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8473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学年高二语文 1212 月月考试题(含解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析)第第卷卷 (阅读题,共(阅读题,共 7070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一、现代文阅读(一)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 分)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陈彦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

2、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 窦娥冤 长生殿 桃花扇 牡丹亭 西厢记 ,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 图兰朵 茶花女 ,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

3、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句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 “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

4、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快捷显现。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 2

5、 -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戏剧这种文艺样式,故事是其核心,这既体现在中国历史名剧上,也同样体现在那些优秀的外国戏曲上。B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不但文本粗糙,而且只注重包装,忽视对戏剧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C戏剧演出团队应统一在文学的旗帜之下,无

6、论导演,还是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都是文学的创作者。D文学艺术都以动人为前提,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B布景道具在舞台上是不能忽视的,哪怕是一棵小草,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如果包装不适度,就会损害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C戏剧舞台上,所有的演员、工作人员都要为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而努力。D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这种创作的前提条件是文学基础要扎实,否则

7、,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快捷、直白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B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坏了留白,忽视了人们思考的时间。C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 ,那么,一切辅助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D戏剧文学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因为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都是这样的。【答案】1B2A- 3 -3D【解析】1试题分析:B犯了关系理解不当的错误。原文是并列关系:“

8、有的也有的”理解为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分析:A 犯了项无中生有的错误。原文第一行“传奇话本小说”加入“外”都是从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种营养,说法绝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D 强加因果。 “戏剧文学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不是窦娥冤等戏曲经典“久演不衰”的原因。 窦娥冤等知识个例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现代文阅读(二)二、现代文阅读(二) (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2 分)我眼中的杨绛先生 铁凝20

9、07 年 1 月 29 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曰:“何不就叫杨绛姐姐?”那一晚,杨绛先生的朴素客厅给我留下难忘印象。未经装修的水泥地面,四白落地的墙壁,靠窗一张宽大的旧书桌,桌上堆满了文稿、信函。沿墙两只罩着米色卡其布套的旧沙发,通常客人会被让在这沙发上,杨绛则坐上

10、旁边一只更旧的软椅。我仰头看看天花板,在靠近日光灯的地方有几枚手印很是醒目。杨绛先生告诉我,那是她的手印。七十多岁时她还经常将两只凳子摞在一起,然后演杂技似的蹬到上面换灯管。那些手印就是换灯管时手扶天花板留下的。杨绛说,她是家里的修理工,并不像从前有些人认为的,是“涂脂抹粉的人” 。我喜欢听杨绛先生说话,思路清晰,语气沉稳。虽然形容自己“坐在人生的边上”但情感和视野从未离开现实。她读美国国家地理 ,也看电视剧还珠格格 ,知道前两年走俏日本的玩偶“蒙奇奇” ,还会告诉我保姆小吴从河南老家带给她的五谷杂粮。这些新鲜粮食,保证着杨绛饮食的健康。跟随钱家近二十年的小吴,悉心照料杨绛先生如家人,常有各种

11、社会情状通过小吴传递- 4 -到杨绛这里。我跟杨绛先生开玩笑说:“您才是接“地气”呢,这地气就来自小吴。 ”杨绛先生指着小吴说:“在她面前我很乖。 ”小吴则说:“奶奶(小吴对杨绛先生的称呼)有时候也不乖,读书经常超时,我说也不听。 ”除了有时读书超时,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暑,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锺书先生所教的“八段锦” ,直至春天生病前,弯腰双手可轻松触地。小吴还告诉我,杨绛先生虽由她照顾,但至今更衣、沐浴均是独自完成,又让我感慨:杨绛先生的生命是这样清爽而有尊严。有时候我怕杨绛先生戴助听器时间长了不舒服,也会和先生“笔谈” 。我从茶几上拿过巴掌大的小本子,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这样的

12、小本子是杨绛用订书机订成,用的是写过字的纸,为节约,反面再用。我在这简陋的小本子上写字,想着,当钱锺书、杨绛把一生积攒的版税千万余元捐给清华大学的学子们,是那样地毫不吝啬。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举行的国宴,邓小平将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把译者杨绛介绍给国王和王后。杨绛先生说,那天她无意中还听到两位西班牙女宾对她的小声议论,她们说“她穿得像个女工” 。“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 ”杨绛说。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如同她常说的“我们做群众最省事” ,如同她反复说的,

13、她是一个零。她成功地穿着“隐身衣”做大学问,看世相人生,哪怕将自己隐成一位普通女工。在做学问的同时,她也像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女性一样,操持家务,织毛衣烧饭,她常穿的一件海蓝色元宝针织成的毛衣就是在四十多年前织成的。我曾夸赞那毛衣针法的均匀平展,杨绛脸上立刻浮现出天真的得意之色。 (有删改)【相关链接】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摘自文

14、汇报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2004 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 摘自黄薇百岁开一话杨绛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她的穿着打扮让我感到惊异,而她亲自迎接我的行为以及跟我的谈笑则更让我感到震撼。B杨绛先生会客时经常坐在“一只更旧的软椅”上,跟客人聊客厅天花板上“手印的故事” ,总引得客人感慨万千。- 5 -C 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贵宾,这充分肯定了杨绛先生在文学翻译上的成就

15、,也鼓舞了她翻译出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D听到别人说自己“穿得像个女工” 杨绛先生坦然接受;尽管她成功地做出大学问,但她始终把自己当做“一个零” 。5为什么“我”第一次见到杨绛先生时,会认为她“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分)6杨绛先生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分)【答案】4 (3 分)D5 (4 分)杨绛先生的外表年轻,她衣着色彩搭配得体,头发整齐,皮肤细腻、洁净。杨绛先生的心态年轻,她还略带顽皮地跟我笑说“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6 (5 分)关心现实,情感和视野从未离开过现实,思想也很接地气。自力更生

16、,操持家务,力所能及的事情均独自完成。生活节俭,但热心公益,将巨额稿费捐给学子。淡泊低调,拒绝出席作品研讨会。 (答出一点给 1 分,两点给 3 分,三点给 5 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4试题分析:A 项, “让我感到震撼”不准确,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B 项,经常“跟客人聊客厅天花板上手印的故事 ,总引得客人感慨万千”无中生有。C 项“鼓舞了她翻译出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于文无据。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5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