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76366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 雷凤玲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数的运算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把单位统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以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为基础的,作为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法则,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要先通分。在引导学生掌握算法和理解算理时,运用了“问题情景探究方法沟通比较建立模型”的结构模型。即: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扇形统计图设计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第二步通过探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明确通分的算理。第三步通过二次自主探究、一次尝试练习的体验,逐步建立异分母分数

2、加减法计算法则的模型。2、关注学生的基本事实,着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新知的解决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关法计算法则的理解。以实现学习就是对话的基本理念。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知识进行互补,学生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减,只有先通分划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上述过程中,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且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

3、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3、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个人从说的过程中来掌握知识。整节课中,分三个点让学生来说,首先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这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接着在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后,让学生比较说说异分母分数和同分母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总结出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通过这三次说的过程,学生基本上对异分母分数计算方法和为什么要通分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这样使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并且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好的发展。以下几点是我总结出的应该在以后教学中改进的地方: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面:就拿本节课说,我设

4、计本节课是围绕教学重难点来展开的,在复习引入部分,以通分和找分数单位来引入,事实上应该以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来引入,因为这样有几个好处,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仅可以复习通分和分数单位这两个必要知识的铺垫,还可以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研究把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另外,在图形结合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不过,在这个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 131 页“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本节

5、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通分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应用上有很大的普遍性。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好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抓住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再进行计算,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必须要先进行通分,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学生对于这一要求是较为容易忽略和产生错误的。3、本课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掌握异

6、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3)能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4、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关键: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教学难点:紧扣法则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关键:弄清通分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的重要性。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结合我校构建“自主、互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理论基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是人际合

7、作互动、人境和谐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联系计算教学的特点,本课教法、学法如下: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对有关疑问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老师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较好的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2、设计由浅入深的练习,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训练中联系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比较、辨别分析等环节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三、说教学程序本课安排五个主要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学习探索巩固应用组织评价布置作业。(一)复习导入: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最近连接点,为学

8、习新知作适当的铺垫,并设疑引入新知,学生为学习新知做好思想准备。1、口算:4 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式,并回顾:同分母分数为什么能够直接相加减?2、通分:三组分数,并说说通分的目的,为下面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分的环节打好基础。3、设疑:当学生完成 2 个复习题后,老师提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直接把分子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是否也是直接相加减呢?4、出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目标:1.理解、掌握 2.会计算(二)学习探索: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关键环节,安排以下三个层次:1、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板书例 1: + 提出 2 个问题

9、:(1)与所学过的算式有什么明显不同?(2)怎样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进行实验操作一:+ = 取出 取出 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 和 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老师提 2 个问题:(1)能否直接、明显地知道合并后是几分之几吗?(2)为什么不能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呢?操作后,学生明确:两个分数单位不同地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如果它们分母相同,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老师再追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通过联系旧知识,找关系,找差异,进而明确可以用学过的通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随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试算:(1) 用什么方法把 和 化成同分母分数?(2) 公分母是几?(3) 通分

10、后分别是几?相加后是几?老师巡视,参与大家的讨论,并作适当指导。让个别小组汇报结果,师板出计算过程,规范解题格式。进行实验操作二 ,进一步证明解题的方向与思路是正确的。+ = 取出通分后的 取出通分后的 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 和 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老师提出 2 个问题:(1)能否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吗?(2)为什么能?使学生明确:通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围绕例 1,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2、同位讨论,自学例 2师板例 2: - 提出 2 个问题:( 1)分母不同,能否直接相减?(2)

11、怎样化成同分母分数?公分母是几? 学生的通分知识已经能较好地掌握,并且在例 1 地学习基础上已初步了解了方法,便有一定能力和欲望去尝试自己类推解答例 2。当学生顺利回答 2 个问题后,老师提出:这道题目,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同位讨论说说计算方法,填在书 P131 上,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答案。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学生围绕例 2 进行讨论,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3、归纳,总结法则让学生先围绕例 1、例 2 自己归纳,提问补充,最后总结出 P132 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划书,读书,加深记忆和理解,并作 1 分钟的自我整

12、理,质疑。 在学习例 1 和例 2 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自我归纳法则是能否已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评定标准。(三)巩固应用:计算教学最后必须体现在“会计算”的环节上。本环节设计四类练习,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法则的认识,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与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1、 填空:(1) + (2) (3) (4) 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和应用。2、课本 P132“做一做” 这部分是让学生围绕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3、错题纠正:(1) (2) (3) 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考验学生的观察、比较与分析能力。(四)组织评价:1、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否掌握?法则是什么?老师再强调计算结果的要求。2、小组评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哪个同学有进步?3、目标检测:P133.1121统计全对率,反馈学习效果。4、自由练习:比准比快 选自目标 P103.掌握 1.(五)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略)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