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公务员时政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760077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公务员时政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公务员时政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公务员时政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公务员时政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公务员时政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公务员时政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公务员时政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理论热点面对面: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 走好统筹路下好一盘棋 喀什,中国西部边陲的一个城市,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10 年 5 月,中央批准在喀什设立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如今,这座千年古城打破了沉寂,吸引着众多投资者蜂拥而至,带来无限商机和活力,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喀什的发展变化, 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个缩影。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突出,广大群众仍然十分关注。努力破解这一难题,走好统筹城乡、区

2、域协调发展这盘棋,是让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民都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迫切需要。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 1956 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弥平发展“鸿沟”非一日之功 2011 年开春,我们看到这样一组令人鼓舞的数据。过去的一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0.9%,增速超过城镇居民;黑龙江、内蒙古和陕西三省区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在全国“万亿俱乐部”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全部 17 席中的 9 席。这些变化,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 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

3、、东部率先发展随着一个个重大战略的付诸实施,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正在形成。中央连续8 年下发涉农“一号文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政策传真 新世纪以来 8 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 2004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

4、08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让人担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光溢彩的都市与偏僻落后的乡村同在, 东部沿海的率先发展与西部一些地区的相对滞后并存。 从城乡差距看,2010 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仍高达 3.231;从区域差距看,2010 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

5、%, 西部省区市中人均GDP最低与东部省区市中最高相差10倍多。为什么连出“重拳”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发展存量差距大。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发展差距的基数很大,并非短时间能够“消化” 。虽然近年来部分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农民收入增长也很快,但增长的绝对量仍然赶不上东部地区和城市,发展绝对差距仍然在拉大。 客观条件制约多。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状况、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另外,中西部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需要长期的努力。 体制政策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发展差

6、距。 特别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定价体制、 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等,虽然在不断改革,但至今没有完全打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资本、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成为制约中西部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好,任其延续,会阻碍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会成为社会动荡的诱发因素。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速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避免使今天的“洼地”变成明天的“陷阱” 。 权威声音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杜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7、 :虽然我国区域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但随着西部大开发、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及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有所改善,奠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推动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0 多年前,改革的巨轮首先从农村破冰,奏响了新时期的时代强音。但直到今天,城乡之间仍然好似隔着一道“藩篱” ,二元格局依然存在。只有推倒这道“藩篱” ,改变这种格局,让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才能建成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有条件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工业化、城

8、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规划“一张图” 。发展要协调,规划须先行。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发展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而忽略了农村规划,或者城市一张图、农村一张图,人为割裂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在城乡大视野中进行谋划,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 互相促进。 建设“双驱动” 。当前,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持续提

9、高,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必须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既推进城镇建设,也把农村建设好。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 政策更惠农。 “好风凭借力,惠农正当时。 ”要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送出更多 “大礼包” 。 中央明确提出, 2011 年财政支农的总量、 增量、 增幅、 比重均有提高。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将达到 9884.5 亿元,比

10、2010 年增加 1304.8 亿元。对农民的生产补贴继续增加,粮食最低收购价要大幅提升。乘着强农惠农政策的东风,农业、农村将进一步插上腾飞的翅膀。 改革要联动。发展活力源自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应深化农地经营、集体林权、农村金融、农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挖掘农业自身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同时,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 深度解读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六项任务”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3.完善农业支持

11、保护制度。 4.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5.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6.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多措促协调奏响区域发展“大合唱”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沿着 6000 多公里的浩浩长江一路走来,从“中华水塔”三江源到黄浦江畔的上海外滩, 从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到高楼林立的国际都市, 自西向东目之所及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虽然同饮一江水,同在一个中国,但不同地区发展的差距、生活的迥异,令人慨叹。 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据统计,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不足全国的 1/4。促进不同地区协调发展,应立足长远、合理

12、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落实总体战略,用好“指挥棒”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 东部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 促进东中西各区域良性发展。 把西部大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

13、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多声部” 。2010 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把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明确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保护内容不同,发展首要任务不同,国家支持重点不同。各地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加强

14、区域合作,弹好“协奏曲” 。组团有优势,抱团好发展。多年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增长极显示了“112”的奇妙效应。目前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成渝经济区一批新的区域增长极正在加快形成。必须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形成多种多样的跨行政区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取长补短、优势共享,努力推动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深度解读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分类 1.优化开发区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2.重点开发区域: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

15、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 3.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东北平原等 7 个农产品主产区以及 7 区中以水稻、小麦等农产品生产为主的 23 个产业带。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等 25 个地区,总面积约 386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 40.2%。 4.禁止开发区域: 包括三江源、 青海湖在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共 1443 处, 总面积约 120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 12.5%。今后新设立的上述区域自动进入国家禁止开

16、发区域名录。 此外,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一方面,继续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以及第一轮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工作,建立稳定的帮扶关系和援助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另一方面, 继续实施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2011 年,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 ,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策传真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六项重点工作 2010 年 7 月 5 日至 6 日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六项重点工作。 1.坚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2.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3.坚持为民谋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4.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坚持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大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