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维度综合评估全球胜任力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73817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重维度综合评估全球胜任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重维度综合评估全球胜任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重维度综合评估全球胜任力(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杨桂青编辑:张东设计:丁京红校对:张静 电话:010-82296601邮箱:2018年1月26日星期五07环球周刊 国际教育“全球胜任力” (globalcom- petence), 亦可理解为全球竞争 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以美国 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迎接全球化时 代的到来, 将全球胜任力纳入人才培 养的重要目标。2017年5月, 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 (OECD, 以下简称经 合组织) 发布阶段性工作报告 为了 一 个 包 容 世 界 的 全 球 胜 任 力 (Global Competence for an In- clusive World) (以下简称报告) , 宣布从20

2、18年起, 国际学生评估项 目 (PISA) 将测试全球胜任力, 并设 定了评估框架, 阐释了考核维度及价 值取向。全球胜任力的定义及评估经合组织报告将全球胜任力定 义为:“从多个角度批判地分析全球 议题及跨文化议题的能力; 理解差异 如何影响观念、 判断以及对自我和他 人的认知能力; 在尊重人类尊严的基 础上, 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开放、 适 宜、 有效互动的能力” 。从定义来看, 测试旨在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复杂的 全球环境, 是否熟悉全球议题, 是否 具备对全球议题的跨文化分析批判 能力; 尊重文化差异, 以积极开放的 心态融入社会, 根据个人与社会发展 的需求, 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全球胜 任

3、力是学生获得自我发展、 成为多元 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 报告拟定了全球胜任力评估框 架, 从认知评估和学生问卷两个方 面、 三个维度评估全球胜任力。认知 评估包括两个维度知识与理解 力, 侧重考核个体对全球性议题和知 识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技能维度, 侧 重考核个体对经济全球化跨文化问 题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与不同国家的 人的交往沟通能力。学生问卷包含 一个维度态度维度, 考查对不同 文化的包容开放的态度。测试还侧重认知评估的考查, 主要通过试卷, 同 时也综合学生问卷中的相关信息进行 分析。评估维度及价值取向对全球议题的知识和理解力、 跨文 化的知识和理解力、 分析性与批判性思 维这三项,

4、将成为2018国际学生评估项 目中全球胜任力评估重点考查内容。因 为全球议题多指超越国度的世界范围的 议题,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将从三个方面 考查全球议题的知识与理解力。 首先, 对全球议题熟悉程度的考 查。视自己为世界公民, 了解世界的现 状, 是全球胜任力的基本要求。测试样 题中, 对全球健康、 人口增长、 移民、 国际 冲突、 性别平等、 老年人群等问题的设计 选项为,“从未听说过”“听说过, 但无法 解释”“有些了解, 可以对整体做些解释” “对此我比较熟悉, 而且能解释清楚” , 旨 在考查学生对全球性议题的熟悉程度。 其次, 思考全球议题发展趋势。测 试框架要求学生时刻关注经济全球化

5、 的问题, 了解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求现在与未来的联系, 预见未来发展的趋 势。如 “气候变化将给墨西哥湾或非洲 造成什么影响” 这一议题, 推测的是全球 气候变化对区域的影响;“解释二氧化碳 排放将如何影响全球气候” 这一议题, 推 测工业社会生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拥 有预见全球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 就拥 有了日后走向社会的竞争优势。 再其次, 发现全球性议题相关因素 的联系, 例如 “在织物价格和生产国工 作条件间建立联系”“讨论人们成为难 民的不同原因”“解释单个国家的经济 危机如何影响全球经济”“讨论经济发 展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问题涉及行业 内部的关联、 不同国家社会问题的交互

6、 影响、 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 系、 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等诸 多方面。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 必须习 惯于面对复杂的全球性议题, 发现议题 相关因素的联系, 方能探究解决全球问 题的方式。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将从差异文化 的理解、 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 跨文化 的沟通能力三方面考查跨文化的知识与理解能力。 尊重文化差异。国际学生评估项 目考查要求尊重文化差异, 理解文化差 异及其相互渗透影响, 进而拥有全球意 识与责任感, 例如样题 “设想你正用母 语和不同国家的人在交往, 你是否同意 下列陈述?程度如何? ” 选项有 “观察他 们的反应”“确认正确地理解对方”“仔 细聆听他们的话语

7、” , 此题考查的是考 生能否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 理解不 同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运用几种不 同语言交流, 这是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条 件, 例如样题 “你能用几种语言做下列 事情” , 选项有 “向别人问好”“在餐厅点 餐” 等。其次, 还要求具有同理心, 也即 站在对方立场寻求有效沟通的方式。 选项 “选择字词并清楚地发音”“适应他 们的语言” , 要求从对方接受的角度考 虑, 改变母语交际环境惯用的交际方 式; 选项 “尝试找出双方的共同点” , 则要 求从双方文化的比较中探寻沟通途径。 不同文化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 不同的文化, 要审慎地参与其中, 既要 思考个体固有文

8、化在全球文化中的意 义, 同时也要理解学习其他文化。例 如,“社区中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成年 移民, 如何接受本土文化” 探讨的是如 何解决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 盾的问题;“美国式幽默与阿富汗式幽 默有什么不同” 探讨的是不同的民族气 质的行为表现。这类问题指向如何调 整自己的想法、 行为, 去适应不同文化 交融带来的新情况。 分析能力主要考查以系统的逻辑 思维分析全球性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 维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发现他人的文化 观念、 理论立场, 材料是否真实可靠, 评 价是否逻辑严谨, 思维是否深刻, 论断 是否有价值。全球胜任力的启发近年来, 我国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区认识到了培养

9、学生全球意识的重要 性, 开设了国际意识培养的课程。因 此,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核框架对我们 的课程有诸多启发。 设置全球胜任力培养的目标体 系。全球胜任力是多学科知识与能力 融合形成的, 有赖于多学科的系统训 练。因而, 应设置科学的目标培养体 系。某些西方国家设计了从幼儿园到 十二年级全套目标体系, 涵盖本国文化 的认同、 他国文化的接受能力、 国际视 角的培养; 借助数字信息进行文化间沟 通学习的能力训练; 全球议题的理解、 调查、 联系、 整合能力训练。借鉴他国 的经验, 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目标体 系, 无疑是我们培养全球胜任力的首要 任务。 全球胜任力培养课程设置。全球 胜任力的培养

10、需要研究支持学生发展 的系统课程。在一些西方国家基础教 育全球胜任力的指标体系中,初中阶 段设置了六大方面内容的学习,即全 球社会、全球地理、全球环境、全球 教育、全球经济、全球政治。我国的 课程设置应理性审视中国传统课程与 全球胜任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并参照 2015年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学生 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存在的问 题,如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交能力 偏差以及焦虑心理等, 设置适合我国学 生发展的课程。 全球胜任力培养教师专业诉求。 全球胜任力须通过严格的学科和跨学 科两种学习方式获得,这对教师专业 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际学生评 估项目之父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 (Andreas

11、Schleicher) 近日在华东 师范大学的报告 数据告诉我们,学 校可以办得更好中阐明,学校教育 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的专 业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 力,教师是先决条件。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三重维度综合评估全球胜任力具春林邵晶晶域外教育动态全球胜任力被定义为,“从多个角度批判地分析全球议题及跨文化议题的能力; 理解差异如何影响观念、 判 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能力; 在尊重人类尊严的基础上, 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开放、 适宜、 有效互动的能 力” 。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 阅读测试将本报讯(孟世悦)新加坡李光耀 双语基金会推出一系列纪录短片,以

12、鼓励新加坡人尤其是年幼儿童学习并 使用母语。 基于该基金会过去6年在推动母 语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 这一系列短 片突出了母语在连接使用者心灵和思 想上的重要性。该基金会主席吴志明 表示:“通过这一系列短片, 我们可以 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双语是我国民族认 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熟练掌握母语将 使所有人能够在各种场合有效沟通, 理解我们的文化遗产, 并与亚洲乃至 全世界相同语言或文化的群体相互联 系。 ” 他号召家长们加入, 帮助孩子们 培养对所学语言的兴趣, 尤其是母语。 据悉,该基金会在2017年共支 持了23个提案,并积极与其他伙伴 合作,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委员会、 母语推广委员会以及西南社区发

13、展委 员会等,通过开展“爱我们的语言” 等活动,将语言推广置于核心地位。新加坡母语教育 连接不同群体域外测试从跨文化交流中培养全球胜任力从跨文化交流中培养全球胜任力。CFPCFP供图供图本报讯 (周慧敏) 美国教育科学研 究院日前发布 非认知技能和校园环 境对学生升入高中的作用 研究报告。 该研究旨在检测学生对非认知技 能和校园环境感知的差异, 并探索学 生对非认知技能和校园环境的感知是 否与九年级的成绩结果相关。这项研 究使用了美国新墨西哥州14所高中 的管理和调查数据。 研究发现,在测量学生未来准 备、学校纪律、学生尊重、同伴支 持、学术监督、未来定位等因素时, 美国印第安学生在调查中的得

14、分明显 高于白人学生;在衡量学生的未来定 位和尊重程度时,西班牙裔学生的得 分在调查表中要比白人学生高很多; 不同种族学生通过对非认知技能和学 校环境的感知,也会间接影响其九年 级的成绩。该研究结果对美国新墨西 哥州和其他地区如何帮助学生发展有 所启示。美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现 非认知技能影响学生成绩以创新促卓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保护科教 事业开创于 1937 年、成长于 1956 年、发展于1979年,1985年获得硕 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森林保护 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建立博士 后流动站,2009 年入选“985

15、”第 三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近年来,这支历史悠久、实力 雄厚的专业教学团队持续开展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下面 几组数据,可以让我们看到它的突 出成效。 20152017 届毕业生共计 139 人,平均就业率90.7%。其中2015届 毕业生50人,就业率88%;2016届 毕业生47人,就业率91.5%;2017 届毕业生42人,就业率92.9%。三届 毕业生中,有60余人赴国内知名高校 继续深造,占比43.2%,有20余人在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工作, 占比14.4%。2018届毕业生共有37 人,在就业工作还未结束的情况下, 目前已有11人保研,占比29.7%,8

16、人签约,占比21.3%,其余50%的毕 业生参加了2018年度研究生入学考试 及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 之所以有如此好成绩,是因为该 专业教学团队高举创新旗帜,协同奋 进,追求卓越。融合科教培养科研能力2018届毕业生宋宏达最近正在为 一篇SCI论文做准备,这篇题为紫 薇花形态发育研究的文章是她和园 艺学院一位同学合作完成的。宋宏达 是森林保护专业本届学生中保送读研 的学生之一,让很多人羡慕的是,她 去浙江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说起走上科研道路的原因,宋宏 达忘不了大二下学期参加的一个科创 项目,这个名为“侧柏授粉与受精过 程的研究”是一个校级重点项目,更 是青年教师张鑫科研项目的一个子课 题。初次做科研,宋宏达很是笨拙: 石蜡切片切不动,切不好,染色也不 清。张鑫老师带着她分析问题,帮助她找到更合适的试验方法。这一段科 创经历,让宋宏达认识到保护侧柏的 重要性,感受到老师们对科研的执 着,走进了神秘而有趣的科研世界, 也坚定了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 宋宏达的故事是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森林保护专业实施科教融合的一个 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