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心理因素及其生存质量相互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738318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心理因素及其生存质量相互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心理因素及其生存质量相互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心理因素及其生存质量相互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心理因素及其生存质量相互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心理因素及其生存质量相互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心理因素及其生存质量相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心理因素及其生存质量相互(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r7 6 7 1 7 2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心理因素及其生存质量相互关系初探专业名称:中西医结合临床申请人姓名:胡建国指导老师:莫穗林副教授答辩委员会委员主席( 签名) 毖中山大学广州2 0 0 5 年5 月出现单一证的比例小,为3.88%与2.22%.临床大多表现 为兼夹证,以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证最多,达56.79%,其次为湿热蕴阻+气滞血疼+肾阳不足证,为14.59%,两类证占所有证型70%以上;单一湿热蕴阻证多出现在病 程小于6个月的患者中,病程大于6个月以上患者则出现极少;随病程延长,出现肾虚兼证比例增多.在年龄结构分布中,30岁以下出现肾虚兼证少,30岁以

2、上者出 现肾虚兼证多.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病机为湿热抉瘀,湿热挟瘀证是其临床曩常见中医证型.2.学位论文 谢圣扬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局部免疫因子相关性研究 2007本研究分为两部分: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其中,文献综述内容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研究进展”;临床研究内容为“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局部 免疫因子相关性研究”。在“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研究进展”中,从前列腺炎综合征的分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西医病因学研究、中医病因学研究、诊断进展、治疗进展、研 究趋势等方面,对近年国内外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局部免疫因子相关性研究”部分,选择符合慢性前列腺炎

3、(CP)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型和湿热下注型的患者 ,并以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试每个研究对象前列腺液中TNF-和IL-8的含量,通过检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正常人及CP患者TNF-和IL-8的含量特点及 其与CP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滞血瘀型和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8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气滞血瘀型和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均有局部免疫反应增强。正常对照组、湿热下注组与气滞血瘀组前列 腺液中TNF-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TNF-含量与慢性前列腺炎及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3.期刊论文 刘步平.LIU

4、Bu-ping 广州市高校男生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9)目的:了解广州市高校男生慢性前列腺炎(CP)中医证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4所高校男生1 682例,统计561例CP男生的中医证型分布频 率,并比较CP男生不同年龄、专业、居住区、生源地、经济状况、与同学关系、学业成绩中医证型的发生率. 结果:单一证型占32.98%,湿热证、血瘀证、肝 肾阴虚证、肾阳虚损证的发生率分别为63.28%、47.59%、39.39%和33.69%.1618岁组、1921岁组、22岁组之间血瘀型和肝肾阴虚型的发生率有显著差 异(P0.01),医学专

5、业组血瘀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组(P0.05),南方组湿热型、肝肾阴虚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北方组(P0.05或P0.01),乡镇 组、县城组、市区组之间湿热型及肝肾阴虚型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经济情况较差组、一般组、较好组之间湿热型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P0.05),同学关系较差组、一般组、较好组之间肝肾阴虚型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广州市高校 CP男生的中医证型多见由基本证型组成的复合证,湿热型、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损型4个主证的发生率与专业、年龄、居住区、生源地、经济状况和 同学关系融洽度有关.4.学位论文

6、 丁世霖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06目的:1、通过研究慢性前列腺炎(CP)不同中医证型与精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找出慢性前列腺炎和与其有关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质量降低的相关性规律,从 而在理论上深化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在临床上为与慢性前列腺炎有关的精子质量降低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拓宽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思 路。2、通过揭示与慢性前列腺炎有关的精子质量降低的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流行病学规律,改变和发展以往治疗男性不育一味以补肾填精为主导思想的与现 实情况有所不符的治疗局面,进而为今后更好地研究开发与CP有关的精子质量低下所致男性不育症的中药新药提供可靠的中医证候学

7、依据;为发展治疗男性 不育症的中成药工业,提供可靠的、最新的信息。方法:随机抽取前来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或无不育症)500例,对他们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精液分析,并对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有关统计学分析 ,找出不同证型的前列腺炎与精子质量各项指标的影响关系。结果:1、5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湿热蕴结型最多,共270例,占54;气滞血瘀型次之,共156例,占31.2;阴虚火旺型有63例,占12.6;肾阳虚损 型最少,共11例,占2.2。2、各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质量均低于正常标准,但就精液分析中各项指标而言,不同证型的前列腺炎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各型慢性前列腺 炎患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

8、精液PH值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异;精子活率与各型慢性前列腺炎均有关,而肾阳虚损型更为明显,但因例数较少,仅提出作为讨 论、参考;精子活动力与各型慢性前列腺炎均有关,而与气滞血瘀型和肾阳虚损型相关更为明显;精液液化时间与气滞血瘀型和肾阳虚损型有关;精子畸形 率与湿热蕴结型、阴虚火旺型、肾阳虚损型有关。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与气滞血瘀型有关。5.期刊论文 张亚大.张犁.卢子杰.张平.顾晓箭.杨晨迪.ZHANG Ya-da.ZHANG Li.LU Zi-jie.ZHANG Ping.GU Xiao-jian.YANG Cheng-di 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分析 -南京中

9、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慢性前列腺炎(CP)辨证分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方法 手术后经病理报告证实的92例5191岁BPH伴CP患者,根据 术前分为肺热失宣、湿热下注、中气下陷、肾阴亏虚、肾阳虚损和气滞血瘀6种证型,并对患者的证型与前列腺质量、膀胱残余尿量 、尿流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组织形态学等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PH伴CP的证型分布依次以湿热下注证、肾虚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肾虚证、气 滞血瘀证与客观检验指标明显相关,肾虚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前列腺质量较大,尿流率较低,PSA较高.湿热证与临床客观指标间尚未发现明显的相

10、关性.BPH伴 CP中医辨证中的“湿热“与其微观组织形态学中的“炎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临床客观指标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提高BPH伴CP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同时还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6.学位论文 彭煜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研究与泉宁方临床试验 2007慢性前列腺炎(CP)属于中医“精浊”的范畴,其病位在精室,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够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统 计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提供科学、客观的指标,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精 髓。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11、原则的要求,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泉宁方的临床观察。1.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此次调查共收集病例1068例,统计结果表明,CP以气滞血瘀证(84.08)、湿热下注证(67.32)和肾阳虚证(51.12)为主,诸证多夹杂出现,肝肾阴虚证 较为少见。在发病年龄段上以2645岁为主(72.38),随着年龄增加,肾阳虚证的出现频率有升高趋势。通过对CP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提示CP临床表现和病 机转化的复杂性、多变性,在辨证诊断时必须注意鉴别分析,准确把握病机实质,从而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有独特的优势。2.临床疗效观察。以舍尼通为对照药,观察泉宁方的疗效。120例患者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慢性前列腺炎症状

12、积分指数(NH-CPSI)和体征评分。临床疗效显示:治 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NIH-CPSI和体征评分各分项比较显示试验组在 疼痛指数、排尿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和EPS-WBC、卵磷脂小体的改善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次临床观察证实,泉宁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剂。7.期刊论文 李兰群.王传航.刘春英.李海松.孙自学.陈武山.鲍身涛.李曰庆.胡立胜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频率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4)慢性前列腺炎(chron

13、ic prostatitis,CP)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难治病.近年来,中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辨证论治,但目 前对CP的中医辨证分型各家报道不一,且无专题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旨在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统计CP中医证型的分布频率,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 据.8.学位论文 刘步平 广东高校男生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讨 2006目的:探讨广东高校男生慢性前列腺炎(CP)中医证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随机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4所高校大学城校区的在校男生1431例,运用自制问卷、慢性前列腺炎症 状

14、积分指数(NIH-CPSI)和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CP的认知水平、危险因素、躯体症状、心理状况和应对举措,行前列腺直肠指诊并取前列腺液 (EPS)常规镜检,按个体情况分组,比较CP患病率和中医证型的组间差异;按中医证型分组,分析躯体症状、心理状况、前列腺直肠指诊结果、EPS镜检结果 及其与中医主证的联系强度;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CP的高危因素;比较前列腺炎男生与非前列腺炎男生的认知差异、应对举措,并统计不同应对举措 的发生率。结论:广东高校男生CP的患病率与居住区、生源地、经济状况、学业成绩有关,总患病率较高;中医证型多见基本证型组成的复合证,湿热型、血 瘀型、肝

15、肾阴虚型、肾阳虚损型四个主证的发生率与专业、年龄、居住区、生源地、经济状况和同学关系融洽度有关;不同主证的身心症状有明显差异 ;前列腺直肠指诊和EPS镜检WBC结果可为区分中医主证提供参考;心理症状发生率高;发病多与性事有关;对前列腺炎转归的认知率较低,认知水 平与专业、年龄、居住区、生源地、经济状况、同学关系融洽度、学业成绩有关;对自己和朋友患前列腺炎持有不同态度,多向他人隐瞒病情,是否参加 相关教育主要取决于教育内容和主讲人水平;提高防治水平应树立CP可防可治的信心,挑选高水平主讲人,对全体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改变 不良行为特别是性行为入手,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个人卫生,防止病原

16、维生物感染,保护患者隐私,做到身心同治。9.会议论文 李海松.韩富强 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2008慢性前列腺炎(CP),属于中医“精浊”的范畴,是以排尿刺激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估计在全世界男 性中的患病率为914,多发于20岁50岁。在我国,有资料显示病理发病率为24.3,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对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缺乏深入 的了解,西医治疗的效果较差。中医药治疗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目前关于CP的中医辨证分型各家报道不一,很少专题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探索慢性前列 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笔者采用国家新药标准在某院门诊病人中进行了调查。10.会议论文 李海松.韩富强 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2009目的:对我院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标准辩证分型,统计各证型的分布频 率。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