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_黄军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72252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的认识_黄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方体的认识_黄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方体的认识_黄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方体的认识_黄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方体的认识_黄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方体的认识_黄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认识_黄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江苏省泰兴市新市小学(225452) 黄军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 1011 页的例 1 及相应的“练一练” ,完成练 习三的第 12 题。 教学设想: 如果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节课中教学,知识点较多,不仅课时紧,而且 学生也学得不扎实。为此本课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划分到两课时中教学。 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充分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并通 过交流,对有关的发现加以整理和概括。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后, 再在下节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如果先让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以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面、 棱、顶点

2、的特点,学生在探究某一部分的特征时很容易受其它部分的干扰,影 响探究的质量。为此,我把探究活动分成两个层次,先认识面,然后着重来探 究面的特征,再认识棱、顶点,再探究棱、顶点的特征。这样有层次地安排, 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也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扎实建构长方 体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以及它的直观图,知道长方体 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充分认识直观图; 2、 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个长方体,小组四人中有一个相对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每人一张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 谈话:我们在低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 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 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出书上的图片,也可让生结合手中的实物回答。 3、 介绍:这是

4、长方体的一个面, (板书:面) ,这也是一个面,摸一摸,数 一数你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 (1)生操作,指名一位学生数给大家看一看。 (2)让学生把长方体正对自己摆好,有顺序地一起数:上面、下面、左面、 右面、前面、后面。长方体一共有 6 个面(板书:面 6 个) 4、认识直观图 (1) (出示长方体模型)提问:从你的角度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 到几个面? 让三个不同角度的学生回答。 (2)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 3 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 出长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的直观图) (3)观察:图上哪 3 个面是我们直接看到的?还有 3 个面在哪儿?从中明 确,因为有三个

5、面看不见,所以用虚线画出来。 (4)辨析:上面是什么形状?右面呢?从中明确:由于透视,看上去是个 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是一个长方形。设计意图:1、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累长方体的表象。2、由实物到几何图形,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凭借,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此在充分认识长方体“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从同一个角度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从而从实物中隐化、抽象出长方体的直观图。然后让学生观察直观图上“哪些面直接看得见,哪些面看不见,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以此加深对直观图的认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探究面的特征(二)探究面的特征 1、猜测

6、。让学生猜测这 6 个面有什么特点,并说说准备怎样验证自己的猜 想。 2、操作。让学生明确操作要求:小组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 研究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面”这一栏内。长方体数量特 征面棱顶点3、汇报交流。 (1)面的形状 可让学生观察小组内特殊的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 小结:大多数长方体 6 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一些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 是正方形(板贴: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面的大小 交流验证的方法 学生的验证方法可能有:量、比 。可让学生结合实物投影演示验证的方法。- 3 -小结:(结合电脑演示比较的过程)通过算一算,比一比,我们发现

7、长方 体上下两个面不仅面积相等,而且形状相同,可以说上下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 同,左右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前后两个相对的面也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 的面完全相同。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 追问:通过研究,你知道长方体的面有哪些特征?设计意图:把探究面的特征与探究棱、顶点的特征区分开来,促使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探究棱、顶点的特征(三)探究棱、顶点的特征 1、 结合实物介绍:两个面相交于一条线,就把两个面相

8、交的线叫做棱。三 条棱相交于一个点,就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 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的长方体上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的棱和顶点分别 在哪里。 3、 追问:什么叫作棱?什么叫作顶点?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出示定义。 4、 操作。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也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 把研究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棱” 、 “顶点”两栏内。 5、汇报交流 (1)明确棱的数法 让回答有 12 条棱的学生上来在实物上数。 让学生把长方体正对自己固定好,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数。明确数的顺序。 先数左右方向的棱,再数前右方向的棱,再数上下方向的棱。 电脑出示 3 组不同颜色的棱 (2)棱的长度 学生汇报,并

9、说说验证的方法。小结:(结合电脑演示比较的过程)左右方向这一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前后方向这一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上下方向这一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 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贴: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在交流中明确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板书:8 个) 7、回顾反思:我们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研究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你能 完整得说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吗? 8、结合直观图小结长方体的特征。设计意图:1、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棱”、 “顶点”的概念,使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扎实探究“

10、棱”、 “顶点”的特征奠定基础。2、在数棱的多少时,先让学生自已数,过渡到老师指导下的规范地、有顺序地数,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也为后面得出“每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埋下了伏笔。- 4 -(四)认识长、宽、高(四)认识长、宽、高 1、 (结合长方体框架)介绍:我们知道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我们就把相 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电脑直观图上出示 长、宽、高三个字,以及不同颜色的三条棱) 2、说明:通常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上下方向棱 叫做高。 3、练习巩固。手持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它的长宽高,换个方向,让 学生再指一指。 4、小结:不管长方体怎

11、样摆放,都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棱 叫做宽,上下方向棱叫做高。 (五)巩固练习(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 1 题 (1)口答。可以指一指其它的棱,让学生说说它的长度,从中明确:长方 体的长、宽、高各有 4 条。 (2)观察:第三个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其余四个面有什么特点? 在交流中明确:这个长方体相对的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其余 4 个面 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练习三第 2 题 (1)学生填空 (2)校对答案。让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校对,校对时学生说到哪个面就把 那个面用色块显示出来。设计意图:区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上每个面的长、宽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它也与后面长方体

12、的表面积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校对时,老师先用色块显示那个面,再让学生指一指那个面的长、宽分别在哪儿,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3、电脑出示下图(1)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 (2)出示完整图和题目。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_厘米,宽是_厘米,高是_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_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 _面和_面的面积都是 24 平方厘米。 让学生填空,并说说怎样求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 厘厘米米 6 厘厘米米 3 厘厘米米 - 5 -(六)全课总结(六)全课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七)游戏(七)游戏(电脑出示猜一猜)(电脑出示猜一猜) 根据提供的数据,猜猜它可能是哪种学习用品?长宽高13 厘米9 厘米3 厘米5 厘米1 厘米0.5 厘米名称数据 数据 学习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