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771206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马翠云, 朱应春 ? 胸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 实用新医学,2002,4 ( 4):356 -357?7? 韩月红, 于志红, 张玉萍, 等 ?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 ( 8):472 -474?(本文编辑: 戚兆力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王庆华 ? 刘化侠 ? 许红梅 ? 杨新芳? 周希环? ? ?摘? 要? 综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策略。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不适, 基本特征为休息后不能缓解, 理化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要避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痛苦, 最重要的还是预防, 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和精神负担过

2、重, 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此病的危害, 防患于未然,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树立健康社会信念。? ?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 诊断; ? 预防作者单位:271000山东省 泰安市,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王庆华, 刘化侠, 许红梅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杨新芳, 周希环 )?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不适, 可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低热、肌肉关节疼痛和多种神经精神症状, 基本特征为休息后不能缓解,理化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美国 1987年首次给该症命名为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 CFS, 慢性疲劳综

3、合征。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1?。主要诊断标准:( 1) 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 持续在 6个月以上;( 2) 根据病史、体征或实验室 检查结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症状标准:( 1) 体力或心理负担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2) 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 3) 失眠症状普遍存在,或有多梦、早醒;( 4) 头胀、头昏或头痛;( 5) 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 6) 食欲不振;( 7) 肩背部不适, 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 8) 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 恐惧;( 9) 兴趣减退或丧失;( 10) 性功能减退;( 1

4、1) 低热;( 12) 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具有 2项主要标准或累计 8项以上单纯症状标准, 即可确诊为 CFS?2?。慢性疲劳综合征分为几个侧重点: 主要为身体疲劳、精神心理疲劳、大脑神经疲劳、呼吸系统疲劳、消化系统疲劳、心脑血管系统疲劳等。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按照这种标 准, 美国至少有 400万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已严重影响了这些人。因为长期身体负担过重,或用脑过度以至身体极端疲劳,过度衰竭而引发的死亡,1987 1989年间, 在日本仅有报道的患者 就已达到 1 800例?3?。人类社会进入 21世纪以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承受着

5、越来越沉重的压力。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充斥人生各阶段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但是,人类的生理功能并没有因此而有了相应的进 化。如此超负荷运转,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长期工作劳累过度, 精神紧张、休息不当和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疲劳,不能及时缓解,于是积劳成疾。本病多发于 20 50岁, 与长期过度劳累 包括脑力和体力疲劳、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关系密切?4?。1? 发病原因 病因仍不明。有各种学说,日本帝冢山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医学家发现, 色氨酸是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色氨酸过多被摄取到脑内

6、后,就会抑制全身的行动,使动物陷于昏睡般的疲劳状 态。因此应阻止色氨酸进入脑内。但他们也发现,过早地限制色氨酸的摄取量会影响发育。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莱恩小组在 ?神经学、神经外科和精神病杂志 ? 报告,提出了病因新说?5?,认为是患者肌肉遭病毒感染而引起。他们对 48名慢性疲劳 综合征患者和 29名肌肉功能正常者的肌肉活组织?369?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年 7月第 24卷第 7期? Nurs F M ed Sc,i Seven 2005, Vo l ?24?No?7切片中的肠病毒的核糖核酸( RNA ) 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48名患者中有 10名切片肠病毒 RNA呈阳性, 而其他 2

7、9名对照组的则呈阴性。这种肠病毒 RNA与柯萨奇 B病毒的形式非常接近。此外 患者还进行了运动测试, 其中 28名患者对运动出现异常的乳酸分泌反应,10名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患者中就有 9名出现这种异常反应,这反映了肌肉能量的新陈代谢被破坏。因此研究小组认为他们发 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新病因, 与肌肉功能相关的疲劳源于外部因素,也就是病毒的感染?6?。2? 疲劳的分类及发病机制按照发生部位的不同, 疲劳可分为体疲劳、脑疲劳和混合性疲劳。体疲劳是指人体在持续长时间、大强度的体力活动时,肌肉(骨骼肌 ) 群持 久或过度收缩而产生的疲劳;脑疲劳是指用脑过度而产生的疲劳;混合性疲劳又称综合性疲劳,是指体、

8、脑两种疲劳同时存在。 疲劳是机体内许多生理 生化变化的综合反应, 是全身性的。2?1? 大量的能量被消耗,同时产生 ?疲劳毒素?、由于能量的不足, 细胞活力下降, 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减退; 疲劳毒素在体内聚集,体内环境恶化, 细 胞发生中毒, 兴奋性衰减, 甚至诱发凋亡或被动死亡;?疲劳毒素? 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全身性疲劳反应。机体的任何活动都要消耗能量,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 细胞的线粒体中和氧结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些能量被储存在 ATP 中,供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 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氧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9、通过呼吸或泌尿系统, 及时排出体外。当机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活动时, 相应的功能器官就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这种活动。这时线粒体中生 成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氧供应相对不足, 营养物质不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而是生成大量的乳酸、氨、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而且由于疲劳机体清除能力降低, 这些物质还会在组织中堆积过多, 会使组织细胞中毒, 出现肌肉酸痛或头晕、头痛等体、脑疲劳症状,进入体液, 运行全身, 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全身性 疲劳反应。因此,这些物质被统称为 ? 疲劳毒素 ?。医学上最早仅把导致肌肉酸痛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称为 ? 疲劳毒素 ?。随着医学对疲劳的认识逐

10、 渐深入, 发现疲劳机体中聚集了各种不同的代谢废物,其中很多代谢废物对身体有着严重的损害作 用,统称为 ? 疲劳毒素 ?,包括乳酸、氨、氧自由基、过氧化脂质、脂褐素等。从细胞分子水平揭示?疲劳毒素 ? 的危害?6?。人体是由约 60亿个细胞组成, 细胞的功能状态决定了机体的功能状态。人体的疾病、衰老及死亡都是从细胞开始的。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生活在体液的包围之中,当机体内?疲劳毒素 ? 产生过多,?疲劳毒素 ? 首先在疲劳 组织细胞中堆积,给疲劳组织中的细胞造成损害,进入体液后,造成体内环境的 ?污染 ?,使全身的细胞都受到损害。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由于 ?疲劳毒素 ? 和缺氧使疲劳状态下的

11、机体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变大变圆、基质变淡、嵴变短、嵴内腔扩张,线粒体生理功能衰退?7?。疲劳状态下的机体细胞的膜电位降低, 兴奋性衰减,活力下降。 疲劳状态下的机体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导致离子顺浓度梯度透过细胞膜, 以致 Na+内流使胞内Na+增加;K+外流使胞内 K+减少。而此时 ATP能 量缺乏,膜泵运转失灵,胞内高 Na+、低 K+现象更严重,从而使细胞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降低乃至消失。 ?疲劳毒素? 能诱发细胞凋亡。 ?疲劳毒素 ?中有些成分可以使线粒体膜渗透性转换孔开启,线 粒体内凋亡相关物质释放, 激活 Caspase酶系,这是细胞凋亡的最重要的途径。心脑肝等多种组织细胞的凋亡

12、, 是很多慢性疾病的病理基础。 ?疲劳毒素? 中的氧自由基激活磷脂酶及脂质过氧化反应, 导致膜磷脂降解,细胞骨架构型的改变?8?。2?2?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 ? 疲劳毒素 ? 对体内环境的污染导致细胞中毒,而产生的许多不良后 果?9?。 ( 1) ?疲劳毒素 ? 对脑组织的损害:?疲劳毒素 ? 在大脑内堆积,能导致脑神经细胞中毒,少量的氨即可致脑神经细胞死亡。 ?疲劳毒素? 对脑神经细胞的损害,轻则出现犯困、头昏、头痛、 记忆力下降;长期慢性毒害, 可诱发脑神经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元丢失,是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基础。( 2)?疲劳毒素? 对心 血管系统的损害。 ?疲劳毒素

13、? 对心肌细胞有毒害作用, 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 心电图可见各种心律不齐,以及 ST 段改变等。进入血液中的?疲劳毒素 ? 会损害血管上皮细胞。血管上皮细胞 受损, 使血小板和胆固醇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心、脑血管意外可以致命。 ( 3) ?疲劳毒素 ? 对免疫系统 的损害,?疲劳毒素 ? 进入体液,运行全身,在脾?370?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年 7月第 24卷第 7期? Nurs F M ed Sc,i Seven 2005, Vo l ?24?No?7脏、淋巴组织中过度堆积,将导致 T 细胞功能下 降, 白细胞介素、 ? -干扰素等免疫因

14、子生成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数目和活性都有所下降。免疫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减少和活性的降低, 削弱了机体 对癌症的防御能力。 ( 4) ? 疲劳毒素 ? 对泌尿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 ? 能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医学上观察到疲劳者的尿液容易起泡沫, 且泡沫停留的时间也长。这是因为?疲劳毒素 ? 损害了肾小 管上皮细胞; 小分子蛋白渗透到尿中。过度的疲劳还会出现茶色尿、血尿,是因为肾小管受损,红细胞渗透到尿液中。 ( 5)? 疲劳毒素 ? 对肝脏的损 害,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很多 ? 疲劳毒素 ? 都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代谢,因此 ? 疲劳毒素 ? 在肝脏中的浓度是很高的,对肝脏的损害是最大的

15、。长期高浓度的?疲劳毒素 ? 可诱发肝细 胞凋亡或被动死亡。肝功能的损害可以导致很多疾病。 ( 6) ? 疲劳毒素 ? 对肌肉组织的损害,? 疲劳毒素? 在肌肉组织中堆积,毒害肌细胞,出现肌 肉酸痛、肿胀、疲乏无力等症状。 ( 7)?疲劳毒素 ? 对皮肤的损害,?疲劳毒素? 在皮肤中堆积,皮肤细胞中毒,特别是细胞膜被 ? 疲劳毒素 ? 损伤时,会产生脂褐素和腊样质, 可以使皮肤变黑和 粗糙,长出老年斑。疲劳时,大量的 ATP能量被消耗,机体的能量供应不足,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维持,工作效率降低, 反应迟钝。特别是心肌供能不足,心肌收缩力变小,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液 瘀积在血管中,发生循环障碍,机

16、体清除?疲劳毒素? 的能力下降,进入一个疲劳的恶性循环,对健康危害极大。疲劳不仅损害机体的健康,导致 疾病,而且能使机体早衰, 缩短人的正常寿命。大量的 ?疲劳毒素堆积在机体内,会给组织细胞造成毒害作用, 引起细胞活力下降, 甚至凋亡或被动死亡。如科学家 Har m an发现 ?疲劳毒素? 中的氧 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 当人体处在疲劳状态时, 循环系统的功能也随之减退。由于心肌细胞能量的减 少和 ?疲劳毒素? 对心肌细胞的毒害,心肌收缩力变小, 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 血液瘀积在血管之中, 发生微循环障碍; 血管的自我清洁功能下降,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的 ?疲劳毒素 ? 增多,?疲 劳毒素 ? 对血管上皮细胞产生损害,使疲劳人群的血管内壁更容易沉积上胆固醇、甘油三酯,动脉血管就会硬化,管腔变窄,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 病。当肌细胞疲劳后, 生理功能下降时, 收缩力下降,并出现肌肉酸痛,腿脚沉重等症状, 使体力工 作效率降低。疲劳对精神状态也有很多负面影响,出现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烦躁、自信心丧失,这种精神状态会使人对工作丧失兴趣?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