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73620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7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重庆教育学院 丁永忠2010.6.30QQ:825064005 l国学经典: 指我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具有典范性、权威 性的著作。l教学(教育)艺术: 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 创造性的方式、方法。l教育艺术:指学校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方 式、方法,如魏书生教育艺术、班主任教育艺术等 。l教学艺术: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 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 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二、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经典导读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1、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2、中国古

2、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1、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的教学原则 (2)“问对” (问答对话)启发式 的教学原 则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 的教学原则 (4)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 (5)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 五个教学基本原则的逻辑关系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2、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特点(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

3、说1、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经验与思想,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重要教学方法或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问对”启发 相机而授师生相谐 形象生动所谓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或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一)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1)“因材施教”的含义、来源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或教学。 或者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 佳发展。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教学原则之一:教学原则之一: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因材施

4、教,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的出处:孔子,是我国古代最积极、最杰出的“因材施教”的 倡导者和实践者,是最擅长于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典范。朱熹论语集注先进 注释: 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 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或认为出自朱熹论语集注为政引北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 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 故不同也。l由于孔子对其门下弟子在智力、性格、能力、特 长、态度、志向等方面的差异了如指掌。因此,“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各因其人之失而正之” 。l所以,孔子从教四十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 十有二”,成果丰硕,从而形成了后来称之为“

5、儒 家”的思想学术群体。 l孔子以后,“儒分八派”,即儒家群体分为八个 学术支派,成了战国时期的“显学” ;再以后则是 孟子和荀子二支独秀。l“因材施教”的价值 :l用今天的教育思想看,“因材施教”实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的的实现,从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出发,所采取的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l“因材施教”对于我们今天在学科素质教育中培养专门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2)孔子“因材施教” 的两个教学策略层面l其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各因其材而采取不同措施教学l论语中记录了不少学生问“同”而孔子答“异”的事例。l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论语先进第十一 第 22则反映的 “寓异于同” 场景。【原文

6、】 论语先进 :子路问:“闻斯行诸(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 l 【注】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兼人:好勇过人。 l【直译】 子路问:“(老师),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老师),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老师),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 ;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 起来吗?

7、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 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 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稍加想像意译】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候,子路匆匆的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就应该立刻去实行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孔子:“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

8、笑说:“冉有性格谦恭,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是子路逞 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该章稍加改编,又像一出小话剧:孔子教舍内,孔子端坐,公西华侍立,子路上。子 路 急急地 老师,听到一件事有道理,就马上去做吗?孔 子 摇摇头 有父亲兄长在,要请示商量,怎么能马上去做呢?子路下,冉求上。冉 求 犹豫地 老师,听到一件事有道理,就马上去做吗?孔 子 肯定地 对,马上就去做。公西华 疑惑地 他们问的是同一个问题,老师你的回答却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孔 子 微笑着 他们俩性格不同呀!冉求向来瞻前顾后,往往事情考虑成熟了仍犹豫不决,所以我要鼓励他,帮他

9、下决心;子路胆大好 胜,常常没考虑成熟就鲁莽行事,所以我要提醒他不要冲动,要 多与人商量。l其二,按学生各自才情,培养造就学生l 上面提到的冉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是孔子最 器重的学生之一 。冉求多才多艺,才华出众,但出身卑微 ,办事谨小慎微,犹豫难决 ,所以孔子常常鼓励他,给他 壮胆。正由于孔子平时对冉有的倍加勉励,才使他最终成为 政事人才,担任了鲁国“季氏宰”(即季氏总管)。l 孔子一生从教,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各有所 长,如德行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 言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 ;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等等,其中不少人都干出

10、 一番成就。这显然与孔子尊重学生各自的才华个性,长期进 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密不可分。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 东 西;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东西了。 ” 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不同的人采取程 度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认为,人是有层次的。从“为学”角度讲,有“生而知 之者” 、“学而知之者” 、“困而学之者” 、“困而不学者” ;从交友的角度讲,朋友有四个层次,共学者、适道者、与 立者、与权者。孔子对于知识、道德、才能和禀赋不同的学生,会有针对 性地采用个性化的教育策略。l

11、孔子“因材施教” 教学思想的本质,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种做法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很大,至今也是一条宝贵的教学经验。l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之内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去因材施教。(二)关于学记的“长善救失”思想 l 我国战国晚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 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它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思 想极其丰富多彩,不仅为我国历代教育者 “奉为法戒”, 视为 “三代圣王教科之书”,而且与现代教育理论多相吻 合。l “长善

12、救失”,是学记在痛陈古代官学“教人不 尽其材”的弊端后,对 “因材施教”原则提出的的后续补 救措施。l 为此, 学记首先对古代高等学堂的教师提出了 “豫” “时” “孙(逊)” “摩”四条教学原则。学记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 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 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注】 豫:预防。 时:及时。孙:通“逊”,顺也,即循序。 摩:观摩。 大学之法:大学,古代最高的学校。白虎通:“十 五 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籍。”朱熹四书集注: “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学记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 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

13、兴也。” 【译文】 学记说:大学教育(学生)的原则是,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注意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循序;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育兴旺,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学记进一步指出当时学生存在 “多、寡、易、止 ” 四 种缺点,以及补救方法: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 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 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多:贪多务得; 寡:片面少得;易:轻率易进; 止:畏难止步。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 失

14、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 而救其失者也。【译文】l 学习的人容易犯下四种过失,做老师的一定要知道。 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 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产生轻 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l 这四种过失,其学习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 心理,然后才能补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 增长优点,挽救过失。注意:学记所指出的“多、寡、易、止”四种毛病,实具 有两重性,而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明代 教育家王夫之就对此有所解释。l王夫之礼记章句卷十八:多、寡

15、、易、止,虽各有所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 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l王夫之意思是说:多、寡、易、止四种毛病,虽各有不足,但也 各有其长处:贪多务得的,则因取多而容易知识渊博;片面少得的,则因择少而容易精深专一;轻率易进的,则因勇敢而容易积极进取;畏难停止的,则因审慎而容易认真对待。这种用学生的某些良好个性品质,去补救其某 些偏失倾向的作法,就叫做“长善救失”。l 学记中“长善救失”这一教学原则,揭示了学习中长短得失的辩证关系,是对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思想的新发展和补充。l 学记的“长善救失”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

16、他们扬长补短,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尽量将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l 学记的 “长善救失”教学思想,还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他们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采取相近措施,发展学生个性优势,帮助他们顺利地实现目标。 (三)“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现代价值和意义l 孔子时代还没有出现班级教学,虽有集体讲习,却重在个别教育,而个别教育,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形式。孔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个别解释,从不给以唯一的答案,也不限于单一的形式,这正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形式。唯因如此,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