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715648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根据高校与环境的互动融合程度,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 从产权型态上区别有两类,即合作型态和非合作型态。合作型态包括技术转移、技术合作, 共建经济实体等模式;非合作模式包括自建经济实体和自建大学科技园等模式。技术转移模式技术转移模式技术转移是早期高校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个主要模式。高校研发所获得的专利技 术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转移,是科学技术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并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根本 途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加速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扩大和规范技术转移,我国相继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市场,形成了技术

2、市场网 络,建立了以技术合同法 、 成果转化法为核心,一系列与行政法规相配套的技术市 场法律体系。根据科技部对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我国 1995 年的各类技 术转移成交 221182 项,2000 年上升为 241008 项。通过技术转移推动了我国企业,尤其是 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能利用高校的创新成果,弥补企业内部技术资源不足或技术 资源的结构性缺陷,利用资金优势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加速企业的技术 创新。缺点在于高校与企业的互动融合程度较低,不利于高校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有针对 性的研发,同时企业也无法分享创新过程的信息,不利

3、于企业培养自己的研发人员。技术合作模式技术合作模式技术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中心、技术开发 中心等。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并把它作为“九五”期间的技术创新工程。近十 年来,产学研的结合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的技术创新成果就是技术合作成功的例证。如 一直围绕中小型草浆造纸厂的环境污染问题,被南京林业大学与江苏新大纸业集团公司通 过技术合作攻克。双方合作开发的“麦草低污染制浆新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麦草制 浆方法,采用亚硫酸纳和甲醛制浆新工艺,以降低制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污染负荷。自 1995 年双方签订技术合作协议,采取长期技术合作方式。1999 年继续

4、合作开发“高附加 值木质素产品的产业化”项目,同时建立我国第一个草浆高附加值木质素产品的中试基地, 该项目开发已取得成功。公司生产的木质素市场占有率超过 10%,在以草浆制浆同行中生 产的木质素产品占首位,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技术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技术合作是一种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高校和企 业能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这种需求和资源结构的互补性能够产生比单一资源单 独使用更大的效率,在合作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资源的配置也更加合理;二是通过技术合 作对资源集中使用能有效地投入资源的投入规模,减少了由于单个单位因资源不足或资源 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创新滞后,因而能够缩短创新时间;三

5、是由于有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 创新过程,能有效地分担创新的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共建经济实体模式共建经济实体模式这种模式是大学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中与其他组织合作的最高级、最紧密的一种合作 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高校提供技术、文化等软件条件,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场 地等硬件条件;二是作为合作一方的高校对共建的经济实体有自己可接受的管理方式和思 考;三是明确了各方的责、权、利的关系。在上世纪的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初,我国高 校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的,而且这种方式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出现一批有影响的企业。如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与东北大学共建宝钢东软信息有限公司,

6、该公司正成为我国软件业的龙头企业。潍坊华光集团与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共同创建 华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百强企业。这种共建经济实体的模式,是高校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环境作用较大的一种模式,与技 术转移相比,这种模式会给高校带来更多的制约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使高 校获得更大的创收效益。自建经济实体模式自建经济实体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国一些拥有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的高校纷纷开始利用自己的 专利技术创办经济实体,如北京大学创办的北大方正、清华大学创办的清华同方、南开大 学创办的南开戈德等。这些自建的经济实体由于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同时高 校不断为

7、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使这些校办企业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很多目前正是 国内的同行业中的领先者。近年,随着高校财力的增强,政府政策的宽松和支持,使得高校有可能自建经济实体。 这种发展是在高校自有技术成熟、政府政策宽松、高校财务增强的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在 这种自建经济实体中,大学能更自由和更灵活地执行其自身的管理思想和组织文化,同时 还可以达到自己培养更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目的。这种模式为高校与环境互动和融合的最 高形式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模式的特点:一是主要集中在能充分发挥高校技术优势的高技术行业,如信息技术、 新材料、软件等,由于起点高,技术先进,许多高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高

8、技术 产业发展作出贡献;二是发展不平衡,在创办经济实体的全国 400 多所高校中,销售收入 前十位的校办企业,销售收入占全部校办企业收入的 70%,占创办企业高校不足 10%的 36 所高校,其校办企业销售收入占全部高校企业销售收入的 90%,其余 90%的高校企业仅占 10%,其中北大和清华两校校办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高校校办企业销售收入的 45%。可 见,高校企业的集中度非常明显,几所著名的高校占有相对的优势;三是培育了一批科技 企业家,科技企业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宝贵的人才。与在其他类型企业中成长的 企业家不同,在高校企业中成长的企业家具有更高的科学素养和技术前瞻眼光。众多高校 大

9、型科技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过去是高校的教师,通过创办 企业得到实际锻炼,他们是具有商业头脑的科学家,又是具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自建大学科技园模式自建大学科技园模式目前,高校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个更为成功的模式就是其利用自身的优势自建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利用其所具有研发人才、研发机构、研发场地、实验设备建立研发基 地,吸引社会资金、企业及人才到园区创业,同时利用科技园把大学的科研成果与社会的 优势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我国科技部、教育部于 2001 年开始 在国家层面上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几年来,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迅猛异常, 促进了学校科

10、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功能与定位日趋成熟,运作模式也逐步形 成特色。从理论上来看,大学科技园的产生是高校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高水平。这种组织 形式的出现,给高校最合理和最高效配置其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并为培 养合理、卓越人才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和最有效的组织结构。这种形式承载了高校促进社会 发展、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实现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因此科技园的产生,是对高校功 能的延伸和拓展。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高校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的演变,高校的科研和服 务功能越来越凸显。正如美国著名学者雷蒙德W斯米勒教授所说:高校参与科技成果 产业化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最突出的动向之一,这种参与是促进创业活动的大学范示的生动 反映。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日益重视,反映了公众心目中高校功能 的显著变化。高校功能正由教育向教育、科研、服务转变。因此,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 发展既促进了高校功能的转变,也是高校功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