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技法初探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70563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技法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歌鉴赏技法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歌鉴赏技法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歌鉴赏技法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歌鉴赏技法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技法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技法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技法初探诗歌鉴赏技法初探莫村中学 刘秋颜摘要摘要:鉴赏诗歌可从诗题、诗人、诗注破门而入,弄清其创作背景与诗人的风格品性,然后摄其三魂:意象、情思、意境,即结合诗歌内容找出所写的景物, 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再现画面,置身其中感觉画面气息,由此贴近作者的情思, 体悟意境。最后审清题眼,联结相应的表现手法与诗人情思一一解答。 关键词关键词:意象 情思 意境 表现手法中国是诗的国度,由诗经到楚辞再到汉魏的诗赋,然后是唐诗宋词元曲,古典诗蕴实属丰厚。诗歌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历年来也是语文教学重点关注的文学样式之一,诗歌鉴赏也成为历年考题之一。可惜,现在的学生古典文学修养不高,应付这个考题颇

2、感吃力,甚或有闻诗色变完全留白的。为此,教师费尽心思不断摸索、探究、总结,终小有所得:技法三部曲。破门之法:诗题破门之法:诗题诗人诗人诗注诗注鉴赏诗歌,首先触及的自是诗题。其实古今同理:题好一半文,很多诗歌的题目本身就暗含玄机,某个词或是诗眼所在。例如 2006 年广东省的高考题里,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不看诗歌内容,只是题目中的“怀归”二字,我们就可以揣摩到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了。“怀”,忧思也;“归”,归乡回家。两者合而为一就是思乡盼归,忧思满怀。事实上结合诗歌内容以分析,由“旧业”一词即可明白这首

3、诗的确表现了诗人在外为官,触景生情,思乡盼归之情。再如陈与义的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仍是不看诗句内容,只看诗题,关键词肯定在一“早”字。至于诗人如何写自己的“早”,那就得结合诗句再分析了。其次则须知人论世,解读诗人及其创作风格与人文品性。诗者,情动于中而发于言。人生于世,各有其世自有其心。诗歌作为其心灵现实的艺术反映,当然附有其独特的个人气息。因此鉴赏诗歌时必须注意解读诗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致了解各个时代著名诗人的人生履历与创作风格。例如盛唐之世的李白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傲岸不羁,其诗风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4、海不复回”的雄浑飘逸。历尽浮华沧桑的杜甫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雄心,也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的悲苦自嘲,其诗风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沉郁顿挫。苏轼呢,又是另一种存在。东坡是超脱在宦海浮沉后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殷勤昨夜三更雨。偷得浮生半日凉”的旷达洒脱之士,其诗风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俊逸。至于一代词宗李清照,既有前期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轻快愉悦,也有后期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悲苦凄凉。履历有异,心性不一,诗格诗情自是各有所依,因此赏诗须读人。第三,诗注也

5、是解读诗歌的钥匙之一,因为诗注大多会说明诗人创作该诗的背景。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纵使相似,情思也会迥然不同的。很简单,杜甫是一个终生心怀世人与国事的爱国诗人,一心报国矢志不渝。可是安史之乱前,他还过着裘马轻狂的日子时,他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满怀;安史之乱后,他就变成了“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的悲苦自嘲。杜甫的心志从未变过,可多年的颠沛流离,落魄异乡,他的豪情壮志终不免显得迂腐,心境自是凄苦不堪。如果不是诗注标明后者乃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的作品,只怕读者难明个中道理。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单看诗句还以为诗人心情很

6、好,愁恨已随昨夜之梦远去呢。可一观诗注,此词乃写于李煜亡国之后,结合他的人生履历肯定就明白此词情思不可能是愉悦的。此词是以乐写悲,昔日的繁华更显如今的落魄悲苦。所以解读诗注是可以暗晓诗人处境与心境的。摄魂之道:意象摄魂之道:意象情思情思意境意境诗歌实有三物:意象、情思、意境。任何考题都绕不过这三者。中华诗歌向来有“诗画一家”的妙法,所以鉴赏诗歌最关键是注意诗歌的意象,特别是积淀着文化因子的古典意象,联系所写的意象构思诗歌反映的画面,感觉画面的气息,把握作者的情思与体悟意境。意象,顾名思义乃意中之象,即染有作者情思的景象、物象,为此才有王夫之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华诗词传承日久,不少意象已经积

7、淀出固有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视为文学常识予以积累。如杨柳寄寓的是惜别怀远,离情别恨。因为“柳”者,“留”也。诗经曾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杨柳枝条的轻柔缠绵喻人的离情依依,且古有折柳赠别之风,所以后世才会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恨。从此杨柳之景一入诗词,总有离情别思。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至于别的意象也同此理。明月多寓相思之情,如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梧桐则与愁情相关,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

8、不道离情正苦”;白居易“秋雨梧桐叶落时。”鸿雁亦与思忆有关,如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黄庭坚的“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还有以雨喻愁,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等。总之,解读意象,勾勒图景,细味个中气息自能触及作者情思,体悟诗歌意境。当然,诗歌的情思也是可以分类把握的。大致有 1、羁旅愁思,离情别恨,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2、英雄失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怨愤苦闷,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亭怀古千古江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杜甫的江

9、汉江汉思归客。3、怀古思今、忧世伤时的无奈愁恨,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4、幽思满怀、淡泊闲适的轻快自乐,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5、孤独寂寞、凄切悲苦的无限伤痛,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至于意境,可以由意象叠加情思形成一种空间氛围,通过感知这一氛围而把握。我们可以把几种常见的意境列举如下:1、孤寂冷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2、恬静优美,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3、雄浑壮阔,如李白的将

10、进酒、蜀道难;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4、萧瑟凄凉,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其实,体悟意境关键是勾勒意象成为画境,然后置身其中感觉画境气息。所以意象与情思的叠加是意境生成的因缘,我们必须把意象、情思、意境统合一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诗之魂。答题之术:画面答题之术:画面手法手法情思情思读懂诗歌后,还得有一定的解题技法。首先当然是审清题目,找准提问点,明确答题方向。其次就得结合诗歌反映的画面,以及相应的表现手法,联合作者情思行文作答。表现手法主要有三类:抒情、描写、修辞手法。(一)抒情手法则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

11、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安得广夏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则又分 1、借景抒情,如“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即以天边云月之孤远寓一己之渺小孤寂;“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就以落花细雨喻一己之苍老愁苦。2、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这种一般都是咏物诗。3、托事寓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这种就一般是哲理诗。(二)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日出

12、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等。2、虚实相生,如黄庭坚望江东的“思量只有梦来去”;柳永雨霖铃的“念去去千里烟波”;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3、对比,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即以自古以来人们的悲秋与自己认为“秋胜春朝”形成鲜明对比。4、白描,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田野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全诗没有任何的修饰,只是平平道来,却写尽农夫的惨重负担与政府的苛政。(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常

13、见的则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都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2、比喻,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即以烟草、风絮、梅雨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以江水喻愁。3、拟人,如“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不说钟声远播,却说老鹤把钟声带到海幢寺去,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使画面更有动感。又如吕本中木芙蓉的“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范成大窗前木芙蓉的“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都是赋予木芙蓉以人的心思神态来显其傲寒开花的本性的。4、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双关,如“东边日出

14、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等。鉴赏诗歌时,需整体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答题时把诗歌体现得最好的表现手法写出来,然后用诗句内容表明它为什么是用了这种表现手法,用了后有何效果,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这样才能完整解答问题。结语结语诗终究是一门文化底蕴较重的艺术,鉴赏诗歌也不是朝夕之间技巧能达之事。以上诸语只是一些基本技法,应试或可一用吧。所以加强文学修养,提高整体艺术修养才是根本。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刘桂云.谈古诗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J肇庆教育研究.肇庆.肇庆教育学会2010.5.182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M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893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M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84中国诗词名句鉴赏辞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5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