵意见谢 谢!劳动统计年报培训I。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