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失业【管理精品资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72941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与失业【管理精品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就业与失业【管理精品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就业与失业【管理精品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就业与失业【管理精品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就业与失业【管理精品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与失业【管理精品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与失业【管理精品资料】(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业与失业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结果就业与失业n就业与失业的界定n就业理论n就业的结构分析n失业类型及其成因和治理n中国体制转轨和经济重构中的失业及治 理10.1就业与失业的界定n就业的度量n失业的度量n研究就业与失业的重要意义n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就业的度量n(1)就业的含义和统计n(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n(3)充分就业的含义(1)就业的含义和统计(1)n含义: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 事的为获取报酬或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 动。n实现就业的条件:n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n合法的社会劳动n有报酬的劳动,可以赖以为生(1)就业的含义和统计(2)n国际劳工组织统计:n正在工作的人(有报酬或收入)n

2、有职业,临时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 的人和因单位原因临时停工的人n雇主和自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正常工作时间1/3 以上)n退休人员再次就业(有报酬或收入)(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1)n计划体制下没有明确的“就业者”规定,一般是 用“社会劳动者”概念,包括:n全民、集体、其他各种所有制单位职工和个体劳动 者n达到一定条件的从事家庭副业人员n计划体制下统计存在的问题:n以计划为依据n缺少劳动时间长短的界定n以稳定的收入保障作标准(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2)n目前的统计口径:就业(从业)人员指 :n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 营收入的人员n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又再次从

3、业 的人员n注意:从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学生 。(3)充分就业的含义n凯恩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 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也就非自愿失业为 零。n注意:充分就业不是完全就业,仍然有失业存 在n弗里德曼:充分就业是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n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失业的度量n(1)失业的概念n(2)失业率n(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n(4)自然失业率界定失业意味着什么?“ 失业对劳动者来说,关系生存和尊严;对经济学家来说,关系资源充分利用和增长;对民主政治家 来说,关系选票;对政府来说,是一个政治大麻烦; 对资本家来说,有助于劳动纪律、效率和减低工资成 本;对理想主义

4、者来说,助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 乌托邦热情;对救世主来说,关系其脸面;有失业, 经济学教师才有饭碗;对经济学子来说,是一种若隐 若现的恐惧”转自卢锋宏观经济学讲义认识失业:定义和度量经济学基本问题是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社会成员的经济福利。劳动力是最重 要资源,失业意味着劳动力处于没有工作的“闲置”状态,并且带来多层面的其它经济和社会问题。因而,从 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一直把失业现象作为一个重 大问题来研究。失业的定义与相关概念失业率度量:概念、方法及问题失业率度量:概念、方法及问题(1)失业的概念(1)n国际劳工组织:n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 的一

5、种社会现象n市场经济国家接受的定义:n统计时被确定由工作能力,但没有工作,且 在此前四周内寻找过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 的人。n包括暂时解雇等待恢复工作的人、正等待到 新工作岗位报道时间达30天的人(1)失业的概念(2)n美国:16岁以上非制度限制,不在工作 但有工作能力且:n过去四周内进行过某种求职活动n暂时被解雇并等待重返工作n一直在寻找工作但暂时生病n在30天内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道的人(2)失业率(1)n衡量一个国家失业状况的基本指标n失业人数指属于上述失业范围并到有关部门 登记的失业者人数(2)失业率(2)n失业率概念无法反映失业的动态变化n现实当中,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真实 的失业率,

6、不仅要看他的存量,而且要 看他的流量(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图 )劳动力存量-流量模型非劳动力失 业就 业(1)解雇(2)临时解雇(3)辞职退休或中途退出劳动力市场(4)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5)新雇用(6)重新雇佣(7)(2)失业率(3)n基于对劳动力市场存量流量分析,可以得到 一个更好的衡量失业水平的工具,就是年失业 率:n失业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失业人数所 占的比重;二是实际的失业周数。失业率度量:概念、方法与问题n度量方法和标准:n在定义劳动力年龄界限、一定时期在工作的次数、以及暂时星失 业的统计方法和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国别差异。n各国失业数据来源也不同:一些国家采用住户调查

7、方式获得信息 ,一些国家利用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等社会保险数据,还有的国际 利用官方就业人数和劳动力数据来推算失业数据。n 困难:高估和低估n有的人实际自愿离开工作,但是为了得到失业补贴,还是对向他 们调查的社会保险机构表示在寻找工作,试图获得失业救济、医 疗保险等保障福利,从而发生高故失业率问题。n有的失业工人实际上愿意获得工作,但长期找不到工作,失去了 继续寻找工作的信心和耐心,从而被归类到自愿离开了的劳动人 口中(不在劳动力),因而没有被统计为失业人员。低估问题 失业:美国数据虚线线为经济学家认定的不同时期美国 自然失业率数据背后的故事:谁是失业者失业世界失业世界: :不同人的命运不同人的命

8、运( (美国人在美国人在 19951995年年)变动的数据:男女劳动力参工率比较变动的数据:男女劳动力参工率比较n n19501950年为年为87%87%:33%33%n n19951995年为年为75%75%:59%59%失业的代价n奥肯定律(Okuns Law)n经济代价n社会代价n政治代价奥肯定律 (Okuns Law)n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对美国经验数 据进行的分析中,发现增长率与失业率变 动之间存在规则性联系或数量关系:失业率变动 = 1/2 (实际GDP增 长率 一 3%)nGDP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不变。增长 率高于3%时,失业率下降幅度等于增长 率超过3%部分的一半;增

9、长率低于3% 时,失业率上升幅度等于增长率不足3% 部分的一半。例如,当经济增长率为5% 时,失业率会下降1个百分点 (5%-3% )/ 2 。失业率与增长率之间这一数量 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Arthur M. Okun,1928-1980奥肯定律1951 198419992000199319821975失业率的变化10 -3-2-1012438 6 4 2 0 -2实际GDP的百分 比变化反过来看的奥肯定律:实际 GDP的 百分比变化= 3% - 2 (失业率的 变化) 失业的经济代价n社会产量的减少以及失业者个人收入的减少。失业率上升, 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被耽搁掉,

10、好 像是无数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商品倒进了大海。反过 来看奥肯定律知:失业率每上升1%,实际GDP将损失2%。n人力资本的损失。人力资本是人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技能 的价值。长期的失业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本的价值,因为人力 资本闲置不用同样会折旧,即技能失去其原有的价值。社会代价n失业给失业者及其家庭带来精神和心理伤害无法用金钱衡量;失业者怀疑自身价值和滋长反社会行为,犯罪与堕落加剧。n连续6年失业人口每上升1个百分点会导致3.7万人过早死亡(M.哈维.希伦纳)n俄罗斯休克疗法导致1/5的工人失去工作,男人预期寿命由1990年64岁降到1995年57岁。政治代价n过高失业率影响政治稳定:执政党轮换

11、 、政变和革命。社会情绪容易受专制理想主义者和法斯主义者煸动、控制和利 用希特勒,非理性社会思潮和救世主盛行。(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1)n1994年我国才承认存在失业,1995年3 月试行新的失业调查统计方法n定义:在规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 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 工作的人。(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2)n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中到职业介绍机构登 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谓登记失业人员,必须 是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 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的登 记的求职人员。(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3)n登记失业无法真实的反映失业的实际情 况。n调查失业人

12、员:常住城市人口,16岁以 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 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 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n存在问题:下岗人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如何看待的问题。(4)自然失业率界定n最早由弗里德曼提出(通胀率为零)n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n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整个劳动力市场 供求相等时的失业率研究就业与失业的重要意义n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 准之一n与国家的产出总量与消费总量有关n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n经济增长角度: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正相关n资源配置角度:失业关系到人力资源配置n与国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n失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受到损失n失业者

13、将承担极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n(1)人口因素n(2)经济因素n(3)制度因素n(4)心理因素(1)人口因素n人口总量影响就业的总量n劳动力资源是人口的一部分n人口结构影影响着就业结构n年龄结构n性别结构n素质状况(身体、思想、文化教育水平)(2)经济因素n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就业的整体水平n就业弹性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动率所引起 的就业量的变动率。(就业对这一变量的敏感程 度)n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n产业发达程度决定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容量n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相应变化(3)制度因素n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n劳动就业制度对就业的直接影响n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直接

14、影响着就业问题解 决的程度(计划生育、上山下乡、减员分流 )n用工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执行机构直接影 响着充分就业的实现n工资制度和政策也是影响劳动就业的一个重 要因素(工资支付的原则和方法)(4)心理因素n是人们对就业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 度。n是劳动者的就业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 性和预见性,影响着人们对某种职业的 取舍。n容易形成供求结构上的失衡就业理论n10.2.1萨伊的就业理论n10.2.2马歇尔和皮古的就业理论n10.2.3凯恩斯的就业理论n10.2.4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萨伊的就业理论n理论基础:萨伊定律:卖就是买,买就 是卖,市场会创造自己的需求。n就业理论:n物价和工

15、资的自由波动会使经济失调在短时 间内消除n均衡是长期的,不均衡是暂时的n反对政府干预马歇尔和皮古的就业理论n马歇尔:均衡工资与就业理论,实际上 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传统。工资的自由涨 落和劳动力供需之间的自发调节,会达 到充分就业。n庇古:n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值n工资的效用等于工作的边际负效用n就业量是充分就业量凯恩斯的就业理论n有效需求不足与非自愿性失业n存在非自愿失业n无法通过降低工资来解决n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n失业的治理措施:n放弃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n放弃节约原则,提倡铺张浪费n放弃年度平衡,鼓吹财政扩张n放弃微观均衡,采用总量分析ASAD1AD2Y1Y2OP1P2W1 W2SN

16、N1N2O(1)货币幻觉 (2)有效需求不足 (3)工资刚性 (4)非自愿失业工资刚性的原因:n隐含合同理论(Implicit Contract Theory)n企业是利润最大化者,员工是风险规避者n保持一个不随宏观经济波动的工资水平,满足员工规避风险 的目的,又能被企业所接受。n内部人-外部人模型(Insider-outsider Model)n劳动力市场运行时有成本的,至少存在替换成本,从而使企 业内部职工拥有某种优势,工资水平偏高,即使失业者要求 的工资低于就业者,也无法就业。n效率工资模型(Efficiency-wage Model)n在劳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雇主有把工资提高到高于市 场出清水平,从而优势职工努力工作的激励。n“不是按劳付酬,而是按酬付劳”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n货币学派的就业理论n“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n降低失业率的措施(单一规则)n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n减税n减少政府开支n稳定的货币政策n取消“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LPC0%2%4%2%4%ABCDEu 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就业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