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881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金溪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金溪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金溪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金溪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金溪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金溪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金溪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金溪县江西省金溪县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10 月)月考试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题(含解析)第卷 阅读题(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

2、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

3、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 论语中有“山节藻棁” 、 “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 “金铺玉户” “重轩镂槛” ,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

4、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 2 -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

5、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节选自(美的历程 )1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坞曲水,

6、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B 论语中的“山节藻棁” ,汉赋中“金铺玉户” “重轩镂槛” ,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 “疑无路” 、 “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

7、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方正,井井有条。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答案】1A- 3 -2C3B【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能充

8、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 项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 “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A 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9、、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 “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A 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2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B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

10、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 ,说明也供祭拜神灵之用。【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 4 -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B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 ,说明也供祭拜神灵之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

11、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列世 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

12、之。世宁乃 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 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摧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 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13、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B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C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 5 -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 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

14、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 ,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 通” ,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 ,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

15、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 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答案】4A 5D6B 7(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

16、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解析】4- 6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