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1101班陈廷---土壤资源教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45680688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3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1101班陈廷---土壤资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1101班陈廷---土壤资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1101班陈廷---土壤资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1101班陈廷---土壤资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1101班陈廷---土壤资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1101班陈廷---土壤资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1101班陈廷---土壤资源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 1101 班陈廷的教学单元教案土地资源课程教案授课题目: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分类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潜力评价教学时数:一课时授课类型: 理论课 实践课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与意义;2.了解土地资源研究领域;3.学会对土地资源分类并能够掌握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4.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客观的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应性的评价教学重点: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特征与意义土地资源进行客观的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应性的评价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进行客观的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应性的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演示、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辅助手段:图表、实物、师生互动、板书。第1页土地资

2、源课程教案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引入:用图表展示介绍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第一节第一节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与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定义一、土地资源定义土地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主要物质基础和基本资源。1972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荷兰的瓦格宁根召开了土地评价专家会议。在会议纪要中“土地与景观的概念及定义” 中专为土地做了以下定义, “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以及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还包含这一地域内的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及其动物就他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1976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土地评价

3、纲要”则进一步指出了“土地是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生物圈全部合理稳定的或者可以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原则使他们对于人类目前和未来对土地利用施加重要影响。因此,土地是一个垂直的系统,它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物和水文等自然与人文要素组成的自然条件历史综合体。它应该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和影响它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以及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给土地施加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是一种有用、有价值的东西,或者说是能够产生价值的东西

4、。所以土地资源是能产生价值的土地,进一步说土地资源是人类现在和可以预见未来利用的土地。由此可见,全部土地严格地说并不完全属于资源的范畴,仅仅是人类可以利用、能够产生价值的那一部分土地才是土地资源。然后实际上土地能否被利用或能否产生价值是很难判断的,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又是难以区分的。所以我们通常把全部土地都看做是土地资源,并不作严格地区分,只不过土地资源的说法更普遍利用而已。二、土地资源的特征与意义二、土地资源的特征与意义土地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范畴。它与大气、水、生物和矿产等自然资源相比,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澳大利亚的克里斯钦等把土地称为“真正的资源”

5、。作为真正的资源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一) 具有一定的成产力土地资源生产力是指土地可以生产出人类需要的某种植物或者动物产品,以及由此派生的人口承载能力。土地资源生产力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前者是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后者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地资源生产力首先表现为第一性生产,即植物性产品。(二)位置固定性与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又称为不可移动型, 是指土地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人为移动的。虽然地球板块运动、地震等能够引起局部陆地的移动,但要么是极为罕见和稀少,要么是及其缓慢。从总体和局部来看,土地的空间位置是保持不变的。土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使得土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6、, 因此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面积有限性也称作数量有限性, 是指土地的总体数量是基本恒定的,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土地是自然物,而非劳动产品,不可能像劳动产品一样,可以根据需求调剂生产,增加数量;同时土地也不是生物,不能够自然繁衍。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迫使人类必须进行统筹规划,节约地、集约地利用土地。(三)不可替代性与功能持续性土地资源与森林和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不同,在利用上不具有完全替代性, 即人类目前无法找到能够替代土地资源、 实现土地资源的面积有限性,使之成为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功能持续性, 是指土地作为空间可以反复利用而不会泯灭, 作为生物存在的基础不会因为生物的生

7、长死亡而消灭, 而作为人类的生产资料也不会在使用过程中磨损以至于报废。 但是土地资源在时间上具有变异性, 及其本身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变化可能是积极的,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向着维持其自身平衡的方向发展, 也可能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所以人类只有对之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的生产、承载和生物性资源功能才能永远地持续下去。(四)自然与社会两重性土地资源不仅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作为必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和物质条件二存在, 而且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客体,具有自然与社会两重性。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再利用过程中,总是要反映出一定的人与人之

8、间的某种生产关系,包括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关系。 这些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土地关系的基础,他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1.21.2 土地资源研究领域土地资源研究领域土地资源研究涉及自然科学领域, 又涉及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生产力与土地承载能力, 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一、目前的研究重点:1)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评价:土地资源是一切资源之首,它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时,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这种稀

9、缺资源,以满足其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社会的可承载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2)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土地利用以及以土地利用为主要原因的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适应能力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利用遥感影像分析,通过研究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历史状况,分析和探索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机制,进而建立区域和全球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模型将成为今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核心内容。3)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土地资源信息系统以其庞大的数据容量、方便

10、高效的数据管理以及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模拟功能已经成为资源评价、规划、数据、管理的重要工具,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将和遥感、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相结合,在实践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4)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土地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长期的研究过程中,除了要进行不同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力的预测研究外,还应该对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进行研究和对策研究,以便为国家制定土地开发利用、农业结构调整等规划,以及土地、农业等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5)城镇土地利用与价值评估:城镇是土地资源利用强度最大,经济价值体现最强烈的

11、地方,也是人口最为集中、生态结构最为简单的地方,因此对城镇土地的利用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城镇也是土地市场最为活跃的地方,城镇土地的价格评估必然会起到规范土地市场交易行为的作用,从而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城镇土地价格的科学评估也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为政府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城镇规划提供客观依据。6) 土地规划与土地整理:土地规划是土地资源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的一种必要手段。它的成果是土地资源研究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当前土地规划偏重于土地的利用规划,而随着人口的增长

12、,土地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显现,土地的开发规划,整治规划和保护规划将成为土地规划的主要内容,成为土地规划研究额重点,尤其是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规划、湿地的保护规划、沙荒地、盐碱地等的整治规划。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既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土地规划的重要手段。第二节第二节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分类是依据土地资源调查成果,依据各地的块之间千差万别的土地特征,通过建立相应的分类标准,把基本性状相近的归

13、并在一个类内,从而把有明显差异的土地相互分开。以便于分类统计、分类研究、分类管理,从而达到正确地认识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 由此可见, 土地资源类是相对稳定的。通过建立不同的分类标准,便可得到不同的土地资源分类体系。国外许多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依据分类用途的差异,区分出若干主要的分类体系。比如美国分出 3 种的土地分类体系:1.根据土地自然性状进行的土地分类2.根据土地利用性状进行的土地分类3.为土地质量评价进行的分类。我国对土地资源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近年来,在农业资源综合调查、土地资源调查、耕地资源调查、耕地调查和土地资源评价中应用的较多主要

14、有以下的三种分类体系:(一) 按土地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土地类型分类土地类型是地表的某一地段, 包括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土地类型的划分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地表某地段全部自然要素(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的综合,代表过去全部自然过程的终极产物; 另一方面它是衡量和评价土地资源的出发点,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此外,土地类型结构和组合,又是认识和划分综合自然地理区域的依据。中国 1:100 万土地类型图中土地类型共划分为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 3 级, 结果如表 8-1 所示。首先,根据大尺度的水热组合类型,将全国按自然地带或

15、亚热地带分异划分为 12 个土地纲, 如湿润热带、半干旱温带草原、湿润半湿润暖温带等,土地纲反应的是土地气候生产力;然后,根据大中地貌类型,在同一土地纲内划分为土地类,如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地等,土地类反映景观特征,关系区域土地类型利用结构;土地型则以小地貌、土壤和植物群落在土地类中的差异为依据。 在大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时,土地型下还可以进一步继续分。一、按土地利用属性进行的土地分类土地利用现状是指调查当时土地实际所处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运用的土地分类体系,它综合反映了土地的自然属性,而且更直接反映了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点,并在很大程度上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划分

16、相适应,因而是土地管理分类体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同样是采用等级分类方法的。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由二个级(一级类型和二级类型)组成,其中一级类共有 8 个分类, 二级类共有 46 个分类成为较为稳定持久的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当时利用方式为分类标志。这里所指的当时土地利用方式是指土地自然性状有一定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利用历史,并将成为较为稳定持久的利用方式。二、按土地资源性状进行的分类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分类是指在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分类系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编制的中国 1:100 万土地资源图 ,其土地资源分类就采用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 5 级分类系统:1)土地潜力区。以气候和水热条件为依据, 反映区域间的生产潜力对比。作为土地评价的“零”级为单位。同一区内,具有大致相同的土地生产潜力,包括适宜的农作物、牧草、树木的种类、组成、熟制和产量,以及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措施。将全国划分为 9 个潜力区;华南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云贵高原区、华北辽南区、黄土高原区、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