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综艺节目能否热荧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71435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2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综艺节目能否热荧屏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综艺节目能否热荧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综艺节目能否热荧屏(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行动选题攻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哈佛是世界上最 富有、 最强大、 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然 而, 在2001年初, 哈佛却危机四伏。才华横 溢的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劳伦斯 萨默斯就任 哈佛第27任校长后, 哈佛非但没有从危机状 态中摆脱出来, 甚至还成了权术、 金钱和性 的战场。理查德 布瑞德利不顾哈佛校方的 反对, 凭借自己的智慧、 诚实和卓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写出 哈佛, 谁说了算 (北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披露了哈佛百年老墙 之内所上演的一幕幕权力的游戏。 该书作者理查德 布瑞德利曾任 乔治 杂志的执行编辑, 其作品 美国之子: 小约翰 肯尼迪传 曾荣登 纽约时报 畅销书排行榜榜

2、首。作品广泛见于 纽约时报 、名利场 、滚 石杂志 、新共和党人 等文化杂志。 (频 螺)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在我国第一个 “宪法日” , 国内首套 “宪法知识丛书” 近期由 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该丛书由我国宪法 学泰斗许崇德先生任主编, 是 “十二五” 国家 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宪法知识丛书” 以简明、 通俗的形式, 用关键词的方法, 准确、 系统地介绍了我国 宪法的主要内容、 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等等, 同时详细介绍了有关宪法史、 宪法学的 各方面知识, 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宪法、 知 法用法提供有益的帮助。这套丛书是许崇 德生前主编的最后一套丛书, 凝聚了许先生 大量心血。该丛书目前

3、已经出版的有 中国 梦实现的根本法保障 、大部制 、地方政 府 、宪法发展简史 。 ( 徐 海 戴宁宁 )首套 “宪法知识丛书” 献礼宪法日美国记者新著揭露哈佛权力之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日前, 由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 中国金融博物馆以及中国金融 博物馆书院联合举办, 以 “专注于心” 为主题 的郑柏峪新书 查干诺尔传奇一个老知 青如何面对荒漠化 推介会在京召开。该书 作者郑柏峪、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杨西 京、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中国金融博 物馆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衣锡群、 中国地质 科学院林景星教授等共同见证。据杨西京介绍, 查干诺尔传奇 是描 绘了郑柏峪立足查干诺尔的 15 年

4、治荒经 历, 全书故事性极强, 又辅以作者实地亲自 拍摄的300余幅图片, 读罢仿佛带领读者同 作者一同品尝这些年的酸甜苦辣。同时, 该书后半部分又针对性地荒漠化的相关科 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有志从事该方面事 业的朋友, 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 ( 张 磊 )查干诺尔传奇 审视荒漠化问题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面对调皮淘气的 宝贝, 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抓狂发怒, 总是忍 不住自己的火气?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如何 让抓狂的父母掌控自己的情绪?家庭教育心 理专家维尼在 顺应心理, 孩子更合作和 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 青岛出版社出 版 ) 中告诉读者神奇的心理魔法。书中针对家长关心的各种热点问

5、题, 维 尼老师都有一番新颖独到的心理学诠释和 有效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 大部分内容是维 尼老师多年来的心理咨询实例以及读者的 反馈互动, 经过了成千上万位读者的实践检 验, 文风清新温和亲切, 犹如维尼老师在身 旁娓娓道来。( 山 鹿 )青岛社出书关注孩子成长心理6本版主编: 蓝有林 本版编辑: 刘志伟 E-mail: 排版: 丁大桂曾志朗科学小品将科学故事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走出实验室, 从生活的场景出发, 无论是在餐厅、 球场、 剧场、 博物馆、 图书馆 甚至日常行进间, 集好奇心、 敏感度、 想像力和理想性于一身的大脑科学家, 左思右想全都透露出知识的 兴味; 正如在台上行云流水的舞

6、蹈家, 举手投足之间都富含文化的底蕴, 余韵缭绕, 值得玩味。为此, 浙江 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曾志朗的 我与科学共舞 , 这是一本将科学故事化的书。 该书穿梭古今的历史对照、 与时俱进的跨界写照、 触类旁通的社会观照。其 “寓复杂科学于简明洞 察” 的独特风格, 是集丰富多样的观察角度+突破框架的跳跃思考+天马行空的想像热情+抒情平易的生命经验分享。这28个故事, 将一些本来看似不相干的观念、 问题或难题串在一起, 共谱 出科学之舞, 不仅开拓了科学的新疆界, 甚至触动每个人的 “创造力神经” , 邀请所有人 以最自然的方式亲近科学, 随之律动。该书作者曾志朗1992年开始写科普小品, 在 联

7、合报 缤纷版的 “科学向前看” , 以充满新奇的想象力引介科学知识, 独创 “科学生活化” 的写作风格。十年后于 科学人 杂志的 “科学人观点” , 以突破框架的跳跃思考, 写识写 智, 写景写意, 写人写情, 再树 “科学故事化” 的书写情调, 曾获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 他在2010年于 “教育广播电台” 制播 “人人都是科学人” , 再获金钟奖教育文化节目共同 主持人奖, 一直是华语地区的科学普及的代表人物。( 菖 蒲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第2096期出版名社关注博物学传统博物学是曾经支持了现代性的崛起, 但 又被现代性所抛弃的一类传统学问。其在宏 观层面研究动物、 植物、

8、岩石、 生态, 但它当下 却不被传习, 被一系列专门学科所替代, 如植 物生理学、 分子生物学、 分支系统学、 基因组 学、 蛋白质组学、 结晶矿物学、 生态工程学 等。那么博物学还有恢复的必要吗, 回答是 肯定的。近些年, 学术界对博物学文化、 博物 学史的兴趣大增。随之而来, 图书市场中博 物学的著作也愈发多见。不难想见, 博物学 在公众层面有望得到复兴。 在今年8月份,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书展 期间推出 “自然文库” 系列。该系列旨在复兴 博物学的传统,“以博物之精神, 体悟自然一 草一木; 以发现之眼光, 感受万物有灵且 美”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认 为,“自然文库” 丛书写

9、作视角独特, 尤其是 看不见的森林 。这本书主要讲在选定的特 定环境里用一个一米的圆环圈了一小块地, 然后每天观察它, 看这个圆环里面的植物、 昆 虫是怎么活动和生长的, 然后记录下每天看 的内容, 最后形成了书的主体内容。而 一平 方英寸的寂静 , 里面阐述的观点则是人们以 往环保概念里谈得比较少的, 作者强调对环 境的保护不是仅仅要保护它的空气、 水质、 土 壤, 还要保护声音, 其指出声音本身也是环境 的一部分。 据商务印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实商 务印书馆在1897年开创之初就十分重视博 物图书的出版, 曾于1904年推出一系列中等 学堂教材, 其中的 动物学 (黄英译) 、植物 学

10、 (杜亚泉 译) 、地质学 (包光镛等译) 等, 都是当时最新、 最好的博物教材译作。1934 年出版的大型丛书 “万有文库” 中也包含 “自 然科学小丛书” 200种, 是自然普及读物的精 品。除此之外, 还有如 动物学大辞典 与 植 物学大辞典 这样的专科辞典, 如 地球之表 面 、谈天 、发酵的生理学 这样的汉译博 物学名著, 以及如胡先筘 中国植物图谱 、 周 建人 无脊椎动物图说 、 沐绍良 鸟类图 等 这样的图谱手册。完全是一种成熟的, 成体 系、 有系统的出版, 各种类别均有涉猎。此次 出版 “自然文库” , 可以说是商务印书馆重启 百年传统的一次尝试, 是对博物出版的延续 与复

11、兴。同时, 也体现了百年商务对时代命 题的回应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 总布局, 纳入生态文明建设, 提出要从源头扭 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这正是 “自然文库” 的现实文化指向。 相似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14年初推 出的重点品种 “徐仁修 寻找大自然的秘密” 系列, 包括 与大自然捉迷藏 、大自然小侦 探 、村童野径 就是这样的作品。据了解, 徐仁修是我国台湾著名生态作家、 生态摄影 家, 也是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创会理事。在 1960年代, 台湾大自然开始受严重破坏时, 他率先发起保护大自然生态的呼吁, 并着手 拍摄与记录台湾大自然的原生态。例如在 与大自然捉迷藏 一书

12、中, 徐仁修历经数十 年, 走进人迹罕至的丛林用相机去捕捉这种 自然的大智慧。其精心遴选了数百张极具震 撼力的照片, 展现了一百多种野生动物与大 自然捉迷藏的游戏, 揭示了生物最高的求生 与猎杀技巧 “拟态” 及 “保护色” 。此外, 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同期策划了 “徐仁修 写给 大自然的情书” 系列, 包括 仲夏夜探秘 、思 源垭口岁时记 、自然四记 、动物记事 、 家在九芎林 、猿吼季风林 、荒野有歌 。 此外, 一些较有市场影响的博物学图书 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清代在华的英 国博物学家: 科学、 帝国与文化遭遇 、 南方日 报出版社的 异域盛放: 倾靡欧洲的中国植 物 、 北京大学出

13、版社的 奥托手绘植物图 谱 、 商务印书馆的 发现之旅: 历史上最伟大 的十次自然探险 、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 植物 名字的故事 、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 植物学家 的锅略大于银河系 、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 植 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植物看得见你 等。业界学界培育下一代兴趣博物学起步最早的、 发展最好的国家是 英国, 其次还有美国、 日本、 法国、 澳大利亚 等。上述不少图书都是出自这些重视博物学 传统的国家。国内出版社在重审博物学的地位和价值, 引进推出系列产品的同时, 同样离 不开学界一些有识之士的摇旗呐喊以及相关 的编创工作。 在采访交流过程中, 几家出版社都不约 而同提到了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的名

14、字。他 一直致力于博物学文化、 科学史、 科学传播学 方面的研究。近十年来, 他主要关注博物学 史与博物认知, 探讨在现代条件下恢复博物 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博物学文化领域先 后出版了 看得见的风景: 博物学生存 (科学 出版社版) 、 天涯芳草 (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 、博物人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檀岛 花事: 夏威夷植物日记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版) 等。此外, 其还积极地参与博物学的相关活动, 在博物学回归和重振的浪潮中起了 重要作用。 2014年11月, 其主编的 “博物学文化丛 书” , 第一批包括 博物学文化与编史 、约 翰 雷的博物思想 、发现鸟类 、林柰的博 物学 、

15、纳博科夫的蝴蝶 等, 由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既有理论之作, 又有通 俗作品, 将西方的译作与国内的原创研究结 合一体。 为了普及博物学, 刘华杰除了出版著作 之外, 还身体力行的融入到教学中。他介绍 说,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的博物课已有多 年、 非常成功, 甚至已经有毕业生已经走向研 究或工作岗位, 现在他们想编写一本教材, 作 为博物课来使用。另外, 其还在北京大学开 设了博物学导论、 博物学文化, 并为研究生开 设了博物学的编史与方法,“一开始并没有人 支持我、 同情我, 现在则是支持的人多、 反对 的人少。这是多年来人们对博物学认知的一 大变化” 。他的学生熊姣便翻译了卢梭的

16、 植 物学通信 (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和约翰 雷的 自然神学、 博物学名著 造物中展现的神的智 慧 (商务印书馆版) 。 培养青少年对博物学的兴趣, 抓住下一 代对传统学问的兴趣点, 是业界和学界需要 共同促进的一项事业。例如, 2013年, 少年 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 十万个为什么 中,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所所长周忠和院士担任主编, 中国科学院南 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向东研究员和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原研究员担 任副主编的 十万个为什么 古生物分册 也 首次独立成卷与读者见面。相似的案例还有 2014年3月, 科学艺术机构啄木鸟科学小组 正式发布319种著名古生物化石生命形象科 学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收入由国家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