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结合推进高校自主评职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73138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5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管结合推进高校自主评职称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管结合推进高校自主评职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管结合推进高校自主评职称(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点保障高校“不拘一格”选人才 激发自主办学活力创造力为维护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避 免人情交易等问题,暂行办法要 求高校职称评审相关文件的出台须严 格遵守决策程序,要明确职称评审责 任、标准、程序,有关材料档案留存 至少10年,保 证 评 审 过 程 可 追 溯, 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门加强事后监管,构建政府监管、社 会监督的综合体系,将高校教师职称 评审全过程纳入监管范围。 暂行办法突出了高校教师职 称评审的自主性,让选才、用才工作 由高校说了算,让高校真正成为教师 “伯乐”,让专业人才遇到专业“伯 乐”,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 样的教师,学校可以按照自定标准进 行筛选和规

2、划,保障了高校发展“不 拘一格”选人才的需要,有利于促进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激发高校自主办 学的活力和创造力。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谭书敏划出违反职称评审规定“红线”, 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乱越是下放评审权,就越要加强监 督管理,越是要注重监管结果运用, 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乱。暂行办 法划出了违反职称评审规定的“红 线”:教师有弄虚作假、学术不端行为 通过评审聘任的,撤销其评审聘任结 果;专家违反评审纪律,取消评审专 家资格,列入“黑名单”;高校和院系 党政领导及其他责任人员违纪违法处 理;高校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造 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予以警告、 暂停评审资格,直至收回评审权,并

3、进行责任追究。 可以看到,暂行办法通过强 化职称工作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 为职称改革平稳推进营造出风清气正 的外部环境。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葛道凯相关链接wwwhb 17年11月24日星期五文汇教育7责任编辑/樊丽萍吕培明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作为推进政 府职能转变的两大抓手,对实现新形 势下政府职能转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近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 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的出台,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真正 落地,高校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和业务 指导,主体责任由高校承担,完美诠 释了“放”和“管”的有机结合,真 正做到“行之当行,事者应为”。 同时,暂行办法为

4、各高校教 师 职 称 评 审 的 组 织 实 施 提 供 了 全 方 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制度安排与政 策 指 导,在 职 称 评 审 监 管 制 度、机 制、实施操作等层 面“对 症 下 药”, 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提供了政策 保 障,使“为 者 有 方” ,进 而 实 现 “监管有序”的良好局面。一竿子到底, 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同济大学等高校早已拥有高校教 师 职 称 评 审 权,而 对 于 其 他 多 数 高 校,这一自主权一直显得有点遥不可 及。由于种种原因,下放高校教师职 称评审权、落实高校自主评审之路颇 为漫长。 2012年,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 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将

5、高 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审批调整为省级 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五年之后, 2017年1月,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 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 决定取消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高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意味着高校 可以自主评审副教授。几乎同时,中 共 中 央 办 公 厅、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印 发 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 确表示要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并逐步 将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符合条件的 市地或社会组织,推动高校等单位按 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工作, 政府不再审批评审结果,改为事后备 案管理;两个月之后,教育部、人力 资 源 社 会 保 障 部 等 五 部 门 联 合 印 发 关于深

6、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 管结合优化服务改 革 的 若 干 意 见, 再次强调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并明确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 放 至 高 校,由 高 校 自 主 组 织 职 称 评 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 至此,各高校理应进行职称自主 评审。然而,由于全国各级各类高校 发展水平、评审经验相差巨大,且缺 乏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体系,部分权 力机构因担心出现混乱而不敢放权, 而 部 分 高 校 尤 其 高 职 高 专 院 校,则 因 缺 乏 评 审 经 验 与 组 织 能 力 而 不 敢 接盘。 暂行办法可谓为双方提供了 指路明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人力 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可以照此文件彻

7、 底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由原来 的组织评审改为评审监管;高校亦可 以拿着这个“尚方宝剑”自主开展评 审相关工作。 暂行办法明确高校教师职称 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不设二级权 限,不分步骤,一竿子到底,彻底打 通最后环节,没有丝毫犹豫和含糊, 真正让高校自主评审职称不再是一句 空话。责权统一, 高校主体责任增强暂行办法明确下放高校教师 职称评审权,高校可以根据国家有关 规定,在人员总量范围内组织制定岗 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在岗位结构 比例总控范围内自主组织职称评审、 按岗聘用,职称评审办法、评审标准、 评审程序等评审文件都可以根据高校 发展水平、学校特色等自主制定。 同时,暂行办法明确,“

8、高 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 主体责任由高校承担。”这也意味着 权力下放的同时,高校要承担相应的 责任,即便由于经验等方面不足,采 取联合评审或者委托评审方式,最后 的责任依然在高校自身,而不是被委 托机构。 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求各高校在 职称评审工作中要用权适度,谨慎用 权,重 视 公 示,严 谨 执 行,做 到 公 平、公正;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被委托 机构的一些忧虑,使其能够更加开放 地接受委托评审。 值得一提的是,暂行办法系 统考虑了如何加强对职称评审中违规行为的处罚,设定了针对申报人、责 任人、评审专家及违规高校的多维惩 处体系。评审中出现的违纪行为一旦 被确认,涉事申报者的聘任

9、结果将被 取消,涉事的评审专家将被取消资格 并被列入“黑名单”,有关责任人员 将根据情节给予相应纪律处理,对违 规高校将处以暂停评审资格直至收回 评审权的处罚。 在 一 定 程 度 上,惩 处 体 系 的 建 立,有 利 于 激 发 高 校 实 施 自 我 监 督 的 内 生 动 力,有 利 于 促 进 高 校 内 部 评 审 机 制 运 转 及 评 审 权 下 放 工 作 的 顺利推进。 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完善内部监 督工作可保证职称评审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评审结果的可信度与公正性;而 自我监督的失范则将导致评审中问题 频出、争议不断,甚至可能面临评审 权限被收回的风险,因此惩处机制的建 构

10、为高校自我监督起到良好的威慑与激 励作用。社会监督,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力度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离不开社 会大众的参与。基于此,暂行办法 提出,有关部门及高校须完善投诉举 报制度,畅通意见反映渠道,强化高 校自律和社会监督,及时处理群众反 映的有关问题。可见,社会公众作为 第三方监督力量被引入高校职称评审 过程之中无疑加强了对高校教师职称 评审监督的力度。高校的公开公示制 度也是社会监督最直接的实现形式。 从这个角度看,外部监督机制及 公开公示制度的建立,对高校职称评 审而言至关重要。首先,社会参与有 助于评审工作健全规范、查缺补漏。 社会监督可对职称评审办法、标准、 程序等提出纠正建议,查缺补

11、漏,提 高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合理性;同时 也可增强公众及参评教师的信任感与 认可度。其次,公众对于高校职称评 审工作的认知与舆论也会影响到高校 的社会声誉。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公 开公示制度可行性较高,引入第三方 力量加入监督体系,完善评审工作的 同时,又可保持良好的社会反响。(作者系同济大学副校长)本报记者 朱颖婕?入 校 时,让 你 心 潮 澎 湃 的 是 它; 毕业时,让你热泪盈眶的也是它 对很多人来说,大学校歌不只是一串 音符,而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岁月。 对大学而言,它更是浓缩了学校的历 史与文化,一代代师生在传唱老校歌 的过程中,践行着服务社会和大众的 初心和使命。 日前,来自全国多

12、所高校的学者 齐聚上海音乐学院,共同回顾中国大 学校歌的创作历程。专家们认为,大 学校歌除了“化人”“传情”的作用 之外,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承载着民 族精神之道。激励莘莘学子 在文化积淀中不断成长回 顾 中 国 大 学 校 歌 的 创 作 历 程, 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校歌是 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五 四 运 动、 抗日战争这四个时期诞生的。 当国家危亡、社会动荡之时,有 识之士们重新反思了大学的使命,而 校歌便成了彰显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重 要载体。可以说,中国大学的校歌自 诞生之初,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 相连,成为知识分子群体的文化自觉。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党跃武认为, 一首校歌就是一

13、段中国近代史,校歌 是一种文化载体,激励着莘莘学子在 年复一年的文化积淀中不断成长。他 介绍,四川大学校歌诞生于1927年, 歌词简短凝练、内涵丰富开篇“岷 山峨峨开天府,江水泱泱流今古”点明 学校立足岷峨天府,深及华夏文脉,具 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在风雨飘摇的 抗战时期,四川大学作为西南最高学 府,主动扛起了激励志气、凝聚人心的 大旗。而在这一过程中,这首气势恢宏 的校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成立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交通 大学前身)的校歌,同样见证了几段 不同的历史时期。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金 桥介绍,1906年,我国学堂乐歌的代 表人物沈心工在基督教行进歌曲精 兵进行曲的曲调基

14、础 上 依 曲 填 词, 写 成邮 传 部 上 海 高 等 实 业 学 校 校 歌,于1912年 以南 洋 公 学 校 歌 的 名 称 发 表。1940年,国 立 音 乐 院 (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校长萧友梅创作 了交通大学校歌,这首德奥风格浓 郁的作品,至今还在西安交大的校园里传唱。 1949年以后,上海交大校长曾长 期缺位。也因为这个原因,直到1982 年一首崭新的上海 交 通 大 学 校 歌 才完稿。歌曲采用了颂歌和行进曲结 合的音乐风格,而歌词中“自强奋发” “振兴中华”正是当时风靡全社会的时 代口号。凝聚广大师生 众志成城的报国情怀眼下,很多大学还沿用着过去的 老校歌。其中不少校歌,与

15、上海音乐 学院有着很深的渊源。据了解,作为 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上海音乐 学 院 为 全 国 多 所 大 学 创 作 了30多 首 脍炙人口的校歌,遍 布 上 海、江 苏、 北京、天津、河北、四川、贵州等13 个省市。虽然中国各大学的校歌旋律 各异、意境不同,但它们却承载相同 的大学精神和民族之魂。 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列举 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对全国107所 高校的117首中文校歌进行的词频统 计,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我们”, 其 次 是“母 校”“努 力”“民 族” “向 前”“教 育”“前 程”“精 神” “祖国”,等等。从中可以看出,校歌 凝聚着广大师生众志成城的报国豪情。

16、“文化自觉体现在每一首校歌中。” 韩宝志提到,北洋大学(天津大 学 前 身)校 歌 诞 生 于1935年,与 其 他校歌不同的是,这首校歌经历了一 个广泛征集、邀人谱写的过程。事实 上,当时的校长李书田已经写了一首 辞藻华丽的校歌,但他始终觉得不满 意。于是他将这份歌词刊登于北洋 周刊,向社会大众公开征集。之后, 国立音乐院校长萧友梅寄来一组歌词。 “不从纸上逞空谈,要 实 地 把 中 华 改 造”等平实无华而振聋发聩的文字获 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一致认可,最 终流世传唱。 在韩宝志看来,这组歌词之所以 打动人心,正因为文字中承载着一种 奋 勇 向 前、毫 无 畏 惧 的 民 族 精 神, “充满了精神上的感召”。 不少专家认为,大学承载的使命, 其一是践行“修齐治平”的理想,为 国家民族培育人才,其二是自觉吸收 他者文化中的精华。如今,我们研究、 传唱那些具有时代特 色 的 早 期 校 歌, 就是在重温、体会那段峥嵘岁月,缅 怀当年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赴汤蹈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