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认识自然的幼稚的努力,虽然这些想象显得那么飘渺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9190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认识自然的幼稚的努力,虽然这些想象显得那么飘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认识自然的幼稚的努力,虽然这些想象显得那么飘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认识自然的幼稚的努力,虽然这些想象显得那么飘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认识自然的幼稚的努力,虽然这些想象显得那么飘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认识自然的幼稚的努力,虽然这些想象显得那么飘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认识自然的幼稚的努力,虽然这些想象显得那么飘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认识自然的幼稚的努力,虽然这些想象显得那么飘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作者简介 .1第一部份 .2(一) 侗族的人类的来源.2(二) 苗族的人类的来源.3第二部份 .3(一)两首史诗的相同点 .3(二)两首史诗的不同点 .4第三部份 .4(一)史诗相同的原因 .4(二)史诗不同的原因 .5第四部份 .7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词 .81论苗、侗创世史诗的异同吴 婕【内容摘要内容摘要】:随着民族交往的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也在与日俱增。这种文化交流造成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常常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主要通过苗族和侗族创世史诗人类的来源的比较研究,揭示其民间文学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关键词】:苗族 侗族 创世史诗 异同【作者简介作

2、者简介】:吴婕(1987)侗族,贵州省岑巩县人,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2005 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On the Miao, Do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reation epicWu jie【Abstract】: With the nation increasingly frequent exchanges and the exchange of cultures is also increasing. This resulted in cultural folklore of various ethnic

3、groups often have the same differences with differences in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creation epic of the Miao and Dong ethnic “origin of manki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folk literature to reveal its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Key words】: Miao Dong Creation epic Similariti

4、es and differences【About the author】:wujie(1987-),Dong,Cengong County people in Guizhou Province, Guizhou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of China National Culture Institute 2005 Minority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2在民间文学中,经常出现同一母题而说法不同的文学作品。所谓同一母题,就是它们属于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有基本相同的情节和内容,但是这些文学作品在各民族或各地流传时,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

5、有的民族是这样说的,有的民族是那样说的,这个地方的人是这样说的,那个地方的人是那样说的。这些不同的说法,有些是偶然因素造成的,有些是各民族各地方的不同文化造成的。对于偶然因素造成的不同说法,一般不存在可比较的问题,因为这些不同的说法不能说明什么社会问题。例如有的人由于讲述的习惯不同,同样一个意思,他喜欢这样表述,而另外一个人却喜欢那样表述。所以一个作品的不同说法,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而已。而各民族或各地方的不同文化造成的不同说法,却使一个文学作品显示了不同民族或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它是我们揭示不同民族或不同地方之间的关系和文化异同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下面我们且以苗族和侗族的创世史诗人类的来源作比

6、较,看看苗族和侗族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文化上有什么异同。一苗族的创世史诗人类的来源和侗族的创世史诗人类的来源属于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其内容梗概分别如下:(一)(一)侗族的侗族的人类的来源人类的来源史诗主要叙述了龟婆孵出的一男一女,即松恩、松桑。他们结婚后,生下了人类和动物,共十二兄妹。最初,人类和动物同居一处,后来因人类不愿与禽兽为伍,聪明的人类兄妹丈良、丈美将其他兄弟带上山赛计,从中耍诈用大火烧他们,迫使人兽分开。雷婆被逼上天以后,总想报复丈良丈美。一日,雷婆从天上下来企图用雷火将丈良的房屋劈烂,谁知丈良早有防备,用青苔将屋顶铺满,反将雷婆捉住,关进了谷仓。狡猾的雷婆趁丈良外出,哄骗丈美送水给

7、她喝,雷婆喝过水后,力气猛增,破仓而出。为报答丈美送水的救命之恩,她拔下一颗牙变成一粒瓜种送给丈美。雷婆逃回天上后,连降七天大雨,丈良丈美请来啄木鸟帮助他们打开瓜门,随即钻进葫芦瓜里,随洪水漂流。一路上救了许多漂在水面上的小动物。葫芦漂到天边,丈良拉弓搭箭,正射中雷婆的胸膛,被救起的黄蜂和地蜂猛蛰其脸面。雷婆被迫放出七个太阳把洪水晒干。兄妹回到地上,七个太阳火样红,于是他们请长腰蜂上天砍掉五个,留下两个,一个照白天,一个照晚上。3洪水消退后,大地上只剩下丈良丈美,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二人经过多重测试,最后在天意的撮合下,结成夫妻,生下一个肉砣砣,砍碎后,肉变成了侗家人,骨头变成了苗族人,肠子变成

8、了汉族人,腰花变成了瑶族人,从此,世间就有了人类。(二)(二)苗族的苗族的人类的来源人类的来源史诗主要叙述枫树生出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出人类和动物,共十二弟兄。最初,人类和各种动物同居一处,后来因争当管家发生斗争,并分家。人类始祖姜央,既聪明又能干,敢于和一切恶势力斗,且战无不胜。分家后,雷公分得了天上,还把所有的家禽家畜带走了,只留下一条狗给姜央,姜央无法耕种。为了惩罚凶恶贪婪的雷公,以借牛为名,把雷公的牛杀吃了,等雷公下来要牛时,又尽情戏弄他。雷公恼羞成怒,要用雷火劈姜央。姜央用青苔把屋顶铺满,将雷公捉住,关进谷仓,并要雷公搓满一仓绳子才放他。姜央在仓底凿了一个洞,雷公搓一寸,他便拉出一寸

9、,雷公永远也搓不满。一日,姜央外出,雷公哄骗姜央的子女给他酸汤喝,他趁机发动雷火,劈开谷仓逃走。临走时,送了一颗葫芦种子给姜央子女作报酬。雷公回到天上立即降下漫天大雨,不一会,洪水涨满了天,姜央和子女请来水鼠和地鼠凿葫芦瓜,并钻进葫芦瓜里,随洪水飘到天上,姜央放出蜜蜂蛰雷公,迫使雷公将天上分给姜央住,把洪水退了。洪水消退以后,姜央命子女回到地上。作为洪水遗民,姜央的子女为了繁衍子孙,经过多次实验,最终在天意的撮合下,结为夫妻。婚后生下一个无手无脚足的肉砣砣,他们把肉砣砣砍碎,撒在坡上,每块碎肉都变成了人,大地上又有了人类。二(一)两首史诗的相同点(一)两首史诗的相同点1、它们有着相同的故事情节

10、,都是由卵生人,洪水滔天,兄妹结婚三个部分构成。2、都出现了人类与动物为一家的十二个兄弟,且故事主角是十二个兄弟中的人与雷。3、人兽分开都是因为人类耻于与动物为一家,于是人类做出相同的举动,用火烧逼迫动物与自己分开,并且在这过程中,两族人民都为一些动物各居其所作了合理的安排。如:龙被逼下海,老虎被迫进山林,蛇钻洞等等。4、当雷报复人类时,人类都用青苔铺在房顶上使雷滑倒,并将其捉住。在年幼的4人类放走雷时,雷都赠送了救生的葫芦种。5、洪水滔天都是因为人类跟“雷”争斗引起的,最后又是以人类获胜而告终。 6、他们在人类延续的问题上都作了相同的解决办法,即兄妹结合(血缘婚)来繁衍人类。(二)两首史诗的

11、不同点(二)两首史诗的不同点1、两个民族的图腾不同。侗族的图腾是龟,苗族的图腾是蝴蝶和枫木。2、作品中“雷”这一角色的性别不同;侗族作品中的“雷”是女性,称为“雷婆”,苗族作品中的“雷”是男性,称为“雷公”。3、苗族史诗中有自己民族节日的成分;“姜央杀牛祭祖”即是苗族“鼓藏节”的反映。4、在苗族史诗中, “洪水滔天”是由于姜央与雷公分家产不均引起的;而侗族是因为丈良、丈美与其他兄弟上山赛计耍诈,引起雷婆降下滔天洪水。5、侗族创世史诗中有“射日英雄”的描述。而苗族史诗中“射日”的故事被放在另一则,不包含在人类的来源中。6、在“兄妹结婚”这个故事的结尾,侗族把兄妹结婚后所生下的“肉砣砣”砍成的肉块

12、分别为汉、瑶、苗、侗等几个民族,而苗族没有这种民族分别,只是单纯地说明人间又有了人类。三(一)史诗相同的原因(一)史诗相同的原因1、苗、侗两族属于杂居民族。我们知道,很多民族在历史上都经历过民族大迁徙,苗族与侗族也不例外,正因为民族迁徙活动的日益频繁,促使民族杂居的现象广泛出现。在侗族祖先哪里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地少人多难养活,日子越过越艰难。不能困在这里等饿死,祖先召集众人来商量,大家相约出去,找那可以居住的地方。侗家苗家相约沿河走,为寻生路离家乡。 ”既然在民族的迁徙过程中,侗、苗两家相约寻找生路,这表明两族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来往,关系甚为密切,更是体现了一种民族和睦的手足之情。由

13、此,我们可以推断,苗、侗两族人民在很久以前就应该出现了杂居现象。2、由于杂居现象的普遍存在,两个民族来往频繁,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出现了生5活上或者文化上的融合。3、由于两族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他们的子孙后代又有密切的文化交往,所以他们的文学作品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许多共同的文化基因和艺术特质,造成它们的史诗不仅有相同的情节,还有很多相同的内容。(二)史诗不同的原因(二)史诗不同的原因1、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民族的图腾崇拜不同。侗族是个依山傍水的民族,在他们的居住环境中,龟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被崇为吉祥如意、先知先觉的灵物。在中国神话中有乌龟帮助女娲补天和乌龟帮助大禹治水的美丽神话。说明龟生存在久远的年代,曾同不可一世的恐龙一起生活着。后来,地球变迁,恐龙灭绝了,而乌龟则以身披坚甲、忍饥耐渴的独特本领抗住了地球上激烈的自然变化,经历了两亿年的漫长岁月,传宗接代,生存至今。在原始社会时期,侗族人民的思维尚欠发达,长期同自然打交道,使他们对自身和动物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甚至把这种关系提升到人和神的关系层面,赋予动物以神性。因此,在寻求他们自己来源的问题上,便把人类起源这一重任赋予了“龟”这一灵物。于是有了最早的人类是由“龟”孵出的这一观点。侗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