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72859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an. 2006, Volume 3, No.1 (Serial No.25) Sino- US English Teaching, ISSN1539- 8072,USA 45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金华教育学院外语系 汪淑英*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盛跃东* 摘 要:口语表达能力是中国学生一直久攻不下的难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 力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从九个方面分析了阻碍口头表达能力提高的 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母语干扰 语言习惯 语音语调 思维差异

2、 文化因素 语言环境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用英语进行交流显得日益重要。因此,摆在我们 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培养能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深入的交流的有用人才。然而,由于 我国外语教学界长期以来采用的教学法是语法教学法,即只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化背景知识 及语用能力的培养,加之,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思想上重视不够,以致造就了 大批听不懂、说不出的高分低能儿;所幸的是,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广为 外语教学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了更新,外语教学中普遍采用了一些新的旨在培养学 生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3、,如视听法、交际法、直接法、认知教学法等。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都对英语 教学进行了探索,但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研究甚少,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心得及 实践经验,就影响口语表达能力的几个重要因素和口语教学中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在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1. 母语的干扰 所谓母语的干扰指母语妨碍掌握正确的外语或正确掌握外语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受母语(汉 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大都已掌握了汉语语法和习惯用法,这对学习英语必然带来很大的 负作用,即所谓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可以说从学习者学外语的第一天就 开始了。 因为任何一种

4、外语学习往往是在学习者已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开始的。 在学生学外语的基础阶段, 这种干扰显得特别明显。因为这时学习者缺乏外语学习环境及对英语规则了解不多,往往用汉语拼音法去 标注单词读音。 每当他们碰见一种新的语言现象, 他们便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母语去思维和对比。 长此以往, 势必影响学生的英语语音及语言表达的正确性。汉语作为表意语言,其发音系统与英语(表音语言)的发 音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阻碍中国学生提高实际运用外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音。语音 不过关,导致听力、口语久攻不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由此可见,在口语教学中,特别是基础 阶段很有必要对汉语和英语的发音系统及语音系统

5、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在习得过程中利用正迁移, 避免负迁移(Wolfgang) 。这是排除母语干扰,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外语习惯的有效方法。一般来 说,英语中与母语相同的现象,学生易于掌握,而与母语不同的,尤其是相似而又有区别的现象则难以掌 握,英语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在口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对母语和英语在发音、语音方面进行一些比较,找* 汪淑英(1965- ),女,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研究生,浙江金华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通讯地址:浙江省金华人民东路673#金华教育学院外语系,邮编:321000。 * 盛跃东,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6、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通讯地址: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邮编:310058。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 46 出他们之间的不同或相似而又有区别之处。例如:汉语拼音发音与英语中音素的发音有相似也有差异,在 元音方面,英语的元音分得比汉语元音细得多,有些元音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比如说: i: seat team igive pick eten very Acat fat 等。 在辅音方面,英语清浊成对的辅音占绝大多数,如p与b 、 t与d 、 k与g 、 f与v 、 tf与d? 、 ts与dz 、 tr与dr ,而在汉语普通话中,许多辅音的特征,主要是送气与不送气, 如 p

7、 b、t d、k g、j q x、zh ch sh、zc s。又如声调与语调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作用是完全不同 的,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英语句子中,每个单词的声调是由它在句型中所处的地位和说话人对它的态度 决定的,单词的声调一般分为平调、升调、降调、降平调,比如:Can you speak English? Now it is your turn to speak English. 第一句中的“English”为平调,第二句中的“English”为降调,而汉语为声调语言,汉 字的声调分为阴平( ) 、阳平() 、上声(?)和去声() ,其声调不能改变,否则就变成别外一个汉字, 如方(fang) 、

8、防(f ng) 、仿(fang) 、放(f ng) ,而英语中任何一个单词,如 English、Engl sh、English、 Engl sh 加上声调后,并不改变其 English(英语)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从根本上克服母语 汉语方言习惯带来的对英语语言的负面影响,因而也就能避免英语学习者“南腔北调”的英语语音,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对比只是有针对性地对比那些与母语不同或相似又有区别的语言现象,如果什么现 象都拿来对比,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习惯了。 2. 思维模式及语言结构表达差异 在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时,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是说地道、纯正英语的根本保证,而了解东西方

9、 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及表达习惯的不同又是说地道英语的前提,众所周知,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 达形式的差异。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一般具体型思维,擅长抽象思维,而中国人擅长具体形象思维,因而, 西方人在表达事物时,总是先概括,后分析,从果到因,在时间、地点等排列上,由小到大;而中国人则 相反,在表达事物时,总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从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排列,例如:今 天下午在学院礼堂我院学生将参加一场英语辩论会,此句中文的排列语序为: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定语+ 状+谓+宾语,而英语则是 The students of our college are going to particip

10、ate in the English party at the college auditorium this afternoon. 语序恰好与汉语相反,又如 “我原先打算七月一日去香港旅游,后来不得不取消, 这使我很扫兴” ,中国学生通常按中文语序来表达此句英文,把语义重心放在后面。实际上,按英语思维 习惯, 应先概括后分析, 将语义重心放在前面。 此句的英文表达应为 “It was a deep disappointment that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I had intended to pay to HongKong on July lst.”根据心理学

11、家们的观察,人们倾向于接受与 自己的思维模式相吻合的东西,与自己思维模式不一致的东西则被认为是不合逻辑的。但人类在表达概念 和思维方面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对于母语与目的语在思维模式与语言表达中的共 性部分不必担心,问题在于个性部分。吕淑湘先生说: “英语对咱们是外国语,汉语是咱们的本族语,要 是我们不帮着学习者去比较,他们自己会无意之中在那儿比较,而只见其同,不见其异” 。我们也可本着 这一精神,在英语学习中自觉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个性部分,即差异部分,了解思维模式对语言的表达的 影响,从而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用准确而又得体的英语传递所要传 递

12、的信息。 3. 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影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及口语教学 47 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 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谓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 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 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方式,然后再把它译 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大都 是 Chinglish (中式英语) 。 比如, 让别人

13、先进门或先上车时, 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 go first” ,或“Go first,please” 。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 。再比如,中国人与朋友道别时,经常 说“走好” 、 “慢走”之类的客套语。一些喜欢用母语思维的英语学习者不了解英美人士常常用微微一笑并 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来告别,他们会习惯地说“Go slowly”或“Walk slowly” 。这些说法听起来很不自然。 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 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

14、养他们克服母语 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 输出信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4. 说语言的习惯 60 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对比分析理论认为, 外语学 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其主要是帮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中国学生在学说英语的基础阶段通常的 做法是:当他们表达不出英语时,用母语代替,还有的学习者在说英语过程中,时不时冒出口头禅之类的 话,如 Yes

15、、All right、OK 等,长此以往如果这种现象形成了习惯,那将严重影响口语表达正确性和流利 性。因此,口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良好的习惯,笔者的做法有:(1) 在学生的英语 知识和语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学生在会话时,尽量用英语表达,如一下子适应不了,可由慢到快, 逐步达到, 即使遇到表达不出的现象, 也要求学生用英语询问或用英语的其它词替换的方式来表达; (2) 在 学生说英语的基础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英语的习惯,如果学生老是说破句,或在说英语过程中 总是重复某个词,要提醒学生,让学生逐步克服、改正,不能放任,让他们习以为常,养成习惯;(3) 在 口语教学的

16、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多听多模仿磁带中纯正的发音,选择一些绕口令、节奏诗等来训练学生说 英语时舌头的灵活程度及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流利讲英语的习惯;(4) 每天定一个时间练习口语,可找对子 练习,甚至自言自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5) 给学生介绍一些日常英语会话中如何开始谈 话、如何表达发表意见及主张、如何停顿、如何澄清疑问、如何肯定、如何结束谈话等的惯用语,使学生 能说地道的英语。 5. 语音语调问题 如果一个英语学习者语言基础不好,即使他的语言知识再丰富,语用能力再强,他说出的英语也很难 称得上是纯正的英语, 纯正的语音应从学习者初学阶段抓起, 因为, 如果学习者一旦接受了不纯正的发音, 以后就很难改正,因此,口语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就应充分重视语音、语调的教学,其中包括 单词的发音、句子重音、强弱读式及节奏等的教学。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