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8468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2 2 课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整整体体构构思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废井田开阡陌土地制度从原始社会公有到井田制崩溃的变化过程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中国古代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和政策土地兼并的不可避免性、造成的后果以及政府的对策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战国、汉、宋、明、清不同朝代租佃关系体现出的不同特点租佃关系产生的原因;如何评价租佃关系的出现和发展(1)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通过层层

2、设问,突出本课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中捕捉相关的历史信息,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1)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具体史实中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2)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土地制度的角度了解中国古代人生活的基本状态,从而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2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学好这一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也可以为以后学习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的迟滞和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艰

3、难发展打下基础。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废井田,开阡陌” ,讲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情况;第二目“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介绍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多种形式,并讲述不同时代土地兼并的情况和政府的对策;第三目“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讲述租佃经营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的逐渐减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Error!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视频、图片材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多种形式。Error!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处理方法:通过展示文字材料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土地兼并的不

4、可避免性、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政府的对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情境探究学习法: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回归历史,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自主学习与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层层设问,突出本课内容的线索性和重点、难点的突破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较好地控制课堂气氛。3史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原始材料,从中捕捉相关的历史信息,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人文内涵。板书设计第 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设计一:3设计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教教学学设设计计导入设计导入设计 设计一:多媒体课件播放末代

5、皇帝片段。在隆裕太后的教育下,面临清王朝行将灭亡的时代趋势,年幼的溥仪皇帝总是像念咒语一般地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为什么年幼的皇帝要反复说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这句话对封建王朝意味着什么?幼儿的呓语却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演化,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制度的根基的演化。设计二:展示多媒体,请学生讲出这个故事。之后再设问:问题 1:为什么喜儿(白毛女)要逃到深山里去?问题 2:为什么喜儿的父亲杨白劳要向黄世仁缴纳地租?问题 3:杨白劳与黄世仁之间是什么关系,它靠什么维系?4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第 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用生活中的事情或熟悉的

6、故事作引子,进行深层挖掘,以疑问导入新课,既可以迅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为整节课“吊足胃口” ,直到本课讲完, “一切真相大白”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废井田,开阡陌1商周时期: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多媒体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问题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提示:一方里构成一井,一井共有 900 亩,其中,100 亩为公田,其他 800 亩则为八家农民的私田,八家农民共同耕种公田,只有耕种好了公田才能耕种自家的私田,而公田的收获物全部上缴给贵族所有。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

7、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卖。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问题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井田制的性质。提示:由于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这样贵族实际上就占有了土地,不5过名义上还是国王的。我们称这种土地所有制为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问题 3:由井田制的特点和性质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提示:西周的分封制。总结:由此可见,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共同促进了西周文明的繁荣。过渡: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

8、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2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问题 4:春秋时期井田制为什么会走向崩溃?提示: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就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所以“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问题 5:面对这样的形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提供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作答。管仲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6公元前 594 年,鲁宣公因势利导,适应土地私有这一历史潮流,

9、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 。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 年)秋七月,初税亩。 ”“初”是开始的意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即“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凭借政治权力对“私田”开始征税,规定不论“私田” “公田”一律“履亩而税” 。从此,井田之外的“私田”开始纳税。提示:春秋时期,各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先后进行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如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实行“初税亩”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的影响最显著。(展示多媒体课件)商

10、鞅 废井田,开阡陌秦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至此,井田制彻底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商鞅还实行“依军功行田宅”的制度,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至此,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取代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一直延续了 2000 多年。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创设历史情境,辅以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在生动的历史事实中掌握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并逐步培养阅读古文献、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思路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7农民耕织图 陈家大院 圆明园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古代中国的哪三种

11、土地私有制形式?提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君主土地私有制。其中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和地主土地私有制构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过渡:地主不会安于现状,永远保持固有的财产,而是不断地兼并土地来扩大自己的地产。所以土地兼并成为当时一个严重的问题。2土地兼并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北宋)流民图问题 2:上述史料说明了什么现象?提示:自耕农因为其生产规模较小,故抵御天灾人祸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为了让自己能

12、生存下去,自耕农只能出卖自己的私有土地给地主,这个过程称为土地兼并,这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到了宋代土地兼并之风更加明显,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交易现象更加普遍。8问题 3: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提示: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级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问题 4:面对这样的危害,历代封建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统治者常采取“均田” “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 485 年,北魏颁布均田令

13、,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所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问题 5:那么这些相关的措施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提示:不能。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政府的均田措施力度非常有限。而这些措施又没有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以到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已经日益普遍,不可遏制了。(展示文字材料)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创设历史情境,辅以图片、文

14、字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献、分析问题的能力。层层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破难点,突出线索,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计思路过渡:土地兼并造成“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局面,而无地少地的农民又是如何生存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租佃制出示下列文字材料: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自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9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而役属之

15、民,夏耨秋获,无有一人违其节度以嬉,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有田者一人,而耕者十人,是以田主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宋)苏洵嘉祐集田制问题 1:什么是租佃土地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所谓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就是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以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一种经营方式。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等。问题 2:租佃制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提示:战国时期产生,汉代时比较普遍,宋代时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问题 3:租佃制的普及与土地兼并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提示:土地

16、兼并愈演愈烈的趋势加剧了租佃制的普及,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问题 4:在租佃制下,农民和地主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比起田庄制下的劳动者与田庄主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提示: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租佃制下农民与地主的关系比起田庄制下的劳动者与田庄主之间的关系要明显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了,这一方面是古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同时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表现。问题 5:阅读下面材料,租佃制的普及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提示: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大为提高,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