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笔记方便打印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72664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笔记方便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笔记方便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笔记方便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笔记方便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笔记方便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笔记方便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笔记方便打印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第一章 导导 论论 一、 决策及其特点一、 决策及其特点 (一) 什么是决策 从“动”的方面来理解,决策就是“做出决定” 、或“作出选 择” 。 (此时决策是指一种特定的活动) 从“静”的方面来理解,决策是指已经形成的“决定” 、 “政策” 。 (此时决策是指活动的产物) (公共部门决策分析所说的决策,主要是从前一种意义而言的,即是 从“动”的方面来理解决策含义的。 ) 一般认为,作为“活动”的决策,其基本过程是:根据问题确定目标 拟订备选方案科学选择方案追踪实施方案。 从决策活动的过程方面来界定 “决策” 概念, 目前大致有五种理解:

2、 1、决策就是选择方案。 2、决策包括从拟订方案到选择方案。 3、决策包括从确定目标到选择方案。 4、决策包括从提出问题到选择方案。 5、决策包括从提出问题到实施调整方案。 决策就是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 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就是指人们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动确 定目标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亦即做出决定的过程。 决策就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决策者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遵循 决策的原理和原则,借助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若干个可行方案 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它既包括制定各种可 行方案、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又包括实施满意方案的过程

3、。 (二) 决策的基本特点 1、决策必须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而不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任 意选择。 2、决策为人的一切行为所具有,而并非人的管理行为所独有。 3、决策发生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前,并规定着人的整个实践活动,但 不同于人的实际活动的全部内容。 4、决策是一个过程,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最后作 出决定的过程。 二、公共部门及其决策的特点二、公共部门及其决策的特点 (一)公共部门的构成 社会部门可区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是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 公共部门;第二部门是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又称私人部门;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 它们有的更具 有工商企业

4、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 往往被称之为公共企 业或公益企业。有的则更类似于或依赖于政府组织,往往被称为非政 府公共机构。 公共部门既包括第一部门即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组织) ,也包 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 (二)公共部门的特点 1、第一部门(即政府组织又称“纯粹的”公共部门)的特点 第一,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第二,政府组织的管理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第三,政府组织所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 第四,政府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公共物品。 第五,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政府组织的特点政府组织的特点:1 管理公共事务 2 运用公共权力 3 掌握公共资源

5、 4 提供公共物品 5 为公共利益服务 第三部门(又称“准”公共部门)的特点第三部门(又称“准”公共部门)的特点 第一,公益性企业:其基本特征是:投资的主体是政府;主要职能是 提供公共服务;一般实行企业化管理。第二,公共事业单位:其特点 是:政府投资;基本功能是提供公共服务;一般不实行企业化管理第 三,非政府公共机构:其基本特征是:所需经费由政府提供或不由政 府提供; 其职能与政府职能相似。 上述三个部门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它们都具有非赢利性。当然,由于各部门的“公共性”程度不同, 其“非赢利性”程度也不同。 第三部门为什么被归入公共部门第三部门为什么被归入公共部门 1(从它的目标看)它与

6、政府基本目标具有一致性。 (即都为公共利益 服务)2(从它与政府组织的关系看)它与政府的联系密切。3(从它 所提供的产品看)它与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性质是一致的。 (即都提供 公共物品)4(从它的投资主体看)它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5(从 它的行为的价值取向看)它的价值取向与政府部门是一致的。 ( “非赢 利性” 、 “公共利益” ) “纯粹性”非公共部门(竞争性工商企业)的特点“纯粹性”非公共部门(竞争性工商企业)的特点 1 它的投资主体是私人。2 它所提高的产品一般是私人物品。3 它的 行为价值取向是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 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谁来决策)

7、。即公共部门决策必须由公共组织 按一定的法定程序进行。 。 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决策什么) 。即其决策内容主要是公共领域的 事务。 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怎样决策) 。民主决策与公共参与是其决策方 式的基本特点。 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根据什么决策) 。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 业决策的本质区别之一。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将公共部门决策定义公共部门决策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具有 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根据公共利益的原则, 为了有效地实现公共部门 的管理目标,从多种可能的决策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任务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任务 1、阐明公共部门决策的原则 2、研究 公共部

8、门决策的组织机构 3、探讨公共部门的决策模式 4、探索公共 部门决策的方法 5、研究公共部门决策者的逻辑思维和心理特点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 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一,必须认真总结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 第二,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必须接受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的检验。 第三,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公共部门决策实践。 2、主体兼容法主体兼容法,即立足于现代中国,兼容古今中外 立足于现代中国就是要从现代中国的实践出发去努力解决公共 部门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

9、公共部门的决策实践服务。为此 要明确: 第一,我国是一个大国,公共部门决策十分复杂,其作用范围也相当 大。 第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共部门的决 策应当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第三,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公共部门的决策必须由党的领 导和参与。 第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的决策从理论到方法都还比 较落后。 上述四点也是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四个基本特点。 3、吸收创新法。吸收创新法。 即吸收现代的一切科学成果来丰富和充实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并 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体系和内容上的创新。 第一, 从某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吸收那些有关公共部门决策方面 的知识或成果。 第二

10、,从某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吸收一些方法或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第二章 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 1、什么是经验决策什么是经验决策 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 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经 验决策不等于主观任意决策) 2、经验决策的产生、经验决策的产生:真正的经验决策出现于奴隶社会。 (二)经验决策的发展二)经验决策的发展 1、习惯时期(18 世纪以前)凭借习惯和个人经验决策。 2、标准操作规程时期(18 时期至 19 世纪末) 第一,按常规办事/ 第二,用“例外原则”作为补充 3、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由一批富有决策经验的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提

11、供或研究决策方 案。 (三) 经验决策的基本方法(三) 经验决策的基本方法 1、直接判断法 根据经验对各个方案进行直接判断,是经验决策法中最简单的决 策方法。 2、淘汰法。 对全部备选方案进行筛选,淘汰一些达不到要求的的方案。筛选 淘汰后所剩下的方案应该得到起码的的满意程度,一般称为临界水 平。 筛选淘汰的最主要依据:主要或关键目标。 3、排队法。 通过综合判断把备选方案按优劣顺序排成队,然后选择其中的最 优方案。排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单目标排队法,二是多目标决策排 队法。 4、归类法。 把全部备选方案分为几大类,然后进行选择。具体办法有两种。 一是从上往下分组淘汰,二是从上往下先选类,后定方

12、案。 (一)科学决策的产生(一)科学决策的产生 1、经验决策长期存在的原因、经验决策长期存在的原因 经验决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时相对简单的社会现象;科学 决策产生的条件还不具备。 2、现代科学决策产生的条件、现代科学决策产生的条件 (1)决策的正确与否变得越来越重要。 (2)决策变得越来越困难。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决策的产生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 (二)科学决策的标志(二)科学决策的标志 从狭义上理解, 科学决策是指把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运用于决策分 析;从广义上理解,科学决策还包括决策的民主化。 1、由个人决策发展到集体决策 。 2、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3

13、、由仅注重决策结果到注重决策的全过程。 三、科学决策的发展趋势三、科学决策的发展趋势 (一)决策分析方法的科学化:主要表现为决策分析的数学化、模型 化。 (二)决策分析手段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分析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 (三)软方法(行为方法)与硬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的结合。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的决策文化与基本经验中国的决策文化与基本经验 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 (一)中庸决策观一)中庸决策观 1、 “中庸”的基本内涵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 (宋代学者朱熹)也就是 说: “中”就是不要太过分,也不要达不到,而“庸” ,就是指

14、一种平 平常常的状态。 “中庸” ,就是要求人们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选取或 者把握一个中道, 并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加以实践。 2、 什么是中庸决策观 主张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选择自己的行为目标和方案时应“适可而 止” ,达到中等程度的要求和水平即可,以“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作为决策行为的基本准则。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 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 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 做拉弗曲线。 (二) “无为”决策观(二) “无为”决策观 1、 “无为”原则的主要内容

15、 “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指不要采取反自然的行为,不能违 背自然法则“妄为” 、 “强为” 。 “无为”的内在要求就是要遵循客观规 律,就是要让自然或事物按自己的规律去运动,而不要人为去妄加干 涉。老子的“无为”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贵柔; (2) 守雌、守黑、守辱; (3)不争。 2、什么是“无为”决策观 主张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和方案时应顺应自然, “无所作为” 。 (三) “经验”决策观(三) “经验”决策观 1、什么是“经验”决策观 “经验” 决策观认为决策人在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过程中对行 为目标和方案进行选择时,主要应根据实际经验和行为效果。 (这里 的经验既包括个人的直接经验,也包括他人的间接经验)经验是决策 的依据,也是判断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 2、 “经验”决策观的思想渊源墨子的“三表”说 这里的“表”意为标准,也是人们行为选择即决策的标准,它主要 由三个方面组成,即本、源、用。所谓“本”就是指前人或古人的经验; 所谓“原”,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经验;所谓“用”,主要是指行动的 实际效果,尤其对国家、对人民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四) “权谋”决策观(四) “权谋”决策观 1、什么是“权谋”决策观 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一定的“权势”和“谋略”为前提。决 策者没有一定的“权势”做基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