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 第五期 )

上传人:Z****0 文档编号:45726940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 第五期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 第五期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 第五期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 第五期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 第五期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 第五期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 第五期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 2010 年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简 报 第(五)期 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 2010 年 7 月 8 日 一线速递一线速递 雀儿寨雀儿寨 我们来了我们来了 纺织学院“情系湘西世博同心,爱洒雀儿你我同行”社会实践团 7 月 2 日, “情系湘西世博同心,爱洒雀儿你我同行”社会实践团团队一行九人踏上了开往湖南吉首的火车。 虽然队员们的位置都在硬座区,并且要经历漫长的二十三个小时的车程,但是队员们时时爆发出的欢声笑语声及间或的嬉笑打闹已经明显代替了本应存在的疲劳和煎熬。队员们一路唱着支教过程中要教给孩子们的温馨歌谣“虫儿飞” , 就这样,轻松自在的度过了二十三个小时的旅程。 世界

2、本不冷淡,是因为你已经付出温暖。值得一提的是,出发几个小时后,车上渐渐上来很多因为没有坐票而只能站着的乘客。由于疲劳,有的乘客靠在就近的座位旁打瞌睡来减轻旅途的疲惫,也有的乘客干脆就坐在火车中间走道的地面上,看到这些,队员们会有意时不时的站起来走到别的车厢,让这些乘客有个机会歇歇脚,这样不明显的关心仍然让原本陌生的人们之间多了些许温暖,少了许多漠然。 7 月 3 日上午 10 时,在经历了漫长的车程之后, “情系湘西世博- 2 - 同心, 爱洒雀儿你我同行” 社会实践团一行九人终于到达吉首火车站,一出火车站大门就远远看到了从未谋面却似曾相识的焦急等待的校长,他满头大汗却仍然很热情的接待队员们。

3、接着,校长带队员们来到吉首的汽车站,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稍稍减轻疲劳的队员们坐上了开往禾库镇的汽车。 一路上队员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最令人咋舌的美丽风景,一行九人激动地忘记了原有的疲倦和挥之不去的瞌睡,兴奋地拿着 DV、数码相机等各种拍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着种种让自己惊喜的景色,恨不得记录下眼睛里掠过的所有的景色。汽车疾驰在盘旋的山路上,听着校长和禾库镇老乡的介绍,队员们越发的迷恋上这个僻静而又美丽的让人无以言表的小镇。 欣赏着一路不绝的美丽风景,实践团一行很快到了雀儿寨小学。有些破旧的大门上赫然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队员们再熟悉不过的大字,亲切感又一次减少了队员们旅途的疲惫。想着自己

4、将要在这里度过暑期实践的若干天, 原本就没有消失殆尽的兴奋与激动又再一次涌上队员们的心头。 随后, 在校长和学校老师的带领下, 队员们整理床铺, 安放行李。接着,队员们和校长一起做起了晚饭,楼下食堂的厨房里传来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还有一起聊天谈笑的声音。这宛如天籁的声音是队员们两天旅途奔波的最好的回报。 (纺织学院/马琰) - 3 - 关爱民工关爱民工 增进交流增进交流 理学院“关爱民工,我们在你身边”社会观察实践团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理学院“关爱民工,我们在你身边”社会观察实践团的成员们如今对荀子的这句话体会颇深:象牙塔中的我们,因为怀揣了对未来太

5、多太多的憧憬和幻想,所以很多事都习惯于想当然地主观臆断,但事实,往往会让人大跌眼镜。 在经过第一天的充分准备后,7 月 5 日一大早,顶着 37 度的高温和炎炎烈日,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文汇路集合,踏上了自己的征程。这天的目的地是位于松江区车墩镇工业开发园区的上海源盛机械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而本次出行的主要目的是对来沪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步行的那一段路路况不佳,每当车辆经过总会卷起一阵尘沙,让人难以睁眼,实践团成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准时到达了目的地。 由于上班时间工人们都比较忙, 实践团的成员首先调查了在厂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打算与外来务工人员作一个简要的对比。这批人大多大学刚毕业,在厂里

6、担任技术骨干。作为学长,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状况的同时,也解决了大家的一些困惑,给大家未来发展的方向给予了指点。谈话的气氛非常轻松。11 点左右,工人们陆续来到会议室,活动的重头戏也正式开始。 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远离妻子儿女在上海打拼,他们有着自己的苦衷,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他们的生活。一位阿姨就很认真地- 4 - 说: “你们来即使帮不到我们,也可以听听我们的想法啊。 ”他们感谢党和政府给予他们的政策关怀, 但同时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也有一些不满。三个小时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下午两点左右理学院实践团的队员返回学校。 关于今天的活动, 回到学校后队员们对谈话的记录进行了讨论和总结。调查对象代表了

7、社会上两个不同的群体:一个是当代大学生的典型,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大多未婚且没有什么家庭负担, 在外打拼想要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 一个是外来的务工人员,收入不高,很多人都仅仅是初中毕业,大多已经成家,在外闯荡,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是他们的根本目的。 首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政府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补助政策和子女教育的政策。 觉得自己在城市跟城里人一样缴税, 但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 很不公平, 同时由于没有上海户口,子女必须回乡高考,这使得他们的子女不能留在城市读书,造成了很严重的子女留守问题。 从收入方面来看,大学生作为技术人员普遍有种优越的心理,虽然大

8、多工资相对不低,但他们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却不高。一位工作 3年的学长甚至对我们开玩笑地说:“工资再怎么长都不满意啊! ” 相反,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工资结算大多是按照工时计算,做多少给多少。对于自己的工资,虽然也觉得不高,但还是普遍比较满意的。 从座谈的气氛来看,他们的精神状态都很不错。较为丰富的娱乐活动,确保了大家良好的工作状态。仅从此次调查的群体来看,他们- 5 - 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是很大,法律上公司也是有保障的。 今天活动的收获颇多。 在采访的过程中, 实践团近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充分锻炼了自己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其实生活就如同一辆呼啸而过的火车,你永

9、远也猜不到下一站会在哪停留,永远也无法知道,什么样的人会笑着走近,又有谁会哭着离开。 每一天都会是一个新的奇迹, 一个充满期待、 不安、又无法逃避的未来。所以坦然面对就是最好的态度,剩下的几天理学院实践团的队员们将继续努力! (理学院/吴凡) 研究生风采研究生风采 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互利共赢新局面互利共赢新局面 材料学院研究生赴苏州圣欧纺织有限公司实践团 2010 年 7 月 7 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赴苏州圣欧纺织有限公司实践团一行 7 人正式在研发部进行实践活动。 今天是在研发部进行实践的最后一天,三个小组的实践工作均进入了收尾阶段,三个实践小组的工作进度如下: 实践小组 A:在

10、研发人员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的实验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帮助研发人员基本上确定了冷却的最佳温度及各个参数的设定,实践工作得到了企业研发部人员的充分肯定,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实践小组 B:虽然确定了第三单体的加入,但通过实验发现其效果并不明显,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特别是相容性的问题,但由于时间原因,小组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会暂时告一段落,但在- 6 - 我们的后续研究中, 将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继续与研发人员保持联系,我们将继续查阅资料,有新想法会及时与研发部人员进行交流。实践小组 C:基本完成了专利撰写的大体框架,专利说明书摘要、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均完成,由于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问题,因

11、此在生产工艺及实施方面的内容将有公司研发部沈工程师亲自添加。 下午实践团成员离开企业研发部, 研发部人员对我们这 5 天的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随后与分管生产的赵雪飞厂长召开了实践团会议, 赵厂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企业目前的生产状况以及产品的销售。会上实践团成员认真做了记录并积极请教,针对赵厂长所介绍的目前该企业的产品主要还是内销,出口只占了小部分,我们也基本上确定了我们随后进行的市场调研的方向和对象, 会上还确定了将于明天由赵厂长带领实践团参观生产流水线, 正式开始我们在生产部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 在晚上的实践团成员交流会上, 各成员纷纷发言, 交流心得体会,并为明天的生产实践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东华大学研究生赴苏州圣欧纺织有限公司实践团) 报:报:校党委、团市委 送:送: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部、学生处、教务处 发:发:各分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