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1 昆明市疾控中心调研报告---拖布卡镇及小陷塘村的风土民情与扶贫攻坚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569249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0421  昆明市疾控中心调研报告---拖布卡镇及小陷塘村的风土民情与扶贫攻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0421  昆明市疾控中心调研报告---拖布卡镇及小陷塘村的风土民情与扶贫攻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0421  昆明市疾控中心调研报告---拖布卡镇及小陷塘村的风土民情与扶贫攻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0421  昆明市疾控中心调研报告---拖布卡镇及小陷塘村的风土民情与扶贫攻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0421  昆明市疾控中心调研报告---拖布卡镇及小陷塘村的风土民情与扶贫攻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0421 昆明市疾控中心调研报告---拖布卡镇及小陷塘村的风土民情与扶贫攻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0421 昆明市疾控中心调研报告---拖布卡镇及小陷塘村的风土民情与扶贫攻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昆明市疾控中心 1 拖布卡镇及小陷塘村的风土民情与扶贫攻坚 按语按语 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半年多驻村扶贫的所见所闻, 从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半年多驻村扶贫的所见所闻, 从风土民情角度风土民情角度介绍介绍拖布卡镇及小陷塘的历史与现况,拖布卡镇及小陷塘的历史与现况,拟拟促进扶贫工作者促进扶贫工作者深入深入了解了解拖布卡拖布卡与小陷塘与小陷塘,为为揭示揭示致贫致贫根根源源以及以及确定扶贫攻坚确定扶贫攻坚措施措施提供参考线索提供参考线索。 拖布卡镇距东川区政府所在地 64 公里,位于滇川两省四县的交界处,是昆明市的北大门。全镇夹在金沙江及其支流小江中间,东西边分别隔小江、

2、金沙江与曲靖市会泽县、四川会东县相望,北边和昭通市巧家县相接,南面是东川区汤丹镇和因民镇。东格公路沿小江穿境而过,是出滇入川的最便捷通道。 一、拖布卡的历史沿革一、拖布卡的历史沿革 在彝语中, 拖布卡是“大树林”的意思, 拖布卡是历史久远的彝族居住地之一。在雍正改土归流以前,拖布卡是比较纯粹的彝族聚居区,放牧牛羊,蓄养猪鸡,种植苦荞、燕麦、蔓菁等,猎捕飞禽走兽,度着他们的悠悠岁月。在这块特殊的土地上, 先民们不断聚成新的村落,如拖布卡、播卡、格勒、树桔、马嘎。改土归流后,特别是随着东川铜矿的大规模开发,先是汉族移入,接着蒙古族、苗族、以及少量的布依族也移入,鉴于汉族人多势众,移入的几个少数民族

3、一度都说自己是汉族。 其他民族的移入,彝族出于不同原因的外迁,拖布卡的彝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现在主要居住着汉族,杂居部分少数民族。 云南和平解放后,1950 年初,中共会泽县委成立“解放委员会”,由赛学贵担任主任,副主任则由伪乡长朱绍德担任。朱绍德表面协同共产党工作,暗中却谋划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几个月后,纠集了几百名暴徒举行暴动。消息传到县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昆明市疾控中心 2 委,县长陆子英亲率部队前来布卡平乱。1950 年冬至 1951 年春,开始“清匪反霸”工作,将参与暴乱的土匪和地主恶霸捕获、镇压。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代,振兴布卡,原拖布卡区委于 1985 年在东川九中苹果园

4、内,修建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园中并列修建了七位烈士的墓茔。 1959 年成立拖布卡公社,1961 年设立播卡公社,2005 年拖布卡与播卡两乡合并为拖布卡镇。 合并后全镇总面积193.36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19138亩。下辖播卡、苦桃树、坡头、大树脚、象鼻、格勒、新街、布卡、安乐箐、新店房、树桔、桃园、松坪、西瓜地、大荒地、上水坪、奚家坪、小陷塘 18 个村委会, 148 个村民小组。二二、拖布卡生存环境、拖布卡生存环境与与人人文文的的变迁变迁 据传,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了彝族先祖的村庄和耕地,彝族始祖希慕遮的三十一代传人阿普笃慕率直属部落转移到洛邑山(东川区红土地镇), 召集六个

5、儿子在落雪研讨对策,决定由自己率一部分村留在洛邑山,六个儿子分别率自己的部落朝不同的方向去寻求发展,从而有了彝族六祖分支的传说。 原生态的拖布卡既拥有大片树林又是拥有数平方公里的坝子, 对于游耕生活的彝族先祖来说,应该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不仅连接几个主要居民区,而且有通行条件较好的树桔渡口与四川会理相连,应该是彝族游耕的核心地区。 虽然地居山头,但坝子中自古以来就有大沙沟、小沙沟、普家龙潭、白泥井等水源,已经能充分满足分布零散、 总人口远不像今天那么多的附近彝族群众生产生活和组织各种大型活动的需要。 受彝族遗风的影响,村民对自然怀有一份敬畏,表现为对山、水及一草一木的爱护。一些地方就以植物为名

6、,如祭山树、大树脚、三棵树、九棵树、桃园、西瓜地、松坪、苦桃树、柿花园、茶花箐、红花箐,小松棵、刺坪子。很多林木受着特别的保护,最有名的是杨大人松棵,据说占地二十余亩,只要有风,两公里外都能听见松涛声。另一棵古乌木树(榕树的一种) ,从大树脚村长到了坡头村(大树脚村应该是因树而命名) ,传说还因为社会治乱曾几死几活,给人以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昆明市疾控中心 3 几分神秘的色彩,来往的人都喜欢在下面乘凉,没人敢动其一枝一叶。完好的植被,不仅有大量野生动物栖息繁衍,而且给拖布卡涵养了较多的水分,其中,安乐箐水源最充足,虽在群山之中,夏秋之际也曾有“稻花香里说丰年,惊起蛙声一片”的江南水乡景色。 汉族

7、成规模移入拖布卡的同时,也把他们的宗教信仰种植在这块土地上,为这块土地增加了新的多元的文化要素;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道教和佛教。至今,村民家中都供着天地国亲师,部分奉观音。镇上就建有基督教堂,而信众最多的是土地庙,位于拖布卡坝子西南边的一块高地上,占地二千平米左右,可以俯视拖布卡的每一个角落,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罄。同样,当汉族刚移入时,由于彝族还是主体民族,汉族也接受了彝族的很多风俗习惯,如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过火把节、到大树林祭祀山神等。只是火把节中很多内容已经简化,火把不需要从毕摩手里接过,也不用蒿草扎成。后来火把仅起到驱赶虫子的作用;在火把节,姑娘与小伙对歌谈情说爱,在东川范围内,现在只

8、有舍快、红土地、阿旺等彝族聚居度较高的乡镇能长期地保留下来。 随着东川铜矿的大规模开发,“滇铜出,滇山兀”,东川大环境对拖布卡带来较大的冲击。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一度破坏很严重,特别是作为拖布卡符号存在的黄莲桃和已经具备审美上的震撼力的杨大人松棵,已经毫无踪迹,但还是保留下了乌木树、拖布卡村刘家、丁家坟地的两棵特大黄连桃树、安乐箐小学校里的一棵特大栎树和上田坝的几棵古柏树, 而人们在不同时期栽培的各类水果树,每逢春来,便用扬起的花瓣,为拖布卡涂上烟霞,与炊烟和玩耍的孩子一起阐释着山镇的宁静。近年来,随着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经商,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对环境的压力逐渐减轻,生态环境出现整体性恢

9、复。只是城市化的印记和喧嚣也在不断增多,各民族酝酿的田园牧歌般的诗意怕会逐渐淡出,并且一去不复返。 三、拖布卡的经济发展变化三、拖布卡的经济发展变化 拖布卡因紧偎着附近百里内唯一产盐地也曾一度辉煌。食盐远销昆明、 会泽和巧家,老板、雇工、盐贩子都以拖布卡人为主,不少人家因此而致富。据说沿金沙江逆行 15 公里,牛场坪村的悬崖下蕴藏着岩盐,已被地下水溶解成卤水而涌出,每年雨季,泉眼往往被江水淹掉,而到冬春季节,江水下落,泉眼又冒出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昆明市疾控中心 4 水面。村民用种盐田的形式晒盐煮盐,先用船运来的卤水往砾石上泼,泼一次后便等着风干,风干后再泼,直到砾石上有较厚的盐层析出,才将砾石

10、搬去卤水中把盐洗下,当洗砾石的水含盐浓度已经很高时,便倒入铁锅中用柴火烧煮盐。 拖布卡最低海拔 695 米(格勒小河口),是昆明市最低点,最高点为大木厂山顶,海拔 2600 米,高差悬殊 1905 米,属二半山区,年均气温 25,年降雨 700毫米,形成立体气候类型。其中,小江一带,年均气温 19-22,无霜期 307-335天,年降雨量 600 毫米,是昆明的天然温室。由于小江干热河谷带常年高温,适宜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小江西瓜“已享誉省内外。 整体来说,拖布卡因其地势陡峭,耕地狭小,水资源紧缺,很不利于发展农业,全镇人均产粮仅 200 公斤左右。畜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是一项基础

11、产业经济,但受环境保护及第一产业发展的影响,养殖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产业收入。 近年来已探明拖布卡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铁矿及铜矿等,但矿山开发受矿产资源与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大,通过务工提高收入的途径也常被中断。这些是拖布卡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基本原因。 四、拖布卡的文物古迹四、拖布卡的文物古迹与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 拖布卡的文物古迹与旅游资源有:红军渡口、烈士陵园、土官坟、温泉、古乌木树、特大黄连桃树、特大栎树和古柏树、元宝石等。因此,有人提议开发拖布卡的旅游资源进行脱贫,如到格勒去,一早上可以游历两省三乡,可去金沙江捡元宝石、可开发红色旅游

12、、金矿旅游项目等,不要捧着金饭碗还去讨饭。 树桔渡口位于拖布卡镇树桔村村尾巴小组,与四川会东隔江相望,江面宽200 至 300 米,流速为每秒 1 米,平均水深约 30 米。古往今来,一直为滇川两省交通往来的重要渡口之一。1935 年 5 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完成牵制敌人、掩护主力任务后,在罗炳辉军团长、何长工政委的率领下,在这里巧渡天险金沙江。全军团 3000 多人马在东川船工的帮助下,全部渡过了金沙江,与从皎平渡过江的中央红军主力会师,完成了在滇东北的战略任务,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1988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树桔渡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

13、7 年,中共云南省委将树桔渡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 年 7 月, “树桔红军渡纪念馆”顺利建成开馆,旨在保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昆明市疾控中心 5 存革命历史遗址,纪念先辈,教育后人。 土官坟是改土归流后, 一任土司在新街村委会西南边的山中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最后的安息之所,按土葬方式建了一座相当规模的土坟。附近的一棵巨大的黄莲桃树,作为每年祭祀山神、祈求山神保佑牛羊兴旺的神树,并把这个山头叫做“拖布卡”,在这个山头上可以俯视到整个拖布卡坝子。 从拖布卡往东西两边走向金沙江和小江边,沿途有多个泉眼冒出泉水,其中小江边还有一眼不错的温泉,水温在 50 度左右,人们为了解除疲劳或治疗某

14、些疾病,不时前去来泡温泉。拖布卡是大树林的意思,现存的古树还有大树脚村长到了坡头村的古乌木树、拖布卡村刘家、丁家坟地的两棵特大黄连桃树、安乐箐小学校里的一棵特大栎树和上田坝的几棵古柏树。 而元宝石是一种被金沙江水从很远的地方冲来,经反复荡磨,棱角完全被磨光滑、变得圆溜溜的一种奇石,据说东川金沙江边的有不少居民,靠玩这种奇石发了财。 每年 5、6 月拖布卡才进入雨季,在雨季到来之前,虽然多数村庄都宛如黄土高坡,但有一种苍凉的美,金沙江边的一些梯田更是美不胜收。连当地居民看后也感到惊奇,同时,认为到 6 月份以后,长出一些作物后,会更好看。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昆明市疾控中心 6 五、拖布卡的饮食习

15、惯与生活节奏五、拖布卡的饮食习惯与生活节奏 汉族以农耕为主生活方式,虽然对彝族的游耕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只在金沙江、小江岸边、安乐箐、汤家箐、补味等地有少量水田能种稻谷。据说,最先仅以洋芋为主食,养孩子就是一天两个洋芋;后来才种玉米、红薯,以玉米、红薯、洋芋为主食。除安乐箐外,多数地方只能在雨季才能种蔬菜。为了使有菜的日子多一点,需要将红豆、黄豆、洋芋晾干储存,并设法把青菜制成干酸菜。今天,酸菜红豆汤仍是村民们每餐必备的菜肴,不管是日常饮食还是操办酒席。 现在,村民的主食并不是玉米而是大米,种玉米是为了喂牲口、酿酒、换大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昆明市疾控中心 7 米等。由于耕地不多,只能在核桃林里种玉米或红薯。由于缺水,播种后,就只能是靠天吃饭了。清明节后,可以开始播种玉米,当地称“点苞谷” , 清明点的苞谷称为清明苞谷,但多数要等到谷雨前后才开始点苞谷。 拖布卡的饮食习惯为一日两餐,人们早睡晚起,大约在早上 10 点和下午 5点各吃一顿。村民普遍好喝点小酒,一般是喝 50 度左右的苞谷酒,接待贵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